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經海
摘要:《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目標包括:數學素養、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注重學生經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展三方面內容的整合,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關鍵詞:淺談;教學;培養;能力
解決問題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難點,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解答此問題是一項較復雜的思維活動。小學解決問題的教學任務就是要在引導學生正確解答各類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包括直觀感知、觀察發現、歸納類比、空間想象、抽象概括、符號表示、運算求解、數據處理、演繹證明、反思與構建等。作為小學數學課任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貫穿解決問題教學的全過程,并把其作為教學的基本目標,貫徹好、落實好。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解決問題思維能力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從解答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入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探索、不斷實踐才容易掌握,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因此,教師要實現從較為單一的知識傳授者向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多種角色的轉換。例如,在學習盈虧實際問題中:一小包糖分給幾個小朋友,如果每人分3塊,則余3塊;如果每人分5塊,則少一塊。那么小朋友有多少人?糖有多少塊?假如解答數學解決問題題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親自實踐,大膽探索:先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糖果,自己動手根據不同方法分一分,然后同桌相互討論;最后對概念的歸納進行討論,學生試著說出解答盈虧問題思路,教師補充。這樣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歸納整理,形成新的知識結構,而且學生之間在討論中相互補充,這樣使他們的直觀感知、觀察發現、歸納類比等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從生活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源于生活,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身邊的數學知識走進學生視野,走進課堂,使課堂文化變得更加具體、更加生動、更加有趣,并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例如,講解排列和組合的有關知識時,聯系我們生活中的小學生籃球比賽:參加小學生籃球比賽的16支球隊平均分成4個小組,每小組4支隊伍,第一輪采用單循環比賽,每小組的前兩名進入第二輪,第二輪起采用淘汰賽,問總共進行多少場比賽?這種來自身邊的應用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有更深刻的思考,更能激發學生去關注身邊的現實生活,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從而使學生會學數學、會用數學,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學建模、反思探究等數學思維能力。
三、從審題開始,揭示解決問題條件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學生能否正確的解答解決問題,首先是審題,我注意從讀題入手,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具體做法是:1、熟悉性的讀,分清題中的情節、條件和問題。讀完后,不看書想一想,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中的意思;2、批劃性的讀,即用自己喜歡的、不同的符號將題中表達情節和數量關系的詞語劃下來,幫助理解題意,疑難之處也應標出來;3、推理性的讀,以弄清條件與條件,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聯系,尋求解題的基本途徑,明確解題思路的指向。例如,給學生一組條件:“某中心小學五年級有男生120人,女生100人”。要求學生根據已知條件認真審題,多方位地提出不同的問題。一題多問,使學生的思維多方面、多層次地擴散,為提出多種解題方法創造條件。
四、鼓勵合理想象,多向探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置有價值的問題,引發學生的爭論,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多向探求,培養學生質疑、探究的習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一本故事書80頁,小剛第一天看了全書的30%,第二天看了全書的20%”三個條件中,可以想象出什么結果。經過思考后同學們提出:1、從第一個條件和第二個條件可知小紅第一天讀書的頁數;2、從第一條件和第三個條件中可知小紅第二天讀的頁數;3、從第二個條件和第三個條件中可知:(1)兩天共看56頁,(2)還剩24頁沒看;(3)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8頁;(4)第一天看的是第二天的1.4;從以上三個條件可知:(1)兩天共看45頁;(2)還剩24頁沒看;(3)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8頁;(4)兩天看的頁數的比是4:3,……,讓學生掌握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深刻理解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合理想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從不同起點,不同角度,多側面地尋求多種解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從以上四個方面培養學生在數學解決問題中的思維能力,是本人近兩年在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的粗淺體會。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今后更要牢牢把握這項目標要求,從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與創新,使學生對數學這一基礎學科樂學、善學,學有所得,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增強數學思維能力,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實現教學雙長。
參考文獻:
[1]史小力.新編教育學[M].南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2]蔡親鵬,陳建花.數學教育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10.
[3]宋乃慶.小學數學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4]盧江,楊剛.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
[5]王俊英.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學科教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6]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實驗稿)[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