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康

摘要目的:探討微創(chuàng)頸椎間孔減壓腰椎融合內固定術與傳統(tǒng)后路開放手術治療腰椎退變性疾病的療效。方法:收治腰椎退變性疾病患者7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后路開放手術治療,研究組采用微創(chuàng)經椎間孔減壓腰椎融合內固定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住院時間、引流量、出血量、手術時間和CPK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微創(chuàng)頸椎間孔減壓腰椎融合內固定術治療腰椎退變性疾病的療效顯著。
關鍵詞腰椎退變性疾??;微創(chuàng)頸椎間孔減壓腰椎融合內固定術;傳統(tǒng)后路開放手術
腰椎退變性疾病屬于臨床脊柱外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且發(fā)病率較高。現臨床治療上多采用手術方式,以往都采用傳統(tǒng)后路開放手術,雖有一定療效,但恢復速度較慢,創(chuàng)傷較大,因此,重新尋求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有較大必要性。本研究分組討論76例患者,意在研討微創(chuàng)頸椎間孔減壓腰椎融合內固定術與傳統(tǒng)后路開放手術治療腰椎退變性疾病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腰椎退變性疾病患者7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8例和研究組38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齡(52.3±3.2)歲,平均病程(22.3±3.2)個月;研究組中,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齡(52.6±3.1)歲,平均病程(22.5±3.21個月。兩組研討對象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研究組:患者呈俯臥姿勢,全麻,放置在可透視床上,準確定位后,明確切口位置,順著多裂肌間隙達到小關節(jié)位置,再順著導針逐級擴張?zhí)淄玻萌隡AST通道。最初通道順著肌肉走行給予垂直擴張,把關節(jié)突充分顯示出,和矢狀面之間呈0°~30°。將MAST通道固定好后,冷光源連接好,在直視狀況下給予椎間孔減壓術。若中央椎管狹窄患者可給予高速磨鉆方式,把椎間盤顯露出并切除,椎間隙清理干凈,把軟骨終板刮除到點狀出血。用撐開器撐開椎間隙到相應高度,咬除下關節(jié)和椎板突修到自體移植骨粒,植入椎間隙1/3,把椎弓根螺釘置入,再置入連接棒。把MAST通道去除,自行閉合多裂肌。②對照組:接受傳統(tǒng)后路開放手術,俯臥姿勢,全麻,明確定位病灶部位,做長7 cm左右正中切口,將軟組織逐層切開,玻璃骨膜下椎旁肌,把關節(jié)突和椎板顯露出,將椎弓根螺釘置入,咬除棘突、椎板、關節(jié)突,給予后路全椎板減壓,清理植骨和椎間隙,翻入安裝連接棒、椎間融合器,并置人引流。
指標判定:治療過程中,記錄患者住院時間、引流量、出血量、手術時間等,并評估其CPK狀況。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對比住院時間、引流量、出血量、手術時間:研究組比對照組優(yōu),組間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比兩組患者CPK評分狀況:研究組各階段(術后1d、術后3d、術后1周)均比對照組優(yōu),組間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術前CPK指數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為腰椎退變性疾病,典型癥狀則為腰背痛,合并程度不同的下肢根性神經病癥,會引發(fā)較多病癥,對其正常生活和學習造成嚴重影響。給予保守治療,療程長,且效果不理想,僅可將其病癥暫時緩解,無法根除,存在復發(fā)可能性,加大患者病痛程度和經濟負擔,所以,臨床在治療上需首選手術方式,常用方式包含傳統(tǒng)后路開放手術、微創(chuàng)經椎間孔減壓腰椎融合內固定術等,均可緩解其病癥,將其恢復時間縮短,臨床價值較高。傳統(tǒng)后路開放手術操作視野較大,可充分進行減壓,固定牢靠,融合率較高,效果明顯,但也有弊端,如操作中需將軟組織大范圍剝離,存在牽拉性,機體軟組織發(fā)生去神經化狀況,加大局部肌肉壓力,局部發(fā)生缺血狀況,損傷血管再生。微創(chuàng)經椎間孔減壓腰椎融合內固定術為微創(chuàng)手術之一,和傳統(tǒng)后路開放手術對比,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降低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進而改善病癥,實現椎體間融合。操作中,鈍性分離多裂肌束,將肌肉纖維逐步分開,建立手術視野,降低對軟組織剝離,均勻分布肌肉牽拉力,手術中通道可將操作空間擴大,并滿足其椎間與椎弓根內固定融合,提升手術適應證。此研究結果也從各指數(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時間、CPK評分等)上證實了微創(chuàng)經椎間孔減壓腰椎融合內固定術治療的優(yōu)勢性,此結果和張結合等學者所報道的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臨床對腰椎間退變性疾病可考慮采用微創(chuàng)經椎間孔減壓腰椎融合內固定術治療,此方式和傳統(tǒng)后路開放手術對比,創(chuàng)傷小,對術后恢復有促進作用,減輕各癥狀,可行性較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