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浩,許汝福,楊 洋 ,尹芃芃,周逸興,齊德廣,周來新,高加蓉,任家順
醫院競爭的實質從根本上表現為人才的競爭。人才隊伍不僅是醫院發展的主體,也是醫院建設成敗的關鍵[1],打造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醫院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2]。如何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過硬、技術精湛的人才隊伍,是醫院建設發展的核心要務。近年來,醫院堅持以質量特色為指導,以“雙一流”標準為目標,按照“該留則留盡量留,能換則換盡量換;個性培養造團隊,超常手段引人才;后備人才成規模、學術梯隊成批次”的人才建設思路,著力抓好科室領導、高端人才和后備人才建設,有效地促進了醫院學科建設與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1 持續推動科室領導隊伍建設的 “引領工程” 科室主任作為學科的帶頭人和領路者,肩負著把握學科發展方向、決定學科發展目標、建設學術梯隊的重任[3-6],其學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對學科發展的高度和廣度至關重要,關系到醫院的整體建設質量和發展后勁。醫院針對部分科室主任學術地位不高、創爭意識不強等問題,按照“該留則留盡量留,能換則換盡量換”的建設思路,持續推動科室領導隊伍建設的“引領工程”。
一是完善聘任制度遴選引領帥才。通過學科評估與考核,保留學術地位較高、創爭意識較強、發展勢頭良好的科室主任,及時更換學術地位不高、創爭意識不強、學科建設滯緩的科室主任。采取公開競聘的辦法,經過網絡公布聘任信息、個人申請、民主測評、組織考察、專家評鑒、黨委審定等程序,面向全校遴選有德有才有胸懷、創新開拓敢擔當的復合型人才擔任科室主任。
二是實施崗位培訓強化能力養成。抓好任職談話,從轉變角色、把好方向、強化學習、帶好隊伍、以身作則、依法治科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舉辦科室主任培訓班,交流“融入新角色、謀劃新發展、突破新瓶頸、拿出新舉措”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經驗;著重培養5種意識(責任、創爭、品質、服務、法制)和5種能力(業務技術、戰略規劃、創新變革、組織管理、學術推廣)。
三是明確建設任務實行目標督導。圍繞品質立院的建設方針,按照“重點學科上臺階、特色學科創品牌、一般學科求突破”的發展思路,定期組織專家對學科建設實際進行分析評價,幫助科室科學定位,理清學科發展思路,找準發展突破點,明確各階段建設任務,簽訂《目標責任書》,督促科室對照目標任務進行建設。
1.2 強勢推進高端人才隊伍建設的 “提升工程” 高層次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引領技術發展方向、代表較高科研水平,是醫院建設發展不可或缺的骨干和標志性力量[7-8]。一流醫院、一流學科建設標準要求醫院“系統配套”大批不同專業的高層次人才。醫院針對頂尖人才偏少、學科地位不高等問題,按照“個性培養造團隊、超常手段引人才”的建設思路,強勢推進高端人才隊伍建設的“提升工程”。
一是聚焦重點對象實施個性培養。按照“國際化標準、個性化培養”的創新思路,著眼醫院長遠建設發展,把能帶動學科重大創新活動的“重量級”人才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實施個性化培養。出臺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以高強度人才類項目為牽引,對高層次人才及培育對象進行重點支持。
二是構建新型模式打造創新團隊。以“知識技能互補、多個專業融合”為基準,充分整合創新資源和專業技術力量,構建以優秀學術帶頭人為核心、研究基礎厚實、創新實力較強的跨專業、跨科室的“大師+團隊”的新型創新團隊模式,出臺創新團隊管理辦法,建立創新團隊培育、成長跟蹤檔案,固化創新團隊成長模式。
三是完善引才機制吸納高端人才。按照“科室主任找人才、專家教授評人才、機關服務招人才、黨委把關定人才”的指導思想加大引才力度。重點實施“以課題項目定崗位、以文章檔次定報酬、以成果貢獻定待遇”的創新舉措,按照“學校下撥、醫院專款、院科共擔”的“年薪制”模式,著力全職引進高端人才來院工作。
2.1 拔尖人才逐漸成形,學科實力提級升位 “十二五”以來,醫院新增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個、全軍研究所、專科(病)中心3個、重慶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6個;新增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獲得者1名,新增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創新團隊3個、重慶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名,新增國際行業協會候任主席1名。
