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晶晶,李 欣,魯心靈,劉馮鉑,劉 寧
?
大學生缺陷感對其體育鍛煉態度的預測力研究
葛晶晶,李 欣,魯心靈,劉馮鉑,劉 寧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中國智力鑒定、分級、康復與運動實驗室,河南 鄭州市,450001。
目的:明確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及其影響因素與缺陷感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促進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方法:使用《鍛煉態度量表》和《缺陷感量表》對56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結果:(1)不同性別、年級、專業、戶口類型的大學生缺陷感程度不同,且不同年級大學生的缺陷感在0.05水平上差異達到顯著性。不同性別、年級的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在0.05水平上差異達到顯著性。(2)缺陷感與體育鍛煉態度存在顯著負相關(r=0.186,p<0.01)。(3)外貌對體育鍛煉態度中的行為態度具有反向預測力(Beta=-0.151),對主觀標準有正向預測力(Beta=0.214),體能對體育鍛煉態度中的各個維度都具有正向預測力。結論:大學生缺陷感對體育鍛煉態度存在較好的預測力,通過提高大學生體能能夠有效的降低大學生缺陷感,提高體育鍛煉態度。
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缺陷感;預測力
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如何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是社會各界討論的熱點。體育鍛煉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活動,具有強烈的直接參與性和積累的對抗性,通過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內容可以促進人際交往[1]。因此,學生通過參與體育活動鍛煉身心,建立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且可以擴大人際交往形成一定的價值規范。與此同時,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自身形體外貌以及體能發生的變化[2],從而提高自信,增強自尊,降低缺陷感,并且能夠促進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知,改善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從而促進體育學習。
缺陷感是源于人們對自身的學習能力,社交自信,自尊,體能和外貌五個方面的情感評價。體育鍛煉態度是指個體對體育鍛煉活動所持有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意向的綜合表現[3]。以往研究主要側重于體育鍛煉態度的重要性以及缺陷感的現狀調查上,直接探討二者之間關系的研究相對較少,但是關于缺陷感與體育鍛煉態度的研究中,研究者們立足于性別、年級、專業、戶口類型等方面對大學生的缺陷感進行了探討,認為男生缺陷感低于女生、理科生缺陷感低于文科生、城鎮戶口大學生缺陷感低于農村戶口大學生[4-5]。缺陷感高的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明顯低于缺陷感低的學生[6],女大學生在缺陷感各個維度上均高于男生,而在體育鍛煉態度上,女生體育鍛煉得分低于男生[7-8],由此假設,男女大學生在體育鍛煉態度與缺陷感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并且大學生缺陷感對其體育鍛煉態度具有預測作用。基于此,分析體育鍛煉態度各維度與缺陷感之間的關系,以期發現其中的規律,更好的促進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發展。
2.1.1 缺陷感量表 缺陷感量表意在評定自尊,共23項,五級評分,低分值代表缺陷感越強,也就是自尊心較低。Fleming等第二次修訂時,為使該量表與Shavelson的“多維自尊模型”相一致,增加了一些項目,形成三個分量表:社交自信、學習能力及自尊,并且采用了七級評分。此后Fleming等(1984)再次修訂該量表,使它更加接近Shavelson等人的模型,條目增到33項,并擴展成5個分量表,新加外貌及體能。樣本全部來源于高校學生[9]。根據研究需要,采用Janis和 Field(1959)編制的《缺陷感量表》中的體能與外貌兩個維度對大學生進行實測。經檢驗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可以接受。
2.1.2 鍛煉態度量表 研究采用毛榮建編制的《鍛煉態度量表》對大學生進行施測[10]。《鍛煉態度量表》由行為態度、目標狀態、行為認知、行為習慣、行為意向、情感體驗、行為控制感、主觀標準等 8個維度構成,共 70個題項,各分量表與全量表α系數分別為0.83、0.87、0.73、0.89、0.84、0.86、0.80、0.64,這表明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可以接受。其中,行為態度包括8個條目,分數越高對進行鍛煉的行動評價越高;目標態度12個條目,分數越高對鍛煉的評價越高;行為認知7個條目,分數越高對鍛煉導致的某種結果的認知越高;行為習慣10個條目,分數越高鍛煉的自動化程度越高;行為意向8個條目,分數越高越愿意進行鍛煉;情感體驗10個條目,分數越高對鍛煉的情緒體驗越深刻、豐富;行為控制感8個條目,分數越高對鍛煉的自主控制能力越強;主觀標準7個條目,分數越高受到的影響越大[11]。
調查選取了東北大學、鄭州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等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600份,剔除無效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56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3.3%。
采用spss21.0統計工具,對問卷調查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了描述統計、相關分析,在相關分析的基礎上采用線性回歸的方法,以大學生缺陷感中的外貌、體能為自變量,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各個維度為因變量,進一步得出大學生缺陷感與體育鍛煉態度之間的關系。
3.1.1 大學生在缺陷感和體育鍛煉態度上的總得分比較統計結果表明(表1),在總得分上,大學生缺陷感與體育鍛煉態度處于中等水平。女生缺陷感略高于男生,男生體育鍛煉態度得分略高于女生;大2、大3年級的學生缺陷感得分最高,其體育鍛煉態度得分相對其他年級也較低;醫科的學生缺陷感得分最高,文科學生體育鍛煉態度得分最高。

