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
摘要:在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更加耐心細心地實施教學措施。結合學生水平和教學結果,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
1.初中語文教學中基礎知識的重要性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詞語的掌握有明確要求,針對這些要求,在初中課程的學習及各類考試,包括初中升高中的考試中,對字詞、語句的考察就成了必有內容。字詞即為基礎知識,初中的新課程標準對該階段語文的識字寫字要求作出了明確規定,且對識字教學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語文基礎知識是繼續學習語文課程的前提,更是學習其他任何科目的基礎,字詞能力的提高直接關系到讀寫、理解、欣賞的能力,而這些是一個人的素質要素,又直接構成其文化底蘊的框架,是提高學生自我修養的重要手段,同時是學生品味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針對語文基礎知識重要性的教學,教育工作者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閱讀、課中理解、課后運用并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實踐,在反復的運用中掌握,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同時又可達到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習興趣的目的。
2.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現狀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內容包含許多方面,如基礎知識、文言文、詩詞、閱讀、文學常識等等。而基礎知識點主要體現在文字、詞語、標點、修辭以及邏輯思想等。對于語文學習的一貫流程來講,通常就是聽說讀寫四個階段。以語法為例,學生能夠聽懂和辨別語法是學習的第一步,其次是在實際中學會運用語法進行口語表達,然后能夠讀懂一些語法內容,最后就是在寫作中能夠熟練的運用語法,能夠熟練運用就是學習的最終目的。由此可見,基礎知識的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又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進行教學時,有些教師不能夠對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很好的把握,而是盲目的、缺乏針對性的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教學內容上缺乏系統性的安排,在教學目標上缺乏長期或者短期目標,針對性不足。這樣可能會使學習水平高的同學耽誤了時間,學習水平不高的同學難以跟上學習進度,從而導致教學意義的缺失,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語文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思想和情緒的傳達和感染的過程,所以也要遵循其人文性的特征。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味的追求記憶,而忽略了教學方法的運用。只注重語文教育的應用性,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教學方法單一、無趣,使得學習成果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改善以上提到的這些問題,就應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使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3.提高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策略
3.1抓好基礎,強化系統知識教學
新課改中,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很多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極大的調整,尤其是語法及基礎知識方面,在每一冊的語文教材當中,都進行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一些基本的語法知識的設置,通常將其安排在課文的最后,這樣讓很多人認為這是附錄,只是讓學生對該方面的內容進行自學。在實際當中,相關部門對該方面的內容進行這樣的安排,其目的就是能夠讓語知學習得到加強,使得語知地位得到提升;其實有關部門如此安排的目的是要加強語知學習,而不是降低語知地位;另外,語文課程的學習,寫作方面也是不容忽視的,寫作好除了有“話”可說之外,還要掌握怎么說“話”,這也是每課后面語知部分所要解決的問題,放棄了這些內容的講授和學習,學生就難以系統地、持續地提升自己的“規范化”表達意思的能力。學好基礎知識也是語文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3.2創設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應該對學生興趣的激發重視起來。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對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等進行靈活的運用,為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得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讓教學充滿生動性、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式教學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相比,具有極大的優越性。而想要實施啟發式教學,關鍵在于創設教學情境。想要創設教學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例如,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的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這樣,才能創設教學情境。教學情境創設的方式多種多樣,并應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
3.3引導策略,夯實知識基礎
很多教師因為長期的運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使得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時,仍然對過去的圈點知識點進行運用,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這樣的方式非常的死板,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不夠重視的,無法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更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對語文基礎知識點深刻的理解,更能夠輕易的進行背誦。
引導性教學法,不僅扎實踐行了新課標倡導的“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理念,并且讓學生學會了自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法,促使學生以學習主人的身份積極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更主動的態度參與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提升了自身的學習能力。
3.4善用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心理學研究表明,來自學習結果的種種反饋,對學習效果有明顯影響。這是因為,一反面學習者可以根據反饋信息調整學習活動,改進學習策略;另一方面學習者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或避免再犯錯誤而增加了學習動機,從而保持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饋的基礎上,在加上定性的評價,效果會更加明顯,這就是獎勵與懲罰的作用。初中的語文基礎知識有著一定的艱澀性,而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性格不穩定期,對一些艱澀的知識往往沒有學習的耐心。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作用;適當的表揚的效果優于批評,所以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表揚而非批評。
參考文獻:
[1]黃麗芬.淺談如何有效實施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11:25-27.
[2]曹洪娟.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知識觀與語文知識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