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永昌縣新城子中學)
教學任務是互相聯系的,是環環相扣的。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育者往往會將即將學習的內容與舊有的內容聯系起來,在復習舊有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的課程、學習新的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往往會通過情景創設的方式來完成。例如在教學“位置”一單元中,教育者可以進行情景創設:同學們你們可以描述一下自己座位所處的位置嗎?
而學生的回答一般會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在哪小組哪一個位置”或者“我在某某的前面或者某某的后面”。諸如位置在哪、在哪位同學的旁邊之類簡單問題的答案,是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積累起來的常識,是每個人都能掌握的。用這種方式開始教學的話,由淺入深,調動學生們思考的欲望。
而接下來教育者繼續問:那我現在還不清楚你們叫什么,我該怎么讓你們起來回答問題?學生陷入思考。然后積極討論。最后總結出一套可行的方法,將全班每一位同學的位置都由一個“坐標”表示,而此時教育者則需要在黑板上畫出班級的平面示意圖,將上面畫上格子,隨便點出一個格子一個問道:(2.3)第二列第三行是哪位同學?
等討論完成或者即將下課的時候,教育者可以提出問題:確定一位學生的位置,需要幾個元素?以及比較(2.3)和(3.2)究竟有什么不同?在比較的情況下,加深學生們對所學知識的了解。
在數學課堂中,活動使不可或缺的。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開展一些旨在有助于學習新知識的活動問題,從而讓學生們在合作中找到問題的正確解決辦法從而取代教師們說,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同時,引導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如在“分數乘法”這一節中,教育者可以提問:學校有一面多大的墻,假設一位粉刷匠一小時能刷整面墻的十分之一,那這位粉刷匠能在幾個小時之內將正面墻刷完?而后教育者可以繼續加深:七個小時之后,這位粉刷匠可以刷完這面墻的多少部分?通過理解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學生們得出每小時能刷1/10,那七個小時這時候就是7×1/10得出七個小時之后這位粉刷匠可以刷7/10,也就是我們想要得到的正確結果。
甚至說,學生們在思考過程中,學生們如果自己覺著難以理解,那可以讓學生將一張紙作為墻面,而學生自己拿出筆來畫,更加深刻的理解題目中的含義。這樣一來,學生們走進了教育者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通過我們日常熟悉的情景,讓學生來學習新的知識。在學習探究中,學生們既提高了動手能力,輕松愜意的學會了新知識,順風順水的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學生的自主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也是生活的演繹。數學是我們與生活的紐帶,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育者們往往會設計一些與數學切實相關的問題來增加數學的人文氣息。例如,在“分數除法”一節中,教育者可以提問:假設你有一張十分之九米花布,而你想要給你最喜愛的小猴做一件衣服。而現在已知的是只做褲子的話可以做三件,只做上衣的話可以做兩件還剩余十分之一的布。問在這種情況下,你們會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會問:一條褲子需要多少布料?一件上衣需要多少布料?或者問這些布可以做幾身衣服,剩余多少?
而學生們提出問題后,教育者就需要統計匯總,將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們自己解決。學生們面對自己設計的問題與面對書本中設計問題的心態肯定是不一樣的,對自己設計的問題解決起來會有更大的動力,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教育者在創設教學情景時不能只看重與課堂的整體性,更要注重情景設置的趣味性。情景創設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們增加對數學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們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因此,在問題設置時,一定要從學生們的生活經驗入手,要從根本上保證符合學生們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們在趣味中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并能感受其中的快樂。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則要分開討論,如對低年級的學生則可以營造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問題、對待高年級學生則可以從生活常識入手。比如,在學習到統計一單元中,教育者可以讓學生們去統計每個班實際人數的數量以及整個學校的學生數量;每個班級男生數量女生數量再上升到整個學校。再結合前一單元學習的百分比,讓學生們用百分數表達出學校男女生的總體情況,最好還能分別列出男生們或者女生們最經常去的幾個地點。
在設置問題情景時還要注意切合實際,從學生們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問題顯得更加富有生活氣息以及生活化。這樣的問題設置,會讓學生們感受到一種比較親切的生活氛圍,緩解學生們的緊張情緒,如在教師提問時,問班級里的某位學生忘記了帶作業,而已知這位同學家距離學校的距離是1000米,而這位同學走路的速度是每分鐘50米。而又知道這位同學重新寫作業的速度是十分鐘寫完一門科目,而一共有5門科目的作業需要寫。那就問這位同學是回家拿作業的時間比較快,還是重新寫作業的時間比較快?
這樣的問題就顯得更加富有生活氣息,因為在我們的學習日常中經常會有學生忘記帶作業,而大多數這種時候學生們會顯得局促不安,面臨著被教育者批評的情況。設置這樣的問題可以有效的環節學生們緊張的情緒,讓學生們放松心情。另外,這也為學生們日后出現這種情況提供了一個參考,就是在面臨兩種情況時,學會通過最省時省力而且方便的一種方式來達到目的,切實增強了學生們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做到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并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的目的。
首先,設置的問題一定要符合當前學生們的價值觀念,一定要提出健康的、有助于學生們回饋生活的問題。其次,設置的問題一定要與當前的學習內容相聯系,問題太簡單與問題太復雜,都不會起到預想中的效果。
經過筆者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創建的問題具有思考價值,問題太簡單的話就會出現學生們“走過場”的現象,不具備思考價值的,學生張口就能回答,那設置問題的意義就沒有了。其二,也不能太復雜,如果設置的問題超綱,那學生們絞盡腦汁也回答不出來,不但影響教學的效率更會打擊學生們對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們因為問題太難自己根本做不出來而產生厭學情緒。其三,與現階段的教學任務相契合,做到鞏固學生們的學習知識。比如,學習角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們將看到的角的形狀與現實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較,從而得出角的形狀以及加深對角的認識。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創建合適的情景是對新課改深化的積極響應,這也符合學生學習要求,符合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變革的新要求。同時,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相聯系,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真正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