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河
“快遞小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人們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作為在都市辛苦打拼的打工者,他們的真實生活狀況是怎樣的?他們的自我角色認同和社會角色認同又是怎樣的?近些年來,關于打著吊瓶送快遞、送貨途中暈倒、被客戶毆打的報道時常見諸各種媒體,“快遞小哥”的遭遇引發公眾同情的目光,也給快遞員貼上了“疲于奔命、負重前行”的標簽。
疲子奔命負重前行
據國家郵政局最新統計,快遞每天服務2億至3億消費者,每天有200多萬快遞員工在不同領域作業,幾十萬輛的各種快遞車輛在運營,對于北上廣等地的快遞員來說,人均每天送出100多件快遞,這意味著一個快遞員要與100多個消費者打交道,面對面溝通。
但是由于快遞員入行門檻較低,素質良莠不齊,快遞員與用戶溝通中容易發生一些爭執,引起消費者不滿,很多快遞員不知道如何化解摩擦和糾紛,甚至不懂得保留證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中國物流與采購結合會前不久在京發布2017年“中國電商物流與快遞從業人員調查結果”,用客觀的數據全面呈現了“快遞小哥”的工作與生活狀態。調查顯現,電商物流快遞從業人員中男性占絕對多數,占比近90%,35歲以下的青壯年占80%以上,74.6%的人均月收入在3001-5000元,20.44%的人均月收入在5001-8000元。
在接受調查的1000多名快遞員中,超過70%的人表示不堪重負,其中約30%的人表示有較大壓力、28%的人承受著很大的工作壓力、還有14%的快遞員表示在工作壓力面前幾乎崩潰。
從過去十年發展來看,快遞業務量增長了近24倍,從業人員僅增長了近13倍。業務量負載過大的同時,他們的收入卻很難提升,畢竟行業競爭激烈。大部分人的月薪在5000元以下,近半數人做不滿一年就離職。月入6000元以上的確屬少數,月入8000元以上的算是高收入人才和業務能手,他們通常工作在經濟發達、制造業密集、攬件量較大較為集中區域,占比不到1%。
在此背景下,快遞小哥每天的工作時間卻在8-12小時之間;超過24%的快遞員工作12小時以上。
不了解內情的人還以為快遞員是一個自由而又有高收入的“美差事”,事實上,快遞員從事的是高風險、高強度、高負荷的“三高”行業。尤其是近期,接連發生快遞員被打、打人、下跪等事件,讓奔波在城市街頭的“快遞小哥”,頻頻陷入沖突的漩渦之中。
2016年4月17日,北京一位“快遞小哥”的三輪車不小心把一輛正在倒車的車剮了,之后車主下車又打又罵。根據網友上傳的視頻粗略統計,該車主一共扇了“快遞小哥”六巴掌,“快遞小哥”始終沒有還手。
2016年5月5日發生在西安的“快遞員給客戶下跪”事件,據媒體報道,事件的導火索是快遞員直接在樓門口大聲喊客戶的名字(客戶住在一樓),客戶認為其態度不好,投遞流程也有問題,拔掉快遞員三輪車鑰匙,快遞員為趕時間下跪哀求。
2016年5月10日下午,某快遞公司快遞員駕駛三輪電動車因行車問題與一騎電動車的老年男子發生口角,后將老年男子打傷(經法醫鑒定為輕微傷)后逃離現場。
2016年11月20日下午,湖南快遞員尹某猝死在株洲合泰大街上。去世前,39歲的他坐在地上告訴路人,他“好累……”
作為物流行業的基層工作者,快遞員扮演了商家與消費者之間“最后一公里”的關鍵角色。中國快遞員超過200萬,這個群體幾乎365天不停歇。如今,“最后一公里”與政府、公司、社會等方面的沖突,也再次被擺上桌面。
如出于交通安全的考慮,此前深圳、呼和浩特等地開始“禁摩限電”,沒收了許多一線“快遞小哥”的“生產資料”,使其無法按時完成工作量。以及因為“快遞小哥”自身素質、服務態度等原因,導致客戶投訴。但反過來,也因客戶投訴判定處罰機制不完善,給末端人員造成較大的處罰壓力。
