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杰
摘要目的:探討肺隔離癥的分類、診斷、臨床特點和外科治療。方法:收治肺隔離癥患者15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結果:病變全部位于下葉基底段,其中左下肺10例,右下肺5例;葉內型13例,葉外型2例;術前診斷率47%;所有患者術后均治愈出院。結論:肺隔離癥是一種少見的肺部先天性畸形,血管造影術是肺隔離癥診斷的最佳方法,手術治療效果確切。
關鍵詞肺隔離癥;葉內型;葉外型;外科治療
肺隔離癥是由異常體循環動脈供血的部分肺組織形成囊性腫塊,病肺血供主要來自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的單支或多支異常動脈,易形成反復發作的局限性感染?;仡櫺苑治鑫以河?000-2016年手術治療肺隔離癥患者15例的臨床表現、影像學特點、術前診斷及手術治療的注意事項等,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齡20~45歲,平均24歲。病史1個月~30年,平均5.4年。有咳嗽、咳痰、發熱等呼吸系統感染病史13例,有咯血病史3例。病變全部位于下葉的基底段,其中左下肺10例,右下肺5例。9例隔離肺供應血管起源于胸主動脈,6例起源于腹主動脈。13例異常血管經由下肺韌帶進入肺內。2例發現3條異常血管。12例異常血管經肺靜脈回流。x線胸片顯示9例病變呈多囊性改變,其中大多可見液氣平面;1例呈支氣管擴張改變;5例病變呈腫塊狀。6例通過CT血管造影術(CTA)檢查重建出異常血管。7例術前明確診斷,診斷率47%。術前誤診為肺囊腫合并感染2例,支氣管擴張癥1例,肺癌1例,肺部腫塊性質待定4例,誤診率52%。
治療方法及病理檢查:所有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采用雙腔氣管插管,全身復合靜脈麻醉。15例行肺葉切除術。術后病理均證實為肺隔離癥,葉內型13例,葉外型2例。
結果
患者均順利恢復,無死亡病例,治愈出院。7例隨訪3個月~6年2個月,患者均生存良好,未見復發。
討論
病理和類別:出生時肺部結構畸形,可能導致肺隔離癥,概率在0.15%~6.4%。常見的發作部位是肺下葉,而左肺更易患病。肺部隔離疾病包括葉外型和葉內型,可按照某一臟胸膜是否同時帶有發病部位與未發病部位分辨。如果病灶部位包括在某處獨立胸膜內-引,稱為葉外型;否則稱為葉內型。前者多發于膈肌下側,供血血管為較小的肺或體動脈;后者則是某一特定體動脈供血,葉內型患病概率較高,占肺隔離癥的3/4。雖然在現階段,大部分醫者認為肺隔離癥的病因是胎兒在母體中時,肺動脈形成異常,導致肺循環和體循環無法正常進行。而肺部某些喪失功能的結構又受到該動脈的牽伸,與肺器官的主體分開進行發育,但這并沒有真正確定下來。大多數病患體內經腹主動脈上部分、膈動脈和胸主動脈向發病部位供血,其中胸主動脈占據絕大部分。同時,也有部分病患體靜脈和肺靜脈循環正常,左心房的血液通過肺靜脈流入。除此之外,也可能出現血液回流現象,包括上腔靜脈、肋間靜脈、半奇靜脈、下腔靜脈和經奇靜脈等。
患者癥狀和確診:肺部隔離疾病的發病部位和病情發展等因素,都會對病患的癥狀有所影響。若患者為葉內型肺隔離癥且病灶較小,會出現發熱、咯血、胸痛、咳嗽、咳痰等癥狀,這是由于其病灶會與支氣管相通。但循環壓力升高時,也可能出現咯血。且患者容易經常性感染。當發病部位與正常部位相近時,患者臨床表現則為胸部悶脹和呼吸不暢。上至老人,下至幼兒,都有可能患病。而葉外型肺隔離病并無明顯表現,因為發病部位不與支氣管相連。我們可通過對疑似患者進行內部影像掃描的方法,來判斷其是否患病。常見的影像學方法包括X線掃描、螺旋CT掃描及立體血管重建影像,前者可發現患者體內形狀規則、連通膈肌的陰影,若存在感染,則可以檢測到液氣平面;后者可顯示發病動脈血管,醫師可借此了解病變組織是否對周圍結構存在影響?,F階段,最為推崇的診斷方法為多排CT螺旋掃描,它具有圖像真實、虛假陰影少、可清晰檢測異常血管狀況等優點。但患者體內出現異常動脈并不能代表其患有肺隔離癥,還需出現發病組織,方可確診,否則也有可能僅是肺部動脈發育異常。
醫治手段:治療肺隔離疾病的常見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手術,但手術過程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肺部經常性感染使得患者體內出現組織粘連。若醫生處理胸腔內粘連時操作有誤,患者可能會因大出血死亡。剝離下肺韌帶的粘連時,必須注意是否存在發病血管及發病血管的數量。醫生要掌握正確處理異常血管的順序,一般來說,先處理肺動脈,其次是靜脈、支氣管,最后需要同時操作回流靜脈和不正常動脈。針對不同情況的患者,醫師也要采取不同的醫治手段。比如:若患者胸腔內只發生輕度粘連,也可考慮對其進行胸腔鏡手術;有些年齡大的患者異常血管粗大,結扎之前須將其收縮壓降低至90 mmHg,操作時不能用力過大,結扎時不再出現反常振動,結扎即可停止。也可通過直線切割器或特殊手術線處理異常的血管。此外也有部分患者從腹部發出異常血管,這時醫生不能急于結扎,否則當損害異常血管時,其會向膈下收縮,一旦醫生不能結扎,患者發生大出血,情況就會十分危急。所以必須暴露較長后進行處理。除此之外,針對咯血癥狀嚴重的患者,也可采取介入的手段進行救治。
根據以上分析可得,由于肺隔離疾病的早期癥狀無明顯特點,所以不易做出診斷,它是肺部器官先天發育異常的一種罕見病癥。當患者肺下葉經常發炎或者底部發現腫塊、囊腫時,極有可能患有該種疾病。在進行手術之前,可對患者進行CT血管造影和增強CT,這些手段是通過檢查患者體內是否有不正常血管來診斷肺隔離癥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