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精文+呂健+林薇
摘要子宮頸癌是目前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發(fā)病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子宮頸癌的發(fā)病原因有很多,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患者的預后有重要的影響。本文探討子宮頸癌影像學診斷及進展,為臨床提供參考。
關鍵詞子宮頸癌;影像學診斷;進展
子宮頸癌與結直腸癌和乳腺癌一起成為世界上危害最大的3種婦科疾病,在3種疾病中排第3名,如果是在發(fā)展中國家,則排第2名。要盡可能提前診斷出子宮頸癌,以及時進行有效治療,進而降低子宮頸癌發(fā)生率,而子宮頸癌影像學則是診斷子宮頸癌的關鍵,理應受到相關人士及醫(yī)院的高度重視與關注。
子宮頸癌疾病病理類型分析
子宮頸與子宮不同,它是子宮中相連體,也屬于人體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子宮頸的位置一般分為四部分,即前部、后部、左部和右部,一般情況下是以下端和最深部位為位置確定部位,其中子宮頸的下端位于坐骨棘水平的偏上方,并且還包繞著陰道壁,形成陰道穹隆,而最深部位則位于后穹隆,并與盆腔最低部位緊密相連,其相連的具體對象為直腸子宮陷凹。子宮頸在人體機制中的運行一般都通過子宮實現(xiàn),實現(xiàn)的原理是通過子宮韌帶將子宮頸固定,以保證子宮頸的位置正常,最終保證子宮頸的正常運行。子宮頸的下端則會進入陰道,進入的部位被稱為子宮頸陰道部,具有表面光滑、鱗狀上皮覆蓋率大等特點。鱗狀上皮覆蓋子宮頸陰道部時,通常都是以子宮頸外口柱狀上皮為子宮頸癌發(fā)病部位的鱗狀上皮接觸點。
子宮頸癌中影像學診斷的應用
子宮頸癌中CT檢查法的應用:現(xiàn)代應用最多的子宮頸癌診斷方法就是CT檢查法,主要用來評估子宮頸癌的病情和復查治療后子宮頸癌疾病的恢復情況,以保證子宮頸癌的有效診斷、治療和恢復。CT檢查法與其他子宮頸癌診斷方法相比空間分辨率高、檢查過程簡單且相關技術容易操作,使子宮頸癌診斷效率更高,在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子宮頸癌的及時診斷與治療,進而達到了降低子宮頸癌發(fā)病率的目的。CT檢查法在診斷子宮頸癌過程中,不但能夠將生殖道中的腫瘤準確地進行腫塊大小分辨,還能夠對子宮周邊的器官浸潤、淋巴結腫大、轉移等狀況進行準確檢測,以及時判斷出腫塊的大小,進而診斷出子宮頸癌發(fā)病程度,為下一步子宮頸癌治療奠定良好的診斷基礎。另外,CT檢查法還能夠診斷出患者盆腔中腫大的淋巴結,即使直徑為1cm的淋巴結也能被CT檢查法診斷出,進而提高疑似子宮頸癌患者的子宮頸癌診斷準確度。相關研究顯示,對20例疑似子宮頸癌的女性患者行CT掃描檢查,其子宮旁組織的浸潤檢查精準度高達80%左右,相應的分期精確度55%,最終的子宮頸癌診斷精準度高達82%,進一步證實CT檢查法具有很高的子宮頸癌診斷準確率,對子宮頸癌的治療也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例如在子宮頸癌治療過程中,用CT引導腔內近距離放射法治療,不但能夠使靶區(qū)腫瘤的放療劑量得到準確性估計,還能夠使器官風險劑量得到合理估計,進而提高子宮頸癌的治療效果。
子宮頸癌中磁共振成像法的應用:磁共振成像法是繼CT檢查法以來應用較為廣泛的子宮頸癌診斷方法,與CT檢查法相比其子宮頸癌診斷效果更好、診斷精準度更高,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磁共振成像法的應用原理在于利用磁共振的方式,將子宮頸腫物原發(fā)位置顯示出來,并將子宮頸腫物周圍組織之間的毗鄰關系全面顯示出來,以方便診斷人員或治療人員觀察,最終判斷出腫瘤的性質,以實現(xiàn)對子宮頸癌的確診。磁共振成像法與其他子宮頸癌診斷方法相比,不但具備了多參數(shù)和多序列的特點,還具備了多方位成像、軟組織分辨率高等特點。其優(yōu)點在于可以將患者盆腔中的器官結構層次性解剖一并展現(xiàn),同時還可以將患者子宮頸內癌組織的浸潤狀況、盆腔腫大淋巴結發(fā)生情況和淋巴結轉移狀況等精準地顯示出來,進而提高子宮頸癌的診斷精準度,最終提高子宮頸癌治療效果。
子宮頸癌中正電子發(fā)射斷層與計算機斷層成像法的應用。高義軍等選取子宮頸癌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分析,該研究中選取的患者均懷疑有淋巴結轉移,通過檢查發(fā)現(xiàn),正電子發(fā)射斷層與計算機斷層成像檢查結果顯著優(yōu)于CT以及磁共振成像檢測結果。
綜上所述,子宮頸癌影像學理論基礎上的子宮頸癌影像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子宮頸癌診斷準確率,為治療子宮頸癌提供重要、真實且有效的依據(jù),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子宮頸癌的治療效果,因為精確度高且檢測影像清晰的檢查圖片,使子宮頸癌的診斷正確率更高,進而提高子宮頸癌治療效果,使患者的身體素質及生育能力得到有效保證,提高子宮頸癌婦女的幸福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