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村互助養老的歷史演進、實踐模式與發展走向

2018-02-11 10:30:32劉亞琪
關鍵詞:養老老年人農村

李 俏,劉亞琪

(江南大學 法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國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尤其對于農村老人而言,由于家庭養老功能弱化、農村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不健全、老人對機構養老的接受度也較低,使農村養老問題更加嚴峻,因此,亟需構建一種新型、普適的養老方式。農村互助養老作為一種對社區資源和老人自身資源充分開發利用的養老方式,既區別于傳統的家庭養老,也不同于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是對中國傳統儒家互助文化的再繼承與再挖掘,是一種極具本土化色彩和社區重建思想的新型就地養老方式。

互助養老能夠有效整合各類養老資源,使老年人群的智力資源、體力資源及社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其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充分實現,有利于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目前國內各地對于互助養老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然而,對于農村互助養老如何定位、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尚未形成明確認識,也缺乏系統性研究。據此,本文試圖通過對農村互助養老歷史的縱向梳理和當前互助養老模式的橫向比較,來探索農村互助養老的發展模式和走向。

一、農村互助養老的歷史演進

在我國歷史上,個人、家庭、集體或組織成員之間形成的、以獲得利益和情感為目的所表現出的互幫互助的社會文化[1]是農村互助養老得以產生的文化基礎。它發端并完善于我國歷經兩千年的儒家文化中,在人倫關系層面按照差序格局的方式由內而外、由近及遠擴展。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和墨家的思想中就已體現了奉獻精神和互助思想,而唐宋則是互助思想發展的鼎盛時期,由“藍田四呂”(指活躍于北宋時期的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兄弟4人)制定的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村規民約《呂氏鄉約》,就是互助思想的集中體現。這部鄉約由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四部分組成,其中患難相恤屬于典型的民間自發救濟,倡導鄉鄰互助互愛。在此影響下,當時社會上也出現了一批以互助為核心、以養老為目的組織機構。此后,清朝仍延續了唐宋時期的互助養老思路,但在近代百余年的動蕩時期,其發展舉步維艱。直到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互助”才重新進入政策視野。從歷史發展的時間維度,同時結合互助養老在不同時期的表現形態,將農村互助養老的演進歷程梳理如下:

(一)唐朝的農社

在唐朝,民間結社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社會活動,因破壞或干擾了官社(最主要的表現方式是國家的祭祀禮儀)祭祀的嚴肅性一度被國家所禁止,但由于其擁有堅實的社會基礎,生命力十分頑強,并最終得到了政府的承認。經史料推斷,雖然唐開元年間對民間結社的態度是禁斷的,但當時作為互助養老載體的“農社”卻是個例外,它得到了朝廷的正面鼓勵,成為了一個官督民辦的特殊存在[2]。所謂“農社”就是把臨近的幾家或幾十家組織起來進行結社而成為一個整體,以保證在發生困難時內部成員之間能夠互相幫助,從而實現自救。農社創立的目的主要是幫助年紀大的、尤其是沒有子嗣的老人解決養老問題。古書記載:“農民在‘丁壯’之時,雖可以耕種過活,但老弱以及‘鰥煢’者,則恐無以為生,故必須‘事資拯助’,才可免晚年之憂患”[3]。此外,無子嗣老人可在農社內尋求侍丁。只要雙方愿意,上報政府,得到同意后便可履行奉養義務,幫助老人養老送終。而且,隨著農社的推廣,互助養老作為家庭養老的輔助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二)宋代的義莊

義莊是在血緣和地緣的基礎上,由宗族中有能力的仕宦、士紳、地主、商人等捐置房屋和田產,以達到使本宗族發揚光大之目的的一種封建宗族賑恤組織[4]。歷史上,義莊的發展經歷了“宋代的倡導與勃興、明代的停滯與恢復、清代的發展與成熟”三個階段[5]。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義莊是范仲淹于1049年在其故鄉蘇州設立的范氏義莊,因發展較好而成為義莊的典型代表。縱觀我國歷史上的義莊,雖然發展程度有所差異,但主要功能歸結起來不外乎賑濟救助、興辦義學、教化社會、穩定地權、贍族等。其中,贍族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兩種:一種是普惠性家族福利制,即按照親疏遠近的排序向家族成員發放口糧、衣料、婚姻費、科舉費、喪葬費等,有特殊需要時也可向義莊借貸、借房屋居住,以保證正常生活,并為宗族中的老人提供經濟上的供養,范氏義莊采取的就是這種方式;另外一種是特殊救濟制,即對族中鰥、寡、孤、獨、老、貧等符合特定條件的對象進行救濟。但受財力限制,大多數義莊都主要針對老者進行救濟,還有一些義莊會給族內的高齡老人發放補貼。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以義莊為載體所開展的家族互濟,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家庭養老的局限性,還對后世以民間社會組織形式開展互助養老提供了經驗借鑒。

