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雪
(南京工程學院,江蘇·南京 211167)
中國現代室內設計自上世紀80年代起,在當代文化以及現代科技的引領下,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如今的室內裝飾已不僅僅局限于對舒適性的探討,而更進一步地對日常生活的美感及幸福感提出了要求。
在室內裝飾設計中,光線與色彩元素是最基本也是最直觀的美的表達方式。光線不僅作為照明手段,更可以提高室內環境的層次感,烘托藝術氛圍。而色彩則決定了室內設計的情感基調,通過豐富的顏色表達,對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產生影響。二者互相作用,相輔相成,對色彩的選擇和光線的運用是室內設計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是決定整個設計效果的核心關鍵。而在光線與色彩設計中,結合我國特有的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探討和運用,是當今室內設計發展的趨勢所在,建筑與室內裝潢的核心訴求已經由主流文化逐漸轉向更個性化的民族色彩文化。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在現代裝飾中融合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可以更好地體現當代人們的審美韻味,喚醒民族自豪感,表達民族情懷。
色彩是在室內設計中最基本的視覺元素,對色彩的斟酌和運用是設計的重點所在,也是影響整個室內設計氛圍和藝術性的關鍵因素。室內設計對色彩的運用深受地域性影響,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色彩風格,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不同民族對于色彩的不同理解。
人體中獲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來源是人的雙眼,色彩是最能直觀刺激人感官的元素。色彩影響著整個室內環境的氛圍、空間感以及使用效率,在色彩的取舍及搭配時,通常會對裝飾材料、空間規劃以及室內功能等多個方面綜合進行考慮。色彩要素在室內設計中并非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可以材料為介質直觀地展示在設計者及使用者面前。室內色彩包括室內所有材料的原色以及材料面層的附加色,同時也包括照明產生或改變的色彩。
對色彩的把控決定了整個設計的情感基調,不同的色彩通過視覺效果對使用者的精神情感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暖色調如紅色、橙色會使人情緒高亢、心跳脈搏加快,而冷色調如藍色、綠色則會使人的情緒趨于平穩。同時人們對不同顏色腦電波作出的反饋也有所不同,如視覺接觸到紅色會使人立即產生警覺,而藍色卻可以使腦電波變為較平和放松的狀態。除此之外,不同的使用功能也對裝飾色彩有一定的需求,如需要安靜的辦公或學習的場所適用一些冷色調,而能體現溫馨熱情的家居環境相對更適合暖色調。同時在色彩的設計中還應結合使用者對于設計的個性化需求,對色彩的運用要更符合設計使用者的視覺需求和精神感受。設計師在室內設計工作中,對色彩的選擇和搭配是需要受到高度重視的問題,應當綜合考慮多種方面,使最終的色彩呈現能給人帶來所需要的視覺感受和空間氛圍。
在室內空間的設計過程中,往往需要選擇一種顏色作為整個設計的基礎色調。在此基礎上,選擇其他多種色彩來適應襯托該色調。通過這種處理既兼顧了整個設計的整體性,又可以使室內空間顏色更豐富,層次感更強烈。在選擇主色調時,設計師應當綜合考慮整個室內空間所想營造的氛圍,讓使用者可以通過顏色的表達直觀地感受到室內空間的效果是熱烈的、張揚的,還是樸素的、靜謐的。
民族色彩是指不同民族在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根據自己的生活喜好、藝術欣賞而發展出來的色彩審美。室內空間是民族色彩文化的展廳,在設計中把握好不同民族色彩傾向特點、整體風格特點,在色彩運用過程中體現民族文化內涵及民族心理特征是在室內設計中民族色彩元素運用的關鍵所在。色彩的民族特性是歷史的,也是跟隨時代所漸進的,在色彩的設計中不光要還原民族風格,更要結合時代特征,使民族色彩的設計與色彩設計的本身結合統一。
中國的傳統色彩運用豐富且大膽,可以從中國的傳統宮殿及園林中窺知一二。傳統建筑可以主要分為私家建筑以及皇家建筑,宮廷建筑講究大紅大紫、金碧輝煌,而私家建筑和園林則講究清麗素雅,著墨在于意境。在室內設計中,我們應當根據具體的空間類型選擇不同的色調,比如大型的公共空間,如商場,我們可以使用一些相對大氣高貴的設計,而日常家居或一些主題餐飲服務業場所,則可以根據目標群體選擇運用一些古典素雅的元素,彰顯使用者淡泊寧靜的氣質。