表1 大學生缺陷感與體育鍛煉態度得分統計
3.1.2 大學生缺陷感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分析 統計結果表明(表2),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缺陷感方面存在差異,且在0.001水平上差異達到顯著性。另外數據顯示,大2學生在缺陷感中的外貌及體能維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級的學生,表明大2學生的缺陷感高于其他年級的學生。

表2 大學生缺陷感的年級差異

表3 大學生缺陷感的性別差異
統計結果表明(表3),在性別方面,男女大學生缺陷感之間差異不顯著。

表4 大學生缺陷感的專業差異
統計結果表明(表4),在專業方面,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缺陷感方面差異不顯著。但是醫科學生在缺陷感、體能及外貌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其他專業的學生。
3.1.3 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分析 統計結果表明(表5),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行為習慣和行為控制感方面存在差異,且在0.01水平上差異達到顯著性。且男生的均值得分高于女生,表明男生在鍛煉中的自動化水平和自主控制力高,且愿意進行鍛煉。

表5 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的性別差異分析

表6 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的年級差異分析
統計結果表明(表6),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行為態度、目標態度、行為認知、行為習慣、行為意向以及主觀標準的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不同年級的大學生行為習慣在0.001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性,表明隨著年級的升高,大4的學生在鍛煉上更容易受到行為習慣的影響,這可能是由于大4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跨度較長,更加容易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表7 大學生缺陷感與鍛煉態度的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
注:**.在 0.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在 0.05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相關分析結果表明(表7),缺陷感與體育鍛煉態度存在顯著負相關(r=0.186,p<0.01),缺陷感與體育鍛煉態度中的行為態度、目標態度、行為習慣、行為意向、行為控制感以及主觀標準維度上存在顯著相關。