(三)清朝的太監廟和姑婆屋

清朝是我國古代社會救助事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義莊在這個階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同時還出現了一些專為太監服務的組織機構。朝廷專門設置了一些官方養老機構,如凈樂堂、安樂堂、恩濟莊等,但由于其救助力度不高,很多太監最終選擇寺廟為其養老之所。因此,在民間便產生了具有互助性質的“太監廟”。一般而言,大多數太監在其年富力強的時候,就做好養老規劃,與寺廟保持良好的關系,他們有時會買地捐獻給寺廟,有的直接認寺廟的主持做師父,或者捐錢用于修建寺廟,以便出宮之后就可以直接進入寺廟,這具有較強的投資和交換色彩。據統計,清末民初時僅北京周圍就有30余座“太監廟”[6]。太監們在寺廟中過著集體生活,既避免了孤單寂寞,也可以在年老時相互照顧和扶持,死后寺廟附近的墳地便是他們的安身之所。在當時,“太監廟”運作模式不一,除上述一般運作模式外,有一種被稱為“兄弟廟”,即入廟者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才能在年老之后入寺養老,吃住不用花錢,有點類似于現今的養老院;還有一種被稱為“子孫緣”,即無需繳納任何費用,憑師徒關系入道,磕頭進廟即可,但年輕者要照顧年老者,后死者為先死者送終。而廣東一帶的自梳女作為矢志終身不嫁、獨身終老的女性,則會通過繳納一定費用而進入“姑婆屋”,締結金蘭會來進行互幫互助,以實現生有所養、死有所祭[7]。這兩類實際上都是互助養老雛形。

(四)“大躍進”時期的福利生產養老組織

1958-1960年的“大躍進”運動中,雖然以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嚴重泛濫,但在互助養老方面的嘗試卻是可圈可點的。其中,江西省泰和縣書院農業社為解決五保戶問題,于1958年建立了福利生產養老組織,包括1個福利生產養老院和3個福利托兒小組。其中,以舊祠堂改建而成的福利生產養老院共吸納五保戶、孤老烈屬等17人,老人在院內主要從事一些副業生產,如飼養家畜家禽和制作豆腐等;3個福利托兒小組也吸納老人加入,共照看幼兒24人,以保證其母親能順利出勤參與生產勞作。孤寡老人們心情舒暢,年輕人生產熱情也普遍提高,社員們對五保戶的看法也發生了轉變,矛盾得到了解決[8]。

綜上所述,中國歷史上的農村互助養老大致經歷了從宗族和個體結社到集體互助、從民間自發到組織化制度化的發展過程[9]。受傳統儒家孝道倫理規范的影響,宗族互助一直占主導地位。非血緣個體之間的聯合也是廣泛存在的,并為當前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寶貴經驗。

二、農村互助養老的實踐模式

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不流動的鄉土已演變為大流動的村莊[10],傳統三代同堂、子女與父母同吃同住的家庭居住模式以及孝道文化規范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遷[11],農村空巢老人不斷增加,其生活照料與精神關愛問題凸顯[12]?!渡鐣B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明確提出:“要結合城鎮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以鄉鎮敬老院為基礎,以建制村和較大自然村為基點,積極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新模式”[13]。

在此背景下,國內各地農村結合地方傳統,相繼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互助養老模式。根據推廣主體的不同,可以將農村互助養老劃分為政府主導、民間支持和精英帶動3種類型。

(一)政府主導型

政府主導型是指地方政府在農村互助養老的具體實踐中居于主導地位,扮演發起者、推動者、支援者和控制者的角色,并引領互助養老的發展方向。河北肥鄉縣和內蒙古化德縣均為政府主導型互助養老的典型范例。2008年8月,河北省肥鄉縣前屯村以“村級主辦、互助服務、群眾參與、政府支持”為原則,率先建立了本省首家互助幸福院。其服務對象主要為年滿60歲生活能自理的農村獨居老人、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等,在老人愿意的前提下,子女進行申請并與村委會簽訂書面協議后即可辦理入住手續,其他有較大困難的老人在提出申請后,經村委會同意也可入住。這其中“政府支持”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互助幸福院建設階段,政府提供必要的建設資金和場所,按照村級重視程度、交通狀況、建設、入住、管理等因素實行不同標準的財政補貼;在互助幸福院的后續發展中,縣民政局對物質配備進行統一采購,鄉鎮統一發放;每年政府還會按每位入住老人500元發放運行補貼,以保證互助幸福院的正常運行。此外,肥鄉縣政府對于互助幸福院還進行了統一規劃,并按照合作型、普通型、標準型、示范型4種類型進行了推廣。截至2012年5月初,全縣共建成互助幸福院200余家,率先實現全覆蓋[14]。2009年,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將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同實施扶貧戰略有機聯結,以村為單位,建立了“集中居住、分戶生活、統一管理、互幫互助”的農牧區幸福院模式。這一模式與河北互助幸福院不同,雖然也是集中居住,但卻是分灶吃飯,保持老人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變,其目的是排解留守老人的精神孤寂,給老人提供互相照料的生活空間。