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同時少數民族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其獨特的魅力。以貴州省為例,全省有39%的少數民族人口,由49個民族成分構成,居全國第二位僅次于云南。貴州當地長期居住的少數民族有苗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等。而在這些少數民族中有大量的民族傳統色彩紋樣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如水族剪紙、龍里巴江苗族農民畫、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工藝、苗族蠟染技藝、水族馬尾繡等傳統手工技藝,都很適合作為色彩紋樣融合進現代室內設計中。少數民族往往會將當地的信仰、歷史、文化以及審美融入到色彩審美中。這些色彩紋樣具有強烈的地域性,來自于長期的歷史沉淀,并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地發展革新。
在此以貴州當地的土家族為例,土家族人民喜歡紅色與黑色,在土家族人民心中,紅色代表著白晝的光明和希望,而黑色象征著夜與星辰的莊重和靜謐,在傳統用色中多以紅色為主,黑色為輔,代表土家人民在日月星辰的照耀下代代相傳。但在用色時土家族有一個原則,就是盡量少用或完全不用白色,白色在土家族人中有“不吉祥”的意義存在,如白頭巾、白襯衫一般是不會穿戴的。這種“忌白尚黑”的習俗在土家當地人們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反映在服飾手工藝的方方面面,同時對黑色的嫻熟運用也可以使一些設計顯得莊重而大氣,沉淀出一種文化的厚重感。在室內設計中融合少數民族文化元素會使整體設計擁有獨特的自然感和親切感,增強室內空間的使用舒適度和藝術性。
在室內設計中適當地結合民族色彩元素可以增強設計整體的藝術表現以及文化氛圍,但應當結合室內空間的具體使用需求具體分析。規劃時應當有一個具體的色調風格,考慮色彩的兼容性以及碰撞性,圍繞設計主題斟酌取舍。
在現代室內設計的構成中,配合適當的照明是一個好的室內空間設計成功的關鍵。在設計過程中,對光線的設計和把控可以提升空間的層次感,來營造裝飾空間的整體氣氛,為空間設計賦予內容和靈魂。中國傳統建筑在建筑結構、室內文化、裝飾手法都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特有的具有中國哲學思想的光線文化。
人類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太陽和光。通過光,我們收獲了食物和能量,通過光讓我們看到萬事萬物的多彩斑斕。在室內設計中,光的規劃是整個設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不僅需要光線來照明,更可以通過光環境的設計烘托室內氣氛,增加居住時的美感和情調,調動人的情緒,收獲幸福感和滿足感。
一個美的室內空間設計是少不了光的襯托的。室內空間在造型完成后,其本身的藝術效果通過不同燈具的造型以及排列方式,使其在光線的烘托下更具美感。通過光線的設計我們可以營造出生動活躍的空間輪廓以及光影之間的虛實變化。除此之外,設計師應當深層次地了解光線對于整體室內設計的價值作用,需要清楚光線在設計中不只是簡單的照明手段,更是一種通過對室內光環境的把控升華整個空間藝術性的造型手法,通過對于光線的設計使室內的空間結構、材料、色彩、擺設、造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室內空間的藝術效果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利用光線與室內空間的結合變化,烘托營造出獨特的藝術氣息,透過直觀的視覺感知進一步地影響人們的精神活動。
絕大多數的中國傳統建筑重視風水,強調順應自然并與自然協調發展,建筑光環境很大程度上影響或決定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空間布局。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陰陽調和”,而建筑設計中對光的詮釋表現在陽與陰、明與暗、光與影的變化調和之中。從一方面來講,“陰陽調和”理論在建筑使用中本身是具有科學依據的。中國國土廣袤,不同的地域依據日照時間、日照入射角度、日照強度的不同,室內的空間結構應當做出相應的調整。而從另一方面來講,“陰陽互補”“陰陽調和”的概念與現代設計中理念中的“灰空間”有共通之處。在這種光線環境下,沒有強烈的明暗對比,光線柔和舒適,暗合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民族氣質。同時,光影交錯下的室內空間具有極強的層次感和空間感,這種光線設計極大地增強了室內環境使用體驗,來自于傳統的建筑思路而同樣適用于現代室內設計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美”來自于天地星辰之中,也在市井百態之間,歸根結底來自于自然本身。而中國傳統的園林建筑,在藝術審美方面的態度講究“致虛極,守靜篤”的至美境界,將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追求“雖由人作,宛如天開”。