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峰
(山東省寧陽縣鄉飲鄉金馬幼兒園)
生態種植課程作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對于幼兒的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態種植課程,通常情況下是指幼兒園開辟出一定的空間供幼兒進行一些容易管理、周期短植物的種植管理。之所以進行這種形式的教學,主要是為了在植物的種植培養過程中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以及讓幼兒了解更多有關植物種植和植物生命的知識。
在幼兒園生態種植課程教學中,主要對植物生命歷程認知中的四個主要生命現象進行了解。其一,植物的生長。在幼兒園的生態種植課程中所涉及的植物的生長,主要是指把植物種植在適當的環境中,然后悉心照看一段時間,觀察在這個過程中,植物的體積、形態的變化。其二,植物的繁殖。所謂植物的繁殖主要是指生物體生長成熟后,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產生與自己相同種類的個體,進而用來延續種系。其三,植物的衰老,即生物體在適當的生存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之后發生的正常機能的減退,逐漸趨向死亡的現象。植物的衰老主要分為“正常性衰老”以及“病理性衰老”兩類。正常性衰老是指在植物不受病害影響的前提下發生的正常衰老,而病理性衰老則正好相反。其四,植物的死亡,即指植物生命活動的終結,其也標志著生物體新陳代謝的停止。
對于幼兒園來說,之所以進行生態種植課程,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兒童的環保節能理念,開啟兒童的學習之路?;诖?,生態種植活動在進入幼兒園以后,其最主要的作用便是承載著教育價值。而且在幼兒園種植課程中,教師對幼兒講述具體的種植要求,并要求兒童嚴格按照規范進行種植,確保農作物的存活、生長和成熟。進而讓幼兒在種植的過程中,經歷農作物生長的規律,提高幼兒的求知欲望。除此之外,由于幼兒園的農作物種植課程與農業院校的種植專業還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其目的是為了使幼兒能夠快樂、迅速地融入到自然的課程中,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相關的課程時,應采取一定的建立措施鼓勵兒童參與其中。
生態種植課程作為要實際動手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其實踐的特點。因此教師可在園內選擇部分區域設置成“快樂農家”,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幼兒親自參與到相關的種植活動中,幫助他們積極主動地觀察農作物,發現農作物的生長特征和規律,激發幼兒對自然的興趣以及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求知欲望。除此之外,“快樂農家”的活動內容是供幼兒觀察和勞動,因此最好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在進行生態種植課程時,教師應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內容。第一是活動的內容,是要讓幼兒對農作物種子的標本進行觀察,進而記下常見的農作物種子的名稱和植株特點。第二是種植的內容,教師可以提前將一些農作物的種子埋在土里,或者種在廢舊的飲料瓶、水杯、小碗或其它塑料容器內。然后待其發芽之后,教師應鼓勵幼兒觀察它們發芽生長的過程及變化。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讓兒童進行詳細地觀察,還可以達到美化室內環境的目的,調節一個因季節而造成的單調色彩。除此之外,其擺放位置最好放在陽光能照射到的及便于幼兒觀察的地方。讓幼兒觀察哪種作物的種子先發芽,長出了哪些植物,它們的芽有什么不同,哪種植物長得快,等等,進而既能培養幼兒樂于勞動的品質,又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第三則是用農作物的種子貼畫。如教師可以利用黃瓜籽粘貼出一片樹葉,又或者可以用紅小豆粘貼成一顆愛心,這樣既可以讓幼兒認識到植物種子的類型,又認識了圖形,還認識了顏色。
幼兒園生態種植課程重在培養幼兒的生態意識,釋放兒童的天性,其作為幼兒生態文明教育的起點,對于幼兒的生態意識的啟蒙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小培養兒童的生態意識,為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園的相關管理人員應注重幼兒園的生態文明教育,進而讓生態環保的理念伴隨幼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