◆
(遼寧何氏醫學院)
生物技術制藥是新興發展現代生物技術的一門交叉學科,是與醫藥產業結合密切的高技術學科。利用生物技術生產生物藥品的產業蓬勃方展,是我國政府的優先發展戰略性產業,也是21世紀最具前景的產業之一。生物制藥產業的迅猛發展對生物制藥的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針對新的情況,如何在教學中提高生物技術制藥課程的教學效果,在大眾創新,大眾創業背景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具有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生物技術藥學的復合人才,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本學科的特點是不斷引進現代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和藥劑學及基因工程等多學科的先進技術,研究天然產物、基因工程藥物等,以及藥物在體內和體外相互作用和藥物大規模篩選的學科。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生物技術制藥的概念和主要研究內容與任務,生物技術制藥的發展歷程和趨勢,基因工程制藥,動物細胞工程制藥,抗體工程制藥,疫苗及其制備技術,酶工程制藥,發酵工程制藥,微生物轉化,蛋白質藥物的化學修飾,新型生物技術制藥等。作為藥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存在內容枯燥、概念抽象等特點,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學習,是教師的必需要關注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本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實驗方面進行改革,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教學內容方面
在生物技術制藥的教學中,根據學科特點,我們這個學科具有實驗性、應用性強,與實際生產緊密結合的特點,在教學中即要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講授,但是又必須有應用性的拓展,需要學生在基礎知識上構建完整的知識架構,在應用要學生要有探索和創新。
教材方面我們綜合國內的主流教材,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選用的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技術制藥第三版,本教材是規劃教材,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較強的影響力,為我國高等教育培養藥學類專業人才的教材,內容上我們分為基因工程制藥、動物細胞工程制藥、抗體工程制藥、發酵工程制藥和新型生物技術制藥五大模塊。其中穿插生物技術制藥中的熱點及新技術。
2.教學方法
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已經成為全球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共識。互聯網能為學習者提供海量的教育資源,科學建設并利用好在線教育資源,不僅能滿足學習者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還能夠促使全社會更新教育新觀念,創新育人的新手段。翻轉課堂是指一種混合式學習的形式,學生通常在家通過在線觀看視頻講座學習知識的內容,而在課堂上通過與教師和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并且解決問題,完成作業的過程。與傳統的課堂的講課相比,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更加富有個性化,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更加具有針對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順應了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素質教育提倡教育應當面向所有學生,不分差生與優生。全面性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特點。當前,部分學生對理論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的內在動力不足。面對這種情況,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在課外、線上為缺課學生及時補課。素質教育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重視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掘。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采用教與學的互動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對理論課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突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和空間進行創造性思考。生物技術制藥這門課程實施過程共分為三個階段:
(1)課前知識傳遞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挑選適合教學內容和方案的視頻資源,并且做好學生在自學時可參考的教學指導學案,讓學生在學習時,按照要求完成自學。學生自學微視頻,通過觀看微視頻、答疑、討論等學習設置,主動實現知識的學習,使之進行知識的自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的反饋,是教師獲得學生反饋,幫助學生發現為題、提出問題,并針對性調整隨后開展的課堂活動。
(2)課堂知識的內化 教師根據學習反饋及學生對學習內容探究的意愿和效果,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師組織、幫助學生開展組內探究討論學習活動,實現知識的主動內化。
(3)課后知識固化 教師對學生匯報成果進行評價,以明晰科學、合理的評價,指導學生進行反思及自評,從而完成知識的鞏固過程。
生物技術制藥這門課程是實驗性的學科,所以實驗教學是十分重要的環節。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應該相互配合,相輔相成,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生物技術制藥的教學效果離不開實驗,開設開放性和研究性實驗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角。每個實驗都環環相扣,通過分離土壤微生物,讓學生學會發酵工程制藥的基本實驗操作,無菌操作,再篩選出青霉,驗證青霉素藥物的作用機理,通過這個系列實驗讓學生充分獨立思考,自行設計實驗,體驗科研過程,體現研究性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生物技術制藥這門課程在2014~2015第二學期和2015~2016第二學期,連續兩年內參加了遼寧省跨校修學分項目,開學初,在起初教學團隊間開會探討本學期的教學安排,教學重點難點,期末考核等,本門課程為考查課,期末考試考核為在平臺上完成。選課方教師在平臺上可獲得學生在平臺上的學習成績、章節考核及期末考核成績。加上學生課堂表現,翻轉課堂實施程度及實驗課成績,綜合以上所有的成績得到該課程的最終成績,經教學團隊雙方教師評定,雙方學校教務管理部門審核,報送教育主管部門,最終完成雙方學校對于該門課程的學分互認工作。學分互認識實現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各類教育間的有機銜接,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
理論課程教學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促使我們對信息技術變革教學有了新的方向,符合未來教學發展的方向。我們還會更加深入細致地挖掘如何充分利用這種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開展教學改革后,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得到提高,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綜合運用的能力,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改革創新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通過學習過程的積累達到知識與能力的雙效成長。翻轉課堂主要是針對培養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如果從學生的考試分數的角度來說明翻轉課堂的效果,通常學生的能力轉換為學習成績的提高需要通過較長一段時間才能體現出來,故在采用翻轉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切忌操之過急,應當遵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規律循序漸進的進行。通過一段時間的推進使學生在學習習慣、和態度上積極適應,也是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成果和成功之處。
[1]陶然,余正.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現狀及發展建議[J].中國藥房,2012,(37):3463.
[2]李崇豪,王珊珊.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研發與生產技術現狀[J].山東工業技術,2015,(22):26.
[3]張勝權,羅欣,陳兵.生物技術專業分子生物學教學初探[J].安徽醫藥,2005,(0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