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平
2015年11月20日,帶著組織的重托、懷著帶領困難群眾早日脫貧致富的滿腔熱忱,56歲的孫瑞走進了北票市泉巨永鄉雙山子村這片貧瘠的土地。
基礎設施落后、集體經濟匱乏、全村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在貧困線下徘徊……孫瑞,和雙山子村一樣面對著貧困的挑戰。
小康路上一個人都不能掉隊!孫瑞顧不上休息,帶著一身風塵和村班子成員挨家挨戶走訪調研,了解貧困戶的生活狀況和致貧原因。孫瑞白天走訪貧困家庭,晚上便與村“兩委”班子一起分析村情,研究致富項目。
經過多方考察調研,孫瑞把目光瞄向了群眾文化活動日益繁榮、服裝道具相對短缺的領域,積極籌集了20萬元資金,并且發動黨員干部捐款5萬元,在雙山子村成立了朝陽市雙山演藝服裝廠。針對大部分貧困群眾“老、弱、病、殘”狀況,2016年5月,孫瑞又組織成立了雙山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吸納6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社,唱響了精準扶貧“一個都不能少”的主旋律。
2016年,雙山演藝服裝廠生產服裝2萬件,安排了12名村民就業,其中包括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每人平均年增收1.5萬余元。雙山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共生產頭飾2萬個、扇子1萬把、跑驢和旱船500個,27戶在合作社參與手工生產的貧困戶年均增收3500多元,其他貧困戶均有分紅。
這一年,雙山子村集體經濟收入一舉達到了15萬元,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在深入基層走訪調研過程中,孫瑞發現,雙山子村之所以發展緩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孫瑞及時將這一情況向局黨組作了匯報,很快籌措資金徹底整修了13公里最難走的山路,解決了困擾當地群眾多年的行路難問題。
之后,孫瑞又跑前忙后幫助籌措資金,為村里建設了2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修建了文化廣場,布置了文化室,并協調體育部門在文化廣場配套安裝了體育器材。如今的雙山子村,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一幅美麗鄉村的新畫卷漸漸展開。
要想擺脫貧窮,必須向土地要錢,讓土地生金!這是孫瑞幾年來工作在農村扶貧一線得出的答案。
經過實地調研,孫瑞發現泉巨永鄉70%的土地適宜花生種植。2017年年初,他與泉巨永鄉領導到葫蘆島興城考察花生種植,先后多次與當地花生種植大戶和經銷商洽談,經銷商最終承諾負責全程技術指導,并以每斤高出當年市場0.1元的價格全部收購。隨后,孫瑞籌備成立花生種植合作社,在雙山子村及鄰村流轉土地240畝發展花生種植。與此同時,他又在雙山子村試驗性種植了50畝苦參、2畝刺龍芽、3000株黑枸杞,育黑枸杞種苗2畝,為村民脫貧致富樹立了標桿,打起了樣。
如今,孫瑞依然是那樣忙碌,為了讓雙山子村早日擺脫貧困,他的腳步堅實而有力:“扶貧工作者要沉得下去,也應沉得下去。只有沉下去,村民們渴望脫貧致富的眼神才會激發出你的干勁,讓你有不一樣的收獲。只要組織需要,我會堅持到退休,把最后的余熱獻給扶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