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臨沂第十中學;山東省臨沂第十三中學)
阿基米德曾說過:“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在教學中,我們只要找準支點,一樣能撬起學生的成功。教師心中也應一直有這種信念。
鼓勵 溝通 互動 積累 引導
語文教學一直被認為是比較重的一項工作,多年來,語文教學也一直處在教改前沿。我在實際教學中也不斷的進行探索。我借鑒了很多的教育方式,其中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的教育方式對我影響最大。在教學實踐中,我一直遵循著鼓勵、關愛、溝通、自主的原則。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研究者。”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人的生理需求之外,對權力、友誼和成就的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其中,成就需求對人的激勵作用是很大的。科學研究表明,具有成就需求的人比成就需求差或沒有成就需求的人,有更大的成績。
在我所帶的班級中,就有一名學生因學習習慣不好和迷戀足球、音樂,成績下滑很快。平時他的表現就是上課插話、好動,作業拖拉。針對他的特點,我認為就是他的成就需求沒有及時得到滿足,他受到的多是批評與斥責,心中認為自己失敗的心理。我決定找準機會,對他進行鼓勵,以激勵他上進。
按照我上語文課的常規,課前有一段時間由學生輪流上臺講成語故事或對一句名言的理解。這天上臺的就是這位同學。剛上臺,他先來了一系列的滑稽動作,惹得全班哈哈大笑,但我當時并沒有生氣,讓他感到很是驚訝。他預備說時,卻又一時想不起來了,班內同學有的就喊讓他下去,一時有些混亂。我先用手勢制止了大家,然后鼓勵他繼續說下去。后來這位同學說得很有條理,雖有些磕絆,也是很好的。直覺告訴我,他可能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如此優秀!這對一個一直遭受呵斥和批評的孩子來說是多么難得的一次成功啊!把握契機,我在班內又說了幾句。“同學們,我們應該像王永同學剛才所說的把握住一切時間,讓自己活得更瀟灑,更自在更有價值!王永同學的準備也很充分,我們應該再次用熱烈的掌聲來祝賀他的成功!”
有人說,有了愛,就有了動力,有了愛,就有了陽光,有了愛,就有了笑臉,有了愛,就有了說不盡的情趣。但有時愛也要嚴厲些,對于優等生的表揚要“精”,不能讓他們養成驕氣,要“導其性,廣其志,養其才,鼓其氣,去其病”(宋學者家頤語)。
要實現師生互動,感情是重要的紐帶,溝通是最佳的途徑。我在教學中,一般實行課堂溝通、書面溝通、課外溝通。剛接手這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時,我就同學生們聊了一些家常。我告訴他們,人是平等的,我們應該相互尊重,相互寬容,共同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鼓勵的語言,信任的表情,贊許的目光,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精神。有一次,我叫一位男同學回答問題,可班內卻有很多同學說他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別讓他回答問題。我制止住其他同學,別忘了尊重與寬容,我對姜栓說:“大膽的說吧,別管別人,老師相信你會的。”他神情緊張,聲音較地,但回答出了問題,我用眼神與微笑鼓勵他,并熱情的在全班表揚了他。當時他的臉上露出了驚詫與喜悅。在以后的上課中,我也多次提問他一些詞義、注音之類的簡單問題,每一次他答對了之后,我都給予表揚和鼓勵,贊揚他預習的好,學習態度認真等,漸漸地,他上課開始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了。他的每一次小的成功我都告訴他:“看看,年這不做得很好沒嗎?只要做,就能行。”
在課堂溝通上,我還注重創設情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平時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說出的錯音,都及時予以糾正,鼓勵他們多查字典,我主張讓學生盡情揮灑自己的個性。平時在作業批改中,我也很注重在評語中與學生溝通,特別是在作文中及閱讀筆記中同學生進行書面溝通,以實現心與心的溝通。教師在學生作業上的批語,會使他們進步時感到自信,受挫折時感到關愛,出錯時得到啟發。
學習的過程就是積累的過程,語文學習更得注重積累。我在兩個班級的黑板上設立了一個板塊,并給起名為“文學島”,每天由譯名學生輪流上臺,在文學島中書寫,內容可以是名言或成語,然后在上課前幾分鐘給全班同學講解自己對名言或成語的理解。這項做法,既積累了知識,提高了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語言組織能力。平時,還能借助學生自己寫的名言,引導他們樹立自己正確的觀點。如10月15日的一句名言“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而昨天不過是行云流水”,我就借機引導學生樹立時間觀念,珍惜時間。
阿基米德曾說過:“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在教學中,我們只要找準支點,一樣能撬起學生的成功。我心中也一直有這種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