整體而言,政府主導型的互助養老模式在場地建置、資金籌集和運營管理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但由于行政手段的干預,往往導致互助中農村老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地位體現得不夠充分,互助養老機構的運行也多依賴于政府的投資和政策支持,一旦政府投入的資金或管理斷裂,其可持續性就會成為最大的問題。

(二)民間支持型

民間支持型是指互助養老實踐的推動力主要來自于社會組織、慈善機構等民間團體,并由其充當創辦者和投資人的重要角色,典型的以福建“慈善安居樓”為主要代表。2011年,福建省為完善對農村孤寡老人的社會救濟,尤其是為解決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的問題,在福州市慈善總會的發起下,聯動下轄的各縣(市),以善款捐助的方式,將全市各個縣、村中經濟困難、無房或者住在危房內的老人集中組織起來,建立了“慈善助老安居樓”,以保障他們的生活。“安居樓”以村為單位進行建造,主要建在可利用的閑置集體樓房和空閑土地上,資金籌集主要采取“四個一點”,即“市、縣慈善總會籌一點,縣、鄉政府撥一點,村集體出一點,各有關部門幫一點”的多渠道辦法籌措[15]。建成后其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老人入住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每棟樓都有樓長和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還設有負責保潔工作和為老人提供服務的服務人員?!鞍簿訕恰睒欠抠|量好、居住環境好、生活設施全,極大改善了老人的生活環境,不僅完善了對農村困難老人的生活救助,還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精神慰藉和生活服務方面的不足。其中,慈善總會在“安居樓”的選址、籌資、建設、管理以及后期運行等方面均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既充當了運營者又擔任管理者,支撐著“慈善安居樓”的良好運轉。

這種民間支持型的互助養老主要依托已形成并良好運轉的各類機構,在調動資源、建設場地和獲得老人和子女認同等方面有著較大優勢,但由于民間組織在互助養老的運行中同時擔任管理和監督兩種角色,缺乏公信力,再加上自身的局限,在資金籌措和運營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從而導致這種類型的互助養老一般覆蓋面較小,并不能滿足所有老人的需求。

(三)精英帶動型

精英帶動型是指依靠少數社會精英的力量將農村老人團結起來,鼓勵老人互相幫助以滿足養老需求,北宋時期的范式義莊就屬于這種類型,當代則以賀雪峰、何慧麗分別在湖北和河南建立的老年協會為主要代表。2003年以來,賀雪峰借鑒在溫州調研時的經驗,將東部發達地區的老年協會移植到中部欠發達地區,先后在湖北官橋、賀集、新賀、洪湖漁場4個老齡人口比例較高的中部村莊,試點建立了“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老年人協會,效果十分顯著[16]。一方面,農村老年人被有效組織起來參與各項文藝活動,使其精神生活和社會參與水平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通過在村民組設立“二長八員”村落理事會,吸引低齡老年人參與管理公共事務,促進了農村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村老人的威信和社會地位[17]。2004年,何慧麗先后在閻樓鄉大李西村和儀封鄉胡寨村創建了老年人協會,目的是使村里的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用”,以維護老年人的生存權、享受權和發展權。老人協會的主要功能包括:為老年人提供交流與互助的場所,定期開展系列性的文娛活動,節假日進行文藝表演和發放慰問品,參與糾紛調解等社會公益性事務,每天排班清掃村里道路,開發盈利型福利事業等[18]。

上述兩個具有互助養老性質的老年人協會都是依托高校,在專業學者的支持和倡導下建立起來的,也不乏地方婦聯和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并非純粹意義上的群眾自發型。相關研究表明,福建等地的老年人協會也具有精英帶動的特點,協會會長多是由有知識、有領導能力的退休回鄉干部擔任,他們社會威望高、號召力強,利于各項活動的開展[19]。這類精英帶動型的互助養老模式雖然在運營管理上有一定優勢,但其可持續發展問題需要關注,一旦失去社會精英這一核心,是否能繼續高效運行值得商榷。

