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
預習是指學生在沒有參加課堂學習之前,先把教師在課堂將要講解的內容自己提前學習,通過預習就對課堂學習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在預習過程中能夠發現學習中的難點內容,然后把發現的問題帶到課堂上再參與集體學習,這樣聽課就有了目的性,帶著問題參與學習,注意力肯定會更集中,也就很容易掌握知識的重點,同時在老師的引導下,難點問題也就不攻自破了。所以,預習對初中數學學習非常重要,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預習這一環節對于數學學習的重要意義,讓學生養成自主預習的好習慣,通過課前預習了解新學的知識與上節內容以及以后章節所涉及的知識存在的聯系,分清重點和難點,并且還要知道包含的數學方法,等等。因此,學生通過自學預習就能把前后知識都能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預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對一些主觀性強的內容,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觀點,不明白的或模棱兩可的問題,一定要記下來,然后教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引導,解惑。我們還應該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家討論心得,相互之間進行探討,這樣的課堂會顯得輕松,適當的時候需要我們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使知識系統化,規范化。要培養學生善于使用教學媒體的能力,課外數學書籍、電腦、數學報刊、雜志等都是我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老師,要善于利用這些學習資源,放開手腳積極主動地去查閱自己需要的資料,以開闊數學知識視野。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老師講授,學生聽講,課堂氣氛嚴肅而沉悶,往往給學生造成一種壓抑的心情。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沒有學習的激情,對老師講過的內容不能融會貫通,久而久之,就會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理想的教學課堂,教師時刻關心學生的情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知識是自己學的,學習的事是自己的事,課堂需要自己管理好自己,不要在老師逼迫下被動的去學習。同時,我們要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創設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數等知識后我讓學生分組討論測量物體高度的問題。各小組經過熱烈地討論,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如物體不高可以用竹竿或繩子直接測量;高大的物體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計算;有太陽照射可利用影子長與物體高的關系計算……最后各小組提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的數學課堂,輕松和諧,充滿活力和激情,學生愿意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的教是手段,學生學會才是目的。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多年來,我經常搞“今天我來當老師”的教學實踐活動,具體要求是:課堂40分鐘,教師先講解本節課的知識重點和學生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后面的大部分時間,由學生來支配,每節課由各小組推薦學生走上講臺當“小老師”;輪流進行,一節課或有一個同學講,或由多個同學講,全班同學都有上臺展示才能的機會。這項活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能的平臺,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積極參加課堂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每節課的小老師,在準備課的時候,通過組織語言、查找資料,都要進行一番深思熟慮的過程,所以他們對自己講過的內容印象一定非常深刻,另外學生講課更加貼近同學們的認知層面,也就更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更有有針對性。即使講課中出現了問題,也不是壞事,對于自己講錯的內容,肯定記憶更加深刻。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課前的預習,資料的搜索,自覺參與小組討論,自發參加教學實踐活動等。鍛煉了他們數學思維能力,畫圖能力、計算能力以及語言表達力。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習目標的設定、學習方法的指導、重難點知識的突破等方面,重視學情調查、問題匯總,然后答疑解惑、適時點撥。想辦法讓學生全面參與課堂活動,并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尊重課堂生成,讓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探索,經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使用,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更加濃厚,學生的知識水平也得以飛快提升。當然,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是多樣的,需要我們改變的地方還很多,如融入討論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都是對于傳統講授式教學法的挑戰,只有徹底解放教師、解放學生、解放課堂,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1]方紅.初中數學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