表8 大學生缺陷感與其體育鍛煉態度關系的回歸分析結果
注:回歸分析中不顯著的變量不再贅述。
將體育鍛煉態度中的行為態度、主觀標準、行為認知、行為習慣、目標態度、行為意向、情感體驗、行為控制感分別作為因變量,缺陷感中的外貌、體能作為自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回歸分析的結果如下:大學生缺陷感對其體育鍛煉態度具有顯著的預測力,但是對體育鍛煉態度維度的預測力上存在差異。結果顯示(表8),在缺陷感中的外貌可以有效預測行為態度(在0.01水平上差異達到顯著),并且外貌與行為態度程負相關(r=-0.151)。同時數據結果分析表明,在缺陷感中的體能方面,與體育鍛煉態度中的行為態度、目標態度、行為認知、行為習慣、行為意向、情感體驗、行為控制感和主觀標準8個維度上都存在顯著的相關,表明體能對體育鍛煉態度有很好的預測力,即大學生的體能越好,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越積極。
本研究發現,大學生缺陷感與體育鍛煉態度處于中等水平,且女生缺陷感高于男生,文科學生缺陷感高于理科學生,這也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但是本研究發現在專業、性別方面,大學生的缺陷感不存在顯著差異,與以往研究結果不同[12]。這可能是由于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各專業的人才需求加大,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更為包容,不同專業的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找到自己的價值,而且“重男輕女”的思想減少,社會更加倡導男女平等的價值觀,所以不同專業、性別的大學生在缺陷感方面的差異不明顯。另一方面,有研究認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缺陷感方面無顯著差異,與本研究的結果不一致[13]。在體育鍛煉態度方面,男生體育鍛煉態度高于女生,大一年級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高于其他年級,文科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高于其他學科的學生。男生在體育鍛煉態度中的行為習慣和行為控制感方面在0.01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表明男生在鍛煉中的自動化水平和自主控制力高,且愿意進行鍛煉,鍛煉的態度更加積極,這也符合男生體育鍛煉態度高于女生的相關研究。
研究發現,缺陷感與體育鍛煉態度存在顯著負相關,且缺陷感與體育鍛煉態度里的行為認知的相關系數最高,表明缺陷感能夠影響個體對鍛煉結果的認知,驗證了缺陷感能夠影響體育鍛煉態度的假設。因此,可以通過提高學生的自尊自信,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降低學生的缺陷感,從而使其鍛煉的自動化水平提高,養成鍛煉習慣,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14]。
回歸分析的結果表明,體能和外貌對體育鍛煉態度有積極的預測作用,外貌對于體育鍛煉態度中的行為態度和主觀標準達到顯著性,且對行為態度又有反向預測力(Beta=-0.151),對主觀標準有正向預測力(Beta=0.214)。外貌對體育鍛煉態度的其他方面的解釋力均未達到顯著水平。但是在缺陷感的體能方面,對體育鍛煉態度的各個維度都達到顯著性,且呈正向預測,這說明體能越好,越能夠提高個體體育鍛煉參與程度,改善體育鍛煉認知,從而改善體育鍛煉態度,促進體育學習[15]。
(1)大學生缺陷感與體育鍛煉態度處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學生對缺陷感與體育鍛煉態度各個維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2)缺陷感對體育鍛煉態度存在顯著影響。
(3)外貌可以反向預測體育鍛煉中的行為態度,同時,體能能夠正向預測體育鍛煉態度中的行為態度、目標態度、行為認知、行為習慣、行為意向、情感體驗、行為控制感和主觀標準8個維度。
(4)通過提高大學生體能,降低大學生的缺陷感可以改善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促成其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提高其體育學習效果。
[1] 張 蘇,李克勤,高 艷,陳新民,張 靜,劉 霖.安徽省大學生鍛煉態度與體質健康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9,30(1):26~27.
[2] 李 嬙,任文芳.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12):1473~1475.
[3] 雷興華.太原市中學生體育鍛煉態度與鍛煉行為的現狀及相關性研究[D].山西:山西大學,2008.
[4] 李曦程.不同階段大學生自尊發展的民族差異比較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5] 陳明琴,劉發勇,周振華.少數民族大學生歸因方式與缺陷感、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6(4):33~36.
[6] 沈雪芬,董燦華.高師院校大學生缺陷感的研究[J].社會心理學,2004,19(4):68~71.
[7] 王文忠,林 杰,何應凱.我國理工大學生體育態度與行為的現狀[J].體育學刊,2004,11(2):107~109.
[8] 劉一民,孫慶祝,孫月霞.我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1,37(1):28~31.
[9] 汪向東,姜長青,馬 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20~322.
[10] 張力為,毛志雄.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評定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95~98.
[11] 毛榮建.青少年學生鍛煉態度-行為9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檢驗[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3.
[12] 張 斌,蔡太生.大學生自我缺陷感及自我效能感的調查研究[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1,20(1):77~78.
[13] 馮鳳蓮,李 明,李若凡,等.大學生自我缺陷感與述情障礙的相關性[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4(24):593~597.
[14] 劉正國,李 莉.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對其鍛煉行為影響的預測[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23(6):563~566.
[15] 陳善平,李樹茁,閆振龍.基于運動承諾視角的大學生鍛煉堅持機制研究[J].體育科學,2006,26(12):48~55.
Research on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Defects on the Attitude of Physical Exercise
GE Jingjing, LI Xin, LU Xinling, LIU Fenbo, LI Ning
China key Laboratory of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Sport)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 Disability,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ttitud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sense of defects, a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enthusiasm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Method Using the exercise attitude scale and the defect perception scal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560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 (1) Different gender, grade, professional, residence type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degree of defect, and different grades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defect on the 0.05 level,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nse of inadequacy and the attitude towards physical exercise (r=0.186, p<0.01).(3) Appearance in the attitude toward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attitude have reverse predictive power (Beta = 0.151), have positive predictive power on subjective criteria (Beta = 0.214) and physical attitude towards physical exercise in each dimension has a positive predictive power.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defects exist good predictive power to exercise attitude, by 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bilit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defects, improve physical exercise attitud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attitude; Defect sense; Predictive power
G804.8
A
1007―6891(2018)01―0038―04
10.13932/j.cnki.sctykx.2018.01.10
2017-08-04
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