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凱+盧娜

摘要目的:探討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在皰疹性咽峽炎患兒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收治皰疹性咽峽炎患兒400例,分析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在皰疹性咽峽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重癥組評分明顯低于普通組(P<0.05)。結論:運用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能夠迅速、準確地對重癥皰疹性咽峽做出診斷,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皰疹性咽峽炎;重癥病例
手足口病屬臨床常見疾病,是由腸道病毒引發的一種傳染病。臨床多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腔、咽部、臀部出現皰疹等癥狀;嚴重者也會并發引發腦膜炎、肺水腫、腦炎等,進而對患兒帶來不同程度的危險。另外,由腸道病毒71型等腸道病毒感染引發的重癥病例還可能表現為皰疹性咽峽炎等不典型手足口病表現目前,臨床對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相對較少,筆者研究制定的《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對于判斷手足口病重癥病例具有明確的臨床意義。本文則就《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在皰疹性咽峽炎患兒中的臨床診斷應用價值進行系統研究,以期為提高皰疹性咽峽炎重癥病例的診斷提供更多的借鑒。
資料與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皰疹性咽峽炎患兒400例,男235例,女165例;男女比例1.42:1;年齡5個月~10歲,平均(5.8±1.1)歲。按患者皰疹性咽峽輕重程度進行分組,其中出現EV71感染重癥病例表現的患兒為重癥組病例,無相關表現的為普通組病例。其中,普通組276例,重癥組124例。組間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病例資料完整,在整個疾病過程中可以密切隨訪者;②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皰疹性咽峽炎診斷標準者。
方法:本研究結合兒科學會急救學組制定的PCIS、《手足口病診療指南》《實用兒科學》以及改良GCS等擬定了小兒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使用此表對普通組與重癥組兩組皰疹性咽峽炎患兒進行對比性檢查、診斷,見表1。
觀察指標:觀察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在皰疹性咽峽炎臨床診治中對于重癥病例的判斷準確率。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中的相關數據均以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運用《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對上述皰疹性咽峽炎患兒進行臨床分析,其中重癥組評分(16.80±3.11)分,普通組評分(26.42±4.2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0.725,P<0.05)。
討論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如EV71等)引發的一種傳染病;多發于學齡前兒童;臨床多表現為發熱,患兒手足、口腔、臀部出現皰疹等癥狀,部分重癥病例可能早期或僅表現為皰疹性咽峽炎。目前,學界對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相對較少,尤其是對皰疹性咽峽炎重癥病例的臨床快速診斷方面的研究更少。
本文結合兒科學會急救學組制定的PCIS、《手足口病診療指南》《實用兒科學》以及改良GCS等擬定了小兒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該表可以對手足口病重癥病例患兒進行快速判定。本文嘗試將《小兒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運用到皰疹性咽峽炎重癥病例患兒的臨床診斷之中。
本文研究結果說明,《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可以快速對重癥皰疹性咽峽炎患兒進行臨床診斷,有效提高重癥病例的確診率。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運用《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進行皰疹性咽峽炎的臨床診斷則可以全面縮短臨床各項檢查、診斷的時間,進而為重癥皰疹性咽峽炎患兒的救治爭取了更多的時間,這對全面提升臨床救治效果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運用手足口病快速評分表能夠迅速、準確地對重癥皰疹性咽峽做出診斷,進而全面提升皰疹性咽峽炎的臨床判斷速度,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要結合患兒實際病情的變化,切不可僅僅依據一次的評估就對其進行臨床判定,還可以同時予以相關病原檢測及其他輔助檢查進行確診,提高皰疹性咽峽炎臨床診斷準確性與治療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