三、農村互助養老中存在的問題

各地在農村互助養老中的具體探索各具特色,但面臨的一些共性的問題亟待關注。

(一)老人需求與服務供給之間的矛盾

相關研究表明,當前農村空巢老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和經濟供養3個方面,其中低齡空巢老人對于精神慰藉的需求較多[20-21]。目前形態各異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為節約運營成本,主要依靠老年人進行自我服務與自我管理,缺乏專業的服務和管理人員,導致其服務質量、服務內容和服務水平受到限制。由于絕大多數的互助養老模式都采用集中居住的形式,許多老年人都會在入住初期因居住方式的變化而產生適應性問題,亟需專業人員給予必要的專業指導。

一些互助養老組織明確規定,加入互助養老的老人均需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這使得互助的范圍狹窄,那些由于家庭功能弱化而難以得到照料的高齡老人則被排除在外;互助內容也多停留在情感慰籍方面,而“互助”中相互照料的作用則被削弱。此外,由于農村互助養老組織目前尚處于建設初期,規模小、醫療衛生服務等配套公共設施也不完善,其規范化程度低,難以有效滿足對醫療保健等方面的需求。

(二)傳統思想與認識不足的共同阻礙

受儒家孝文化影響,傳統“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的觀念仍在農村廣泛存在,導致家庭養老仍被認為是農村老年人最為理想的養老方式[12]。即便家庭養老靠不住,多數老年人也多傾向于自我養老,農村老人對于互助養老的接受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紤]到地方傳統、鄉土風氣、政策支持力度、互助養老規范化程度、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農村互助養老的推廣程度勢必存在差異,這也是制約農村互助養老大面積推廣的主要因素。相關研究表明,互助養老模式對鄉村的自治傳統和集體經濟基礎均存在較高要求,目前由于缺乏相應的配套機制,導致互助養老的社會參與不足[22]。

此外,互助養老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多數農村老年人對它的認識還浮于表面,往往將其與機構養老劃等號,導致老年人志愿性服務不易開展,互助功能發揮受限。與此同時,老人子女對于此類新生的互助養老方式往往心存疑慮,缺乏信任與支持。

(三)政策缺失與資金瓶頸的雙重約束

民政部在2012年發布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支持農村互助養老發展;國務院在2013年制定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提到要探索建立健康老人參與志愿互助服務的工作機制;國務院在2017年發布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強調,要通過鄰里互助、親友相助、志愿服務等模式和舉辦農村幸福院、養老大院等方式,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服務。但這些政策目前仍多停留在書面文件中,而對互助養老的運作模式、資金支持、管理主體、法律規范等缺乏操作化指導,從而不利于互助養老的進一步發展。此外,互助養老相對于機構養老而言,投入的資金盡管要少很多,但仍需要一定資金來維持互助場所的建設修繕、老人日常的水電暖以及相關福利性支出,而目前這些運營資金多來自于地方政府的支持、村集體的公益金以及少數精英的捐贈與募集,而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支持較少,相關的鼓勵機制也不太健全,后備資金的不足嚴重影響到互助養老的可持續發展。

四、農村互助養老的未來發展走向

(一)立足互助傳統,從“民間互助”向“規范互助”轉變

通過上文對中國農村互助養老歷史演變形態的梳理發現,互助養老源自民間,是民眾在應對養老危機過程中形成的自發性策略,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根基,像范式義莊、太監廟和姑婆屋等民間養老形態都對后世的互助養老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歷史也表明,如果民間自發型的互助養老如能獲得政府的認可、鼓勵和支持,就會逐漸發展出一套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使互助養老走上更加規范化和制度化的軌道,像唐朝的農社和集體化時期的福利生產養老組織便是如此,只是要把握好政府介入管理的邊界和程度。在農村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空巢老人數量不斷增多的現實背景下,互助養老正逐步從民間自發走向制度化,并發展成為一種融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于一體的新型養老方式,成為農村家庭養老弱化和社會養老缺失的有效補充。對此,一方面應注重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互助文化傳統的再挖掘,力促互助養老形式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另一方面,各級政府應加強對民間互助養老形式的管理、引導與支持,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對領導者與服務者進行培訓、提供配套資金和人力等方式,促進互助養老逐步從“民間互助”向“規范互助”轉變。

