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生輝 東營市墾利區國土資源局 山東東營 257500
目前,我國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的矛盾日益凸顯,201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堅守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的重要任務,但如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守住十八億畝耕地成為了每個國土資源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一個人口眾多,但人均占有量卻非常少的國家,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持續增長,土地資源與社會經濟發展不成正比,國土資源負擔十分沉重。近些年來,為推動城鎮化的發展,我國耕地每年減少至少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畝,1996年-2006年,我國耕地面積從19.51億畝降到了18.27億畝,人均的占有量也越來越少,人地矛盾愈加尖銳。因此,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確保十八億畝的耕地紅線不受侵犯,必須做好新形勢下的基層國土資源工作,優化國土資源布局,確保國土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開發,保護有限的國土資源。
受傳統觀念和教育水平的影響,基層農村社會成員對國土資源保護的觀念十分淡薄,缺乏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了解和科學的國土資源管理意識,集約、節約利用國土資源的意識不強,未能充分認識到國土資源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未能堅持用地原則,破壞了農村土地和違法占用土地現象比較普遍,甚至是公開阻撓、暴力阻礙土地執法。部分鄉鎮企業盡管意識較強,希望節約國土資源,減少土地占用量,降低建設成本,但是由于對國土資源政策不甚了解,使得土地使用不夠節約、集約,給基層國土資源工作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困擾。除此之外,基層國土資源工作隊伍的思想作風和能力建設也是影響工作開展的重要原因,部分領導為了私人利益,在國土部門查處出違法案件時,以各種理由阻礙、干預土地執法工作的開展,這就導致未能對發現的土地違法行為進行及時、有效的阻止和解決。
自基層國土體制進行改革之后,國土資源部門管理的區域增加,加上鄉鎮農村地區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復雜,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鞭長莫及,這就導致農村的土地資源管理存在漏洞,未能進行妥善的監管。盡管國土資源工作是垂直管理制度,但是又未能完全垂直,容易出現管理工作不足的問題,在進行國土資源工作時,常出現多頭、重復命令的現象,這就造成錯位管理的問題,阻礙了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依法進行。國土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未能協調到位,這就導致相關部門未能聯合執法,監察和執法的力度不足,這就使得國土資源使用粗放浪費、批少占多現象、擅自更改國土資源用途等違法違規現象時常發生,但相關違法人員和行為也未能進行妥善的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違法行為人的囂張氣焰。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征地補償的標準也越來越高,受不良輿論的引導,難以突破征地拆遷的瓶頸,征地拆遷工作開展的舉步維艱。其次,基層的國土資源工作者,管理國土資源的面積相當龐大,若是按照相關規定的要求,一周巡察國土資源至少兩次的話,需要相當多的費用保障,但是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國土資源工作的資金是相當缺乏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土資源工作的監察力度,給各種違法占用耕地的行為可趁之機。
加強對基層農村居民對國土資源的教育與引導,提高企業、居民的合法合規使用國土資源的意識。一是利用新媒體采用多種形式對國土資源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宣傳,引導企業、公民遵守國土資源的相關法律法規,守護每一寸土地。其次,開展法律上門服務的活動,倡導廣大群眾能夠節約、集約化的利用土地,并幫助其合理的規劃國土資源,提供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首先,強化監督管理審批制度,全面開展基層國土資源巡察的工作,對于擅自更改國土資源用途或者是閑置土地的行為,加大管理處罰的力度,依法對閑置土地收取閑置費,超過法定閑置時限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其次,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信息技術,通過相關的定位系統對相關鄉鎮的國土資源進行遠程的監督與管理,確保每一塊土地的使用符合規范。加強監督與監察,將國土資源工作置于陽光下,加大對違規占用國土資源的行為進行處罰力度,避免因個人私利造成國土資源的流失。
充足的資金是推動和實現基層國土資源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為此,新形勢下做好基層國土資源工作,一是要建立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基層財政預算應為推動國土資源工作安排充足的資金,使每一個被征地農民都能夠得到合理的資金補償,確保其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使征地拆遷實現透明化,對于公開阻撓征地拆遷的行為,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從而突破征地拆遷的工作瓶頸;二是建立標準化的國土資源激勵機制,按照相關標準,對配合國土資源工作和表現優秀的國土資源工作者,及時給予一定的表彰和資金獎勵,鼓勵更多的人員和工作者支持國土資源工作的開展。
新形勢下,基層國土資源的工作面臨的考驗仍然十分的嚴峻,人地矛盾依舊十分突出,耕地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壓力仍然重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國土資源部門爭取社會各界人員的支持,共同堅守十八億畝的耕地紅線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