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鐸印
從一棵樹到一片“海”,從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原到蒼翠連綿、綠水潺潺的生態寶地,勤勞勇敢的塞罕壩人攻堅克難,經過55年的艱苦奮斗,創造了一個變荒原為林海、讓沙漠成綠洲的綠色奇跡。塞罕壩人不僅在高寒沙地上書寫了一段綠色傳奇,也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引領的發展新路,還鑄就了“忠于使命、艱苦奮斗、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塞罕壩機械林場的生動實踐,深刻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把塞罕壩當作生態文明建設范例,就是要通過榜樣的力量,激勵各地強化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走生態文明之路、綠色發展之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學習塞罕壩機械林場,要學習他們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執著追求,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決摒棄一切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做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