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臨夏縣馬集學區新農小學)
小學階段的語文屬于基礎性課程,是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的重要階段。創新能力是新課改中對學生提出的又一要求,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創新型能力進行培養,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也會產生影響。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一些具體的措施。
小學語文 創新能力 學生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語文課上學到的東西對于每個人今后的發展都會產生巨大的作用。就拿最簡單的識字來說,現在很多東西都有漢字標注,只有認識這些漢字,才能知道它是做什么的,要怎么去做。生活中也會聽到有“吃了不識字的虧”這樣的話語。當然,識字只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的一個部分。小學階段的語文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打好學習基礎等一些內容。小學語文的學習內容雖然較簡單,但是由于小學生很難集中精力去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所以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還是需要老師多下功夫的。創新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提出新的見解,運用新的學習方法,創新能力需要從小培養。老師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小學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哪些具體可行的方法去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觀察和感知能力是學生了解世界的基礎,只有通過對生活中事物的細致入微的觀察,才能發現一些別人發現不了的東西。比如說,老師可以拿出一個橘子,讓學生觀察,描述這個橘子的一些特征。學生可以通過看這個橘子的外形,摸一摸它的觸感,聞一聞它的氣味,把橘子剝開嘗一嘗它的味道,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對橘子的大體情況有一個初步的感知。橘子是這樣,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也是這樣,只有通過比較全面的感知,調動各個感覺器官,才能對很多事物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當然,因為小學生還沒有對一些事物有辨別能力,所以老師要強調的是,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摸和嘗的。所以學生遇到不認識的東西可以先問家長或者老師,如果他們說沒有問題,才能進行更為細致地了解。
小學生喜歡天馬行空的想象,老師要做的不是否定他們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而是應該加以引導,盡量地發散他們的思維,訓練他們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比如說,老師可以畫出一個鋸齒狀圖形,讓學生聯想跟這個圖形有關的東西,不能重復別人說過的,說得越多越好。剛開始學生可能會說一些比較常見的東西:草,鋸子、牙齒,等等,后面的就要開動腦筋想象了,可以是花朵、動物的蹄,等等。就是讓學生不局限于從一個方向思考,要訓練學生以一個點,向四面八方發散開來,盡量多想。還有就是說一個常見的東西,讓學生說它的用途。比如說磚頭,除了砌房子、打架等一些較為常規的用途,它還可以作裝飾,可以寫字等等。這就是打開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預測策略就是老師在上課之前不告訴學生內容,讓學生根據一些關鍵信息猜測文章內容。現在比較流行的繪本,就是運用了這個原理。老師在給學生講繪本的時候,先不告訴學生內容,讓學生根據圖畫猜測它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話把它說出來,然后老師再講它原本的內容,學生可以把自己想的和老師講的作一個對比,看猜測得對不對。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先不看內容,根據題目猜測文章大概要講什么東西,然后再看課文內容,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測。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組織和安排事物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從小鍛煉。小學生大多比較害怕寫作文,老師可以先不強制要求學生寫幾百字,可以先從寫一句話開始。就是第一天讓學生寫一句話,第二天接著這句話寫,要求前后思想內容能夠一致。這就通過訓練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從而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
同時,適當的鼓勵也是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人人都喜歡被稱贊,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老師要對一些學生的有創意的想法加以鼓勵,激勵更多的學生去創新創造。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也是為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最好時期。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通過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能力,聯想和想象能力,合理使用預測策略,還可以通過寫作方式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
參考文獻:
[1]鄧慶碧.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現代交際,2017-05-23.
[2]邱麗娟.論小學語文教學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 :173-174.
[3]劉富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