一位華北地區快遞行業協會相關人士稱,基層的快遞業務員確實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這些壓力一方面來自政府層面,由于其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往往讓快遞業務員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來自于快遞公司無法保障快遞員的合理權益。
不簽合同.不Ut社保
已成快遞行業“潛規則”
國家郵政局特邀監督員鄭東平認為,快遞員除了加班時間長、戶外工作時間長、每日奔波在路上面臨交通風險等,同時還面臨缺乏勞動保護、個人權益受侵害等諸多尷尬:一是勞動合同簽約率低。不簽約,企業就可隨時解除聘用,同時也免除了許多責任和負擔,無疑快遞員的權益將受到侵害。二是社保福利低。由于不繳納社保成潛規則,快遞員除計件工資外,難以享受醫保社保等法定待遇,更談不上享受高溫補貼、霧霾津貼等。三是由于缺乏勞動合同導致工傷保險工傷認定難。
業內人士“爆料”:200多萬快遞從業人員中,有90%的人沒有勞動合同、五險一金。
“我身邊的快遞員都沒簽勞動合同,公司也沒繳社保,整個行業基本上都這樣,沒有就沒有唄?!痹诮饕舜汗ぷ鞯摹巴ㄟ_系”快遞員宋師傅說道。除了順豐、EMS等直營公司,大部分快遞公司的網點都采取加盟模式,而在加盟網點工作的快遞員,勞動權益往往很難得到保障。
“雖然沒交五險,但老板人很好,給我們買了意外險,出了事也會管。上次在白石橋附近發生剮蹭,打個電話老板就來了,我只管繼續送快遞。”從湖北來到北京、29歲的快遞員宋皓如是說。在另一家快遞公司工作的王振龍則沒那么幸運:“路上出了事一般都得自己負責,公司不管?!眲趧雍贤笔?,五險沒有保障,對于這些快遞員而言,可依靠的似乎只有老板的人品。
對比之下,北京朝陽區的京東配送員李樂算是“幸運兒”。公司除了足額為其繳納五險一金,還額外為其購買了商業保險,來自河北邯鄲的他,每月稅后工資8000元左右?!巴M意現在的工作,工資不錯還有社保,好多老鄉都想過來?!崩顦氛f。京東集團相關負責人稱,京東配送員全都是公司正式員工。2016年,集團為包括基層快遞員在內的員工繳納的五險一金超過27億元。endprint
并非每個“快遞小哥”都愿意繳納社保。“拿到手里的才算錢?!?1歲的順豐快遞員顧澤說,他更愿意省下這筆社保費?!翱爝f這行流動性大、不穩定,網點不賺錢的話就換家公司,我之前已經換過兩三家快遞公司了。要合同干啥?我更愿意干一天拿一天的錢。”在城市100快遞員張吳澤看來,簽合同繳社保反而成了一種束縛。不簽合同、不繳社保似乎成為快遞行業“公開的秘密”。
張吳澤提到的流動性大、不穩定便是主因之一。《全國社會化電商物流從業人員研究報告》顯示,有44.2%的站點快遞員平均工作年限在1-3年?!安糠挚爝f員認為,簽合同繳社保不便于跳槽;對于企業而言,無疑增加用工成本。”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時福茂表示,這也導致不簽合同、不繳社保成為一些勞資雙方默認的“潛規則”。
數據顯示,快遞員中近八成是農村人口。他們中有的已經在老家參加新農合、新農保,對參加城鎮社保意愿并不強。很多快遞員并不了解,雖然社保繳費高于新農合、新農保,但相應的待遇也更高。當他們老了、病了的時候,社保能給予更好的經濟補償和生活保障。因此向快遞員普及相應的社保繳納政策仍然有意義。
但現實中,快遞員群體對勞保權益的認識還不是很明晰。即便有繳納社保的,也不清楚自己到底交的是什么險種。很多“快遞小哥”并不知道繳納社保滿15年并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在城里領養老金這回事,有人甚至認為,規定的社保繳費滿15年是必須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也正是這個誤解導致他們不太看重社保。
快遞加盟網點利潤較低、社保繳費負擔重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快遞行業整體競爭激烈,加盟網點利潤率不斷下滑,經營壓力很大?!皩τ诳爝f總部而言,直營是親兒子,加盟是干兒子。”業內人士介紹,加盟商需要自負盈虧,交給總部的面單費、派送費、中轉費等成本不低,還有各式各樣的罰款需要承擔。另一方面,企業的社保繳費壓力也不小。
