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田麗
(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甫田小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程教學目標已經不再局限于對知識的傳遞,教學的目標更要著眼于學生的成長,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其具備數學學習的核心素養,從而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創新意識不是學生天生就有的,是需要通過長期的不同角度的練習才能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們必須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教學講授,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利用業余時間對自己的創新能力與意識進行培養。其次在教學時也要有意識的進行施展,在教學備課時有意添加一些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知識,使學生能從中獲得一定的啟發,從而完成創新意識培養的啟蒙。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在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增強自身的素養,感染身邊的每一位學生。
好奇心是學生的天性,是興趣的先導,是學生積極探求新奇事物的動力之一。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往往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愛因斯坦曾說過,他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應該注意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在教學《集合》時,為了讓學生理解“重復”這個關鍵詞,我通過兩個爸爸和兩個兒子去公園玩耍,結果只買了3張票就進入公園,學生好奇為什么三張票就能順利進入公園,不是應該4張票嗎?這樣的情境創設,既聯系了生活,又引起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再者,數學課堂上要創設寬松、平等、開放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才能做到敞開心扉跟老師一起探索。在創造性的數學教學中,師生雙方都應成為教學的主體。在一節數學課的開始,教師若能善于結合實際,巧妙地設置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身于“問題解決”中去,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激發的學習動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發現,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多讓學生更多地動手實踐,從實踐中體會如何創新,如何去解決問題,通過動手實踐體會創新思維的樂趣。比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認識》時,我課前給學生準備了一些圖形,課上讓他們通過動手疊一疊、畫一畫、剪一剪等方式創造屬于自己的分數,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創造了很多分數,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體會學習的快樂。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一些教學任務,通過自己的努力創新思維,解決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題目或者場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比如,解決問題中,三年級(1)班有29人參觀科技館,門票每人8元,帶250元買門票夠嗎?有的學生算出一共需要232元,夠了。而有的同學則利用估算算出大約需要240元,夠了。雖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一樣,但都值得肯定。此時老師適時引導,比較兩種解決方案,從而使學生思維更靈活,更敏捷。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讓學生敢于創新。
數學的學習實際上不僅僅是公式與簡單的計算,更重要的是與生活息息相關,數學來源于生活。在平時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習題,讓學生多角度、多方面的去思考、去解決,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這里的開放題是指那些條件不完備、結論不確定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問題。比如,用16個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拼長方形和正方形。怎樣拼才能使拼成的圖形周長最短?大部分同學比較迷惑,經提醒可以先利用擺一擺等方式找出有幾種不同的拼法,然后求周長。經過老師適時的點撥各種不同的拼法就被學生們設計出來了。教師還可以在教學時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于生活中發現數學、探索數學,進而養成思考與創新的習慣。
綜上所述,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盡管創新意識是一種無形的意識,在數學教學中,無論是數學教師還是學生,都應當增強創新意識,用創新眼光關注身邊的數學問題,增強數學學科的應用感和時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