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四中學)
隨著教育環境的改變,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積極的改進和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教學方式創新。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逐漸在教學中得到應用,集動畫、視頻、文字、聲音、圖像等功能為一體,通過聲像俱佳、圖文并茂的表現形式,可以將課本內容更加形象、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在幫助學生深化理解的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充分激發,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但同時實踐證明多媒體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具體應用中稍不注意的話,就會造成相反的影響。
1.對多媒體技術依賴性過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減少
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通過營造相應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內涵,更加深刻的感知作者的情感。但是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有些教師由于在認識上存在偏差,或者是自身能力有限,導致在教學中僅僅只是簡單的展示PPT課件、播放相關的信息,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大大減少,進而對學生思維進一步誘導、啟發有所忽視,反而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2.流于形式
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流于形式主要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所具有的價值,導致教師僅僅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在教學中簡單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在具體應用中并沒有深入,導致多媒體技術的價值得不到有效發揮;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教學氛圍,在設計的時候過于追求視覺刺激,進而導致課件并不具備實質性內容,這樣學生就很難抓住教學重難點內容,教學目標難以實現。
1.加強對教學情境的營造
在營造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利用自身集聲音、畫面、動畫、音樂、文字等于一體的優勢,對學生的視覺以及聽覺產生雙重刺激,結合多種因素將作者情感以及文章中的意圖更好的展示出來,而不僅僅只是簡單的重復課本知識內容。這樣在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應用價值的同時,所營造的教學情境也會更加真實,增強效果。比如在講解《邊城》一文的時候,作者沈從文主要是通過文字,將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更好的隱晦地表達出來,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感受,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根據《邊城》小說改編的電影《邊城》片段,讓學生通過觀看影片來對沈從文所表達的情感感同身受。或者是教師可以將電影劇本打印出來,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而更好的感受人性的美好。
2.注重對共享理念的應用
對于多媒體技術來說,教師不應該將其簡單的看作是一份幻燈片,在具體應用的時候還是需要著重共享理念,放寬視野,在任何一個環節當中都可以應用到多媒體技術。同時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加強課本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中之間的聯系。比如教師可以建立個人博客、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構建“學校通”“班班通”等,為學生提供網絡學習平臺,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和時間,進而提高其教學效果。
3.注重對交互共的突出
應用多媒體技術,實質上就是實現人機對話,其中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具有較強的互動感,這種互動方式不僅體現在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相互之間的互動,還包括教師預設基礎以及固定設計。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夠逐步啟發學生的思維,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而產生個性化的體驗和想法。如在講解《再別康橋》一文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作者徐志摩的成長背景以及“康橋”的實際景觀展示出來,利用自然景色來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當中所表現的繪畫美、建筑美以及音樂美,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師首先就需要正確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所具有的應用價值,然后才能夠正確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很好地彌補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這樣一來,就能夠促進教學內容進一步豐富,開拓學生視野,實現語文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