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目的:探討血栓彈力圖在產后出血中的臨床應用。方法:應用血栓彈力圖儀器進行R值、K值、MA值與CI值檢測;應用凝固法進行APTT、TT、PT、PLT、Fib值檢測。結果:產后出血患者的R值、K值、CI值、MA值與正常參考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出血患者的APTT、TT、PT、PLT、Fib值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血栓彈力圖動態觀察產后出血患者的凝血狀態比傳統的凝血相關指標敏感,可提供充分依據明確出血原因,對指導產后出血患者治療具有一定臨床意義。
關鍵詞血栓彈力圖;妊娠;產后出血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產婦失血量超過500 mL,剖宮產時超過1000 mL的疾病,發生率占分娩總數的2%~3%,是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通過快速、準確、全面的檢測手段判斷、掌握患者的凝血狀況,改善患者結局,搶救患者生命。血栓彈力圖(TEG)是一種較新的技術手段,它能夠動態分析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等血液成分和血凝塊形成之間的關系,能夠對體內的凝血過程做到準確的評估和反映。近年來TEG被逐步擴展到評估不明原因的出血和高凝狀態,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評價出血傾向。在圍術期使用TEG能實時動態指導臨床科學、合理輸血,減少出血量和用血量,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資料與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2月選擇入住我院的孕產婦,在輸血科進行血栓彈力圖檢測的產后出血患者1組(出血量500~1000 mL)32例、產后出血2組(出血量>1000 mL以上)5例,其中維吾爾族孕婦33例,漢族孕婦4例;年齡(32±13.7)歲。
試劑盒儀器:TEG檢測用樂普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西芬斯血栓彈力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常規血凝儀用日本SYSMEX CS-2000i及配套試劑。
方法:血栓彈力圖檢測血樣均用CFMS自動描記檢測。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軟件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產后凝血實驗與正常參考值比較,見表1。
產后TEG結果與正常參考值比較,見表2。
討論
產后大出血是大量凝血物質消耗,繼發激活纖溶系統所致凝血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或結果,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由于患者的身體狀態及病情不同,出血量也有多有少,出血速度也存在較大差異,使凝血功能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在不同患者和不同時間點均各不相同。由于產后大出血常發病急、出血量多、病情進展快,所以臨床醫生必須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出血量來評估患者的凝血狀態,然后根據經驗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患者正確的血制品,挽救患者生命。TEG檢測利于早期監測產后出血風險和預估后續出血情況,改善患者結局有重要意義。
TEG技術是目前非常先進的一種技術手段,通過儀器對患者體內的凝血信號進行監測,然后將監測結果轉換為電信號,經過電腦的編輯和處理輸出為TEG曲線,從而達到對體內凝血和纖溶過程進行動態監測的目的,所以,TEG被廣泛應用于凝血功能變化研究。與傳統的凝血功能檢測相比,其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在傳統檢測手段中,需要抽取血漿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但僅能反映某一階段的凝血狀態,并且檢測結果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血小板計數也只能夠反映血小板的數量,不能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和狀態。
TEG的主要參數包括R值、K值、角和Ma值。R值表示被檢標本中尚無纖維蛋白形成的時間,反映凝血因子的功能;K值表示從R時間終點至描記圖幅度達20 MM的時間,反映血凝塊的形成速率;角表示描記圖最大拋線弧度的切線與水平線的夾角,亦反映血凝塊的形成速率;MA值表示血栓形成的最大振幅,反映血凝塊的最大強度和血塊形成的穩定性。
通過對TEG結果進行分析,能夠準確地反映患者當時體內的凝血狀態,從而指導下一步臨床治療,如需要輸注何種血液成分及劑量,其中R值能指導新鮮冰凍血漿輸注,MA值可指導血小板輸注等。
目前,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輸血指南中都建議采用TEG指導臨床成分輸血,如10 min TEG檢測所需要的時間短暫,能夠對患者當時的凝血狀態快速準確地反映,然后通過分析檢測結果來選擇最適應患者當時狀態的血液成分進行輸注并選擇最佳的劑量,從而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陳瑞娟的研究顯示TEG與常規凝血試驗相比,能夠更早地提示凝血功能異常。凝血因子缺乏和血小板功能差是造成出血的重要原因,TEG檢測考慮到了各種血液成分的相互影響,能更好地指導臨床醫生及時有效地糾正患者異常的凝血功能,針對性輸血和用藥,節約寶貴的血液資源。目前為止,血栓彈力圖是最接近體內環境,最能準確反映全血狀態下血液凝結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