盡管企業有難處,但按照法律規定,建立勞動關系,就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對于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保等行為,也有相應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負責監督。不過,目前我國共有勞動保障監察員約2.8萬人,而全國共有用人單位4364.8萬戶,平均每名勞動保障監察員要監管1500余戶用人單位,基層監察執法人員缺乏,導致現有的勞動保障監察力量難以有效承擔執法任務?!皩爝f小網點的勞動監察一般只能靠舉報,往往一查一個準?!比松绮块T的工作人員如是說。
如何給“快遞小哥”們更踏實的未來
關鍵是規范快遞公司的用工行為。專家指出,對于已經和快遞員形成穩定勞動關系的快遞公司,簽合同、繳社保是法律明確規定的責任,企業出于留人、樹品牌的考慮,應主動強化與員工之間的這條“紐帶”。與此同時,人社部門也需加大對基層加盟網點的勞動監察力度。針對基層監察執法人員缺乏、勞動保障監察力量不足的問題,今年1月1日起,我國對企業進行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其中,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情況、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等都將作為評價依據。根據相關規定,人社部門會與工商、金融、住房城鄉建設、稅務等部門和工會組織建立信用信息交換共享機制,對企業實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這會倒逼快遞公司增強對員工的勞動保障。
快遞員自身的勞動維權意識也需加強。“目前快遞員對自己應有的權益不了解,也不知道該找什么機構維權?!睍r福茂建議,如果企業不簽勞動合同,快遞員應注意保存相關證據,證明存在事實勞動關系,以便發生勞資糾紛時維權。
業內人士呼吁,快遞業的爆發式增長持續多年,加盟網點因此得以迅猛增長,但電商、用戶的上下游壓價使得加盟商的經營舉步維艱,為員工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確有困難。這個行業為解決就業作出了不小貢獻,希望能適當降低企業的社保費率,或者給予其他方面的政策優惠。
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認為,長遠來看,快遞服務應形成更多差異化的細分市場,將更多選擇權交給用戶,由用戶倒逼企業轉型發展。用戶選擇企業,將促使企業更加重視快遞人員的選拔與培養,主動與他們簽訂規范的合同、提供相應的保險與待遇。
中國快遞協會法務部副主任丁紅濤說,快遞行業發展異軍突起,但并不是孤立發展的,離不開城市綜合交通體系、道路使用、城市管理等各個環節??爝f員騎著電動三輪車收派快件,因車速快,與路人發生沖突、甚至交通事故的情況時有出現??爝f員也經常遇到快件被盜、多次派送無人簽收等各種復雜情況。除了外界客觀因素外,快遞服務自身的問題也容易引發糾紛。快遞服務中發生的矛盾糾紛,暴露了相關的配套管理問題,需要社會資源的支撐、消費者的體諒和理解。
得益于電商的高速發展,中國快遞10年間走完了美國50年的發展道路。對比歐美等發達國家,一件快遞六七美元,一周左右才送到,中國的消費者享受的是全世界最高性價比的快遞。專家表示,人的因素始終是一個行業能否長足發展的關鍵??爝f企業不僅要面對“利潤危機”,更要意識到“人才危機”,對奔走在烈日下、風雨中的“快遞小哥”給予更多關心,讓他們更安全、放心、舒心地工作,才能筑牢這個新興業態發展的根基。政府部門要在基礎設施、道路運輸、各種政策方面給予支持,使之跟上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據《人民日報》《南方都市報》《城市快報》、界面新聞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