因此中國古典園林成為了文人雅士解放精神世界、融入自然的休閑場所。而在園林藝術的設計中對光與影的表達是園林之美的集中體現,通過對空間布局的巧妙變化表現出明與暗、虛與實、藏與露、疏與密的光影關系,并且在變化中尋求統一??臻g對比的手法在中國古典園林中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富有成效。變化多樣的空間、蜿蜒曲折的路線、明暗交錯的光影,讓整個空間主次分明、層次豐富,在不斷變化中不失整體感。以視覺變化為引導,經過忽明忽暗、時隱時現、具有序列感的光空間,使整個空間在光的引導下“流動起來”,層層遞進地將優雅遼闊的主景躍然于觀者面前,將情緒推向高潮。除此之外,光影變化還運用在園林的諸多地方。如門與景之間,以巧妙的距離將門框、門洞對近景或遠景進行裁剪,同時利用逆光進行加強,使得這種“管窺效應”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而在當代室內設計中我們可以綜合運用傳統園林藝術對于光影的處理手法,使整體設計更具層次感,提升文化氛圍,滿足使用者更高的精神訴求。
而對于少數民族來說,太陽崇拜是民族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陽光是萬物生長的基礎,離開了太陽,地球就會失去如今豐富多彩的生命現象,也不會有當今多彩斑斕的人類文明。世界上很多民族曾經產生過太陽崇拜,而太陽崇拜究其根由是對光的崇拜,太陽光是每個民族生產生活的基礎要素。而在建筑設計中,充足的光照和合理的光源設置通過與室內環境的風格結合統一,有效地烘托出整個室內空間的個性和風格。在設計時應在條件允許下,盡量多地運用類似于自然光的光線或直接引入自然光,一方面更加貼合民族傳統古老的生態觀念;另一方面也更符合當代綠色生態設計理念。
室內設計未來應當走什么樣的路是當前室內設計所面臨的主要課題。隨著當今社會科技、信息技術的發展,新的技術和材料的開發,為傳統室內設計的進一步升華和優化提供了更多的方向,而新思維、新意識幫助我們對傳統的設計思路進行重新的審視和探索。在當今21世紀,現代室內設計所要面臨的主要任務是變化、融合、共享和發展。在當今世界經濟多元化與一體化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國的室內設計技術,如何設計出同時彰顯本土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又能貼合現代的設計理念己經成為我國室內設計的追求目標。
文化的發展是歷史性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著其獨有的相對穩定的文化沉淀,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今天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及其特有的民族風情和地域文化。隨著當今人們生活質量、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室內住宅的設計要求已經不單單地滿足于其物質基礎,更提出了對精神境界的需求。室內設計的目的不僅需要滿足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更需要在設計中繼承和發揚、具有民族特色的優秀文化,做到以人為本,以民族為靈魂,在室內設計方面展示中華民族深厚的民族底蘊和雄偉的民族氣魄。
光線要素和色彩要素是在室內設計中的靈魂所在。通過最直觀的視覺反饋,傳達室內環境的空間結構和藝術氛圍。二者相輔相成,彼此關聯、彼此影響。光線的變化影響色彩的亮度和豐富度,而多種顏色的運用也可以進一步增強室內光環境的層次感,調節光線的明暗。對光線和色彩的運用要結合實地環境進行統籌規劃,綜合考量綜合運用,為整體室內設計服務。
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皆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同民族對于光線與色彩運用皆有其獨到之處,本文以這兩個角度為切入點深入探討如何將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室內設計相結合,在現代感與民族風之間探索平衡,以時代為本、民族為根,做到融會貫通、與時俱進,為住宅設計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陳學文,王艷婷.論中國傳統設計語境與現代室內設計[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
[2]陳大磊.室內設計中的中國傳統元素運用及其審美特征[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3).
[3]魏志勇.華春.王燕山.當代室內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分析[J].現代裝飾(理論),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