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青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11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健康教育,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病情認知程度、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與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急性胰腺炎;健康教育;作用
急性胰腺炎為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急性病癥,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急性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同時血淀粉酶或脂肪酶水平急劇升高,嚴重時可致患者發生休克現象,對患者的健康存在很大威脅。本文就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護理中的作用效果進行了探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112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與觀察兩組,每組56例。其中對照組男31例,女25例;年齡22~60歲,平均(36.15±3.98)歲。觀察組男30例,女26例;年齡22~59歲,平均(35.89±3.2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相關病情診斷標準,且皆無其他重型疾病等不良情況。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均未見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行。
方法: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科學的健康教育。具體如下:①制定護理教育方案: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與日常生活方式對其進行綜合評估,并據此制定科學的健康教育方案。②健康知識教育:將急性胰腺炎的相關病理機制、致病因素、發病特點、基本診治方法以及治療過程的注意事項等內容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告知給患者及其家屬,使其對此類病癥有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③心理干預:急性胰腺炎作為一種發病急且痛感較強的病癥,患者多會在過程中感覺很痛苦,因而產生較為強烈的負面情緒,這時就需要護理人員能夠快速感受到患者的異常情緒變化,并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其注意力,緩解其痛感。同時注意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盡量減輕其心理壓力,以提高治療依從性。④正確的生活指導:結合患者的日常行為習慣,對其進行飲食、運動與用藥等方面的科學指導,將相關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并讓家屬對其進行監督,對于用藥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正確講解,不斷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上述護理內容皆由專科護理人員操作完成,以最大程度地保證干預措施的有效性。
評價指標:①病情認知程度:患者及其家屬對相關病情的誘因、發展、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等的掌握情況;②治療依從性:對醫囑用藥、生活方式的改變與復查事項等的依從程度;③護理滿意度:對相關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④生存質量評分:采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從身體、心理、認知、家庭、環境與社會功能6個維度對患者的生存質量予以評分,分值越高者代表其生存質量越好。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予以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病情認知程度、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和表2。
討論
作為普外科一種較為常見的急性病癥,急性胰腺炎具有發病急且痛感強烈等特點。其發病原因不是單一的,可由多種因素誘導其內部胰酶被激活,從而使胰腺組織發生自身消化,出現水腫、出血甚至是組織壞死等異常的炎性反應,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急性腹痛,并伴有發熱、惡心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與工作具有較大影響。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規律現象越來越多,此類病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年輕化的趨勢也愈加明顯,因而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也成為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良好的健康知識教育,告知其相關疾病知識、預防及治療的注意事項,可有助于提高其對于此類疾病的認知程度,減少發病時的不良情緒,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后期恢復和預防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從心理層面對患者予以正確疏導,可在緩解其劇烈痛感的基礎上降低負面情緒對病情的影響程度,有助于患者保持積極的良好心態,從而有利于病情的好轉。在治療前后結合實際情況對患者予以一定的生活指導,可使其對以前生活方式的不良之處有所認識,并提高對不良生活方式轉變的重視,同時在飲食、運動與用藥等方面對其進行科學指導,有助其樹立良好的生活觀念,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從而對此類病癥進行有效防治。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護理過程中,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效果良好,值得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