(二)整合社區資源,從“一元互助”向“多元互助”轉變

從居住地點上看,農村互助養老具有“離家不離村、離親不離情、養老在鄉村、享樂家門口”的特點[23],因而仍屬于就地養老的范疇。面對當前互助養老僅停留在簡單生活照料層面的現實情況,還應加強對農村社區內部資源的挖掘與開發,促進互助養老功能從“一元”向“多元”轉變。伴隨城鎮化的推進,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入城市,農村閑置土地日益增多,為開展農村互助養老提供了可以改造利用的場地。養老設施也可以結合新農村的配套設施就地取材,配置適合老年人需要的文體活動器材。有條件的地方還應設法整合村圖書閱覽室、文化站、衛生院等設施和資源,開展醫療保健服務和文化娛樂活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可聯合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整合入住老人的土地開展規?;洜I,有勞動能力的老人還可以參加農業生產,在豐富他們閑暇生活的同時,增加其經濟收入。組織村民成立志愿小組,為老人提供無償服務。

(三)拓展互助范圍,從“老老互助”向“代際互助”轉變

如上文所述,中國歷史上不僅有老年人自發互助養老的傳統,還有年輕人孝親敬老、養老助老的傳統,這就需要吸收兩種傳統,拓展互助的范圍??山梃b目前西方國家老少合租[24]、老少共學、老少同樂等代際互助模式[25],拓展互助的范圍,實現從“老老互助”向“代際互助”的轉變。例如,可充分整合附近中小學以及省內高校等資源,開展相關的代際聯誼、終身學習或文化傳承活動或項目,讓老人與青少年共同分享技能、知識和經驗,促進彼此間的交流和溝通,建立起代際支持和互惠的關系網絡,既發揮農村老年人的個人潛能,促進傳統技藝和文化的傳承,實現“老有所為”和“老有所樂”,又讓青少年從老人身上學到勤儉節約的美德、獲得技能和了解當地傳統文化。還可鼓勵和動員農村留守婦女與老人結對,老人可以幫助照看孩子,而婦女可以為老人提供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關懷。同時,村內還可經常組織開展積極向上的代際文娛活動,以促進代際間的溝通與交流,豐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積極探索互助養老院在調解婆媳不和、鄰里糾紛、維護社會治安等方面的作用,在提升老年人權威和社會地位的同時,促進社區內資源的有效利用,增強居民的社會凝聚力和歸屬感。

(四)創新互助形式,從“志愿互助”向“儲蓄互助”轉變

面對政策缺失與資金瓶頸,互助養老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不能僅依靠政府的資助和支持,還需結合現實情況對互助形式不斷創新。就目前情況而言,較為普遍的形式仍是“志愿互助”,即老年人出于一種助人的社會責任和利他的社會道德,無償的為其他需要幫助的老年人提供幫助。從幫扶方式上看主要有以下2種:一種是“單向的救助式”互助,顧名思義就是一些老人通過某些互助組織,志愿為高齡、空巢、病殘等老人提供幫助,如生活照料上幫助對方代購、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精神慰藉上主動陪對方聊天、仔細傾聽、幫扶老人外出散步以及參加各類活動等,甚至有些老人還幫其他老人調解鄰里關系、家庭糾紛等,維護幫扶老人的合法權益,當起了名副其實的“調解員”。浙江等地興起的“銀齡互助”就屬于這種類型[26]。另一種是“雙向的抱團取暖式”互助,就是將居住相鄰、愛好相當、性格相近或者職業相同的老人聚居起來,讓他們無償的照顧彼此。美國的“家園共享”和德國的“老人之家”就屬于此類范圍。考慮到老年人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的體力與健康情況,促進互助效果最大化的形式應該是不同年齡段老人間的互助,較好的實現方式就是促進“志愿互助”向“儲蓄互助”轉變?!皟π罨ブ迸c城市社區里的“時間銀行”相似,讓老人提供的服務經歷一個“付出-積累-支取”的愛心儲蓄過程,使老人的服務成果得到認可并獲得激勵,最終實現良性互助循環。

猜你喜歡
養老老年人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認識老年人跌倒
保健醫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保健醫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保健醫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養生不是養老
基層中醫藥(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養老更無憂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華人時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養老之要在于“安”
大社會(2016年5期)2016-05-04 03:41: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另类欧美日韩|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九九香蕉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a级毛片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无码'专区第一页|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午夜视频日本|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另类欧美日韩|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视频免费看|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在线观看无码av五月花| 一级福利视频|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制服丝袜 91视频| 国产99精品久久|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67194亚洲无码|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 色爽网免费视频|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国产18在线|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91网在线| 亚洲VA中文字幕|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麻豆|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综合色亚洲| 毛片网站观看| 韩国福利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