2.2 臨床特色逐步凸顯,醫療質量持續攀升 本院門急診人次、住院病人數、手術量、平均住院日等主要醫療指標逐年攀升或優化。2016年底,平均住院日進入“7時代”,外埠患者就診的比例超過1/3,疑難危重患者占比達67.3%,住院患者認同度92.3%,忠誠度95.0%,患者滿意率達96.2%,醫院品質指數達90.3。6個學科獲復旦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上榜、提名。
2.3 教改優勢穩步拓展,教學業績顯著增長 “十二五”期間,獲評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提名1篇,軍隊和重慶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6篇。獲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精品開放課程一等獎1項,
1.3 聚力推行后備人才隊伍建設的“培育工程” 學科發展必須擁有一支學風端正、富有創新精神、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9],擁有充足的后備人才。針對部分學科學術梯隊建設滯后、團隊實力較弱等問題,醫院按照“后備人才成規模、學術梯隊成批次”的建設思路,聚力推行后備人才隊伍建設的“培育工程”。
一是依托重點學科搭建培育平臺。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人才密集、學術領先、平臺先進等綜合優勢,搭建成才平臺。 實施醫院“1130”、“苗圃”、“雙百”和“西部人才”培養工程,遴選“思維活、敢創新、潛力大”的優秀年青苗子,通過“學歷深造、專項進修、國際合作、會議交流、參觀訪問”等方式,加快成才步伐[10-11]。
二是探索專職科研人才隊伍建設。出臺專職科研聘用人才隊伍建設管理辦法,明確崗位設置、聘任條件、工作職責、薪酬待遇、目標考核等要求;采取按需設崗、總量控制、擇優聘任、競爭流動的聘任方式選聘人才;按照績效導向、優勞優酬的原則,制定相對優厚的年薪標準吸引優秀人才,聚焦打造小型化、學術型、精英型學術團隊。
三是營造創新氛圍提升視野境界。組織“院士講壇”、“杰青論壇”等高端學術論壇,邀請院士、國內外名家來院講座,讓年青人才在學術交流、思想碰撞中開拓視野、提升境界;營造創新氛圍,濃厚學術風氣,激發創爭意識,增強學科和人才團隊的戰斗力和凝聚力,讓優秀年輕苗子在高端競爭中盡快成才。全國醫學院校青年教員教學基本功比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全國醫學信息化優秀電教教材一等獎1項。
2.4 科研實力穩步增強,創新水平不斷提升 “十二五”以來,獲科研項目700多項、研究經費34 000余萬元,其中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具有較高顯示度的重點項目13項。每年發表SCI論文200多篇,其中影響因子>5的論文超過1/3。獲得省部級一等獎以上科技成果11項。
雖然醫院學科人才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優勢學科的數量還不夠多、地位還不夠高,高層次科技人才的隊伍還未形成規模。隨著公立醫院“去編制化”改革逐步推進、供給側改革逐步深入以及軍隊醫院體制編制調整,人才競爭將更加激烈。學科人才建設是醫院建設發展的永恒主題,需要以“一流理念、一流標準、一流戰略”創新謀劃醫院建設發展,出臺系列舉措和制度,推進學科建設健康快速發展。
[1] 陳徽軍,孫金海.新形勢下軍隊醫院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6,23(1):49-51.
[2] 劉燕琴,劉嘉眉,甘智赟.醫院人才隊伍建設的實踐與體會[J].現代醫院管理,2014,12(6):38-40.
[3] 王延軍.一個優秀科室主任的ABCD[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2,19(11):1004-1006.
[4] 王旭菲.如何當好醫院科室主任[J].醫院管理,2010,5:1280-1281.
[5] 張道全.當好醫院科室主任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J].西南國防醫藥,2014,24(11):1260-1261.
[6] 桂雄斌,趙立春.臨床科室主任作為管理者的基本思路[J].現代醫院管理,2010,3:38-39,42.
[7] 田晨.加強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和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4,33:185-186.
[8] 葉平,譚艷,沈君,等.軍隊研究型醫院建設實踐回顧[J].西南國防醫藥,2017,27(4):410-411.
[9] 張良芝,崔麗霞.論重點學科人才隊伍建設[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115-116.
[10] 陳慧,吳昕霞,袁逸文,等.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的實踐[J].現代醫院管理,2016,14(2):8-10.
[11] 趙雄秀,張侃懷,木森,等.我院運用JCI理念規范聘用人才隊伍建設[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8):90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