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聞
[摘要] 目的 比較糖尿病孕產婦不同的血糖控制水平對母嬰妊娠結局的影響,探討積極控制血糖水平對糖尿病孕產婦的重要意義。 方法 隨機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在該院分娩的無糖尿病產婦(n=246)、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產婦(n=104)和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產婦(n=158)進行回顧性分析,分別納入對照組、血糖控制組和高血糖組,比較3組產婦母嬰妊娠結局。 結果 對照組與血糖控制組在產后出血、產褥感染、胎兒窘迫、新生兒低血糖、早產、巨大兒發生率方面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高血糖組、血糖控制組與高血糖組在產后出血、產褥感染、胎兒窘迫、新生兒低血糖、早產、巨大兒發生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糖尿病孕產婦進行積極的血糖控制,使其血糖水平達標,能夠降低圍生期母嬰并發癥發生率,使并發癥發生率接近正常孕產婦,對于優生優育有重要臨床意義。
[關鍵詞] 糖尿病孕產婦;圍生期母嬰并發癥;血糖控制;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a)-0041-02
近年來,社會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在產科的臨床工作中發現,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比例逐漸升高,這一方面與二孩政策放開以后高齡產婦增多有關,另一方面,糖尿病發病年輕化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無論是妊娠期糖尿病還是原有糖尿病而合并妊娠,妊娠期間血糖的升高對孕婦和胎兒均有復雜的影響。除容易產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外,妊娠期高血壓、胎兒畸形、巨大胎兒或胎兒生長緩慢、新生兒低血糖癥、呼吸窘迫綜合征、流產、早產等的發病率也會明顯升高,給孕婦和胎兒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對于糖尿病孕產婦積極控制血糖后能不能改善妊娠結局,就成為廣大產科醫師普遍關心的問題。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通過回顧性研究分析了無糖尿病產婦、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產婦和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產婦的妊娠結局,以期能夠對臨床上血糖控制目標提供一些參考意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在該院分娩的無糖尿病產婦、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產婦和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產婦進行回顧性分析,分別納入對照組、血糖控制組和高血糖組。其中,對照組246例,年齡22~40歲,平均(29.8±2.6)歲,體重45~69 kg,平均(54.9±4.7)kg,初產婦168例,經產婦78例,伴有高血壓21例,高脂血癥12例。血糖控制組104例,年齡24~42歲,平均(30.1±3.1)歲,體重49~72 kg,平均(56.1±3.8)kg,初產婦71例,經產婦33例,伴有高血壓8例,高脂血癥3例。高血糖組158例,年齡25~41歲,平均(31.6±2.8)歲,體重47~68 kg,平均(53.3±3.6)kg,初產婦108例,經產婦50例,伴有高血壓14例,高脂血癥6例。3組孕產婦在年齡、體重、初產婦比例、伴隨疾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對照組納入標準:既往無糖尿病病史,入院后空腹血糖3.9~6.0 mmol/L,餐后2 h血糖<7.7 mmol/L。
血糖控制組納入標準:既往有糖尿病史或妊娠期間發現糖尿?。崭寡恰?.0 mmol/L或者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符合其中一項即可診斷[1]),妊娠期間經積極控制血糖,使血糖達到:空腹血糖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4.4~8.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
高血糖組納入標準:既往有糖尿病史或妊娠期間發現糖尿?。崭寡恰?.0 mmol/L或者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符合其中一項即可診斷),妊娠期間血糖控制未達標,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8.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排除標準:妊娠期糖尿病伴有其他嚴重內科疾病者,如先天性心臟病、重度子癇前期、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等。
1.3 方法
該研究為回顧性隊列研究,通過回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在該院分娩的246例無糖尿病產婦、104例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產婦和158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產婦的母嬰妊娠結局,探討血糖控制水平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1.4 觀察指標
檢測并記錄每位產婦的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記錄并登記分娩時兩組產婦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2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產褥感染、產后出血、早產、巨大兒、胎兒窘迫、新生兒低血糖等方面的差異。
1.5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3組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并進行兩兩比較,用(x±s)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并兩兩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孕產婦分娩前血糖水平的比較
3組孕產婦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3組產婦母嬰并發癥的比較
3組產婦產后出血、產褥感染、胎兒窘迫、新生兒低血糖、早產、巨大兒發生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合并妊娠近年來有升高的趨勢,鑒于該病在我國的發生率比較高,并且對產婦和胎兒的妊娠結局影響較大,因此,國內的諸多專家學者,針對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血糖控制水平進行了眾多的探索,以明確血糖水平與母嬰并發癥發生率的關系。該次的研究顯示,通過嚴格的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大幅降低產后出血、產后感染、胎兒窘迫、新生兒低血糖、早產、巨大兒等發生率。
該研究結果與國內的相關研究相符。江萍[2]的研究指出,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婦,其子癇前期、胎膜早破、早產、羊水過多等產前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血糖控制欠佳的孕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馮艷紅[3]在研究中比較了正常孕婦、血糖指標正常的糖尿病孕婦和血糖指標異常的糖尿病孕婦的母嬰結局,結果顯示,控制孕婦的血糖水平,能夠達到改善母嬰結局的效果。李偉華[4]的研究也支持這個結論。因此,通過健康教育、合理運動、強化血糖管理等途徑[5],改善孕產婦的血糖控制水平,能夠改善母嬰妊娠結局。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孕產婦進行積極的血糖控制,使其血糖水平達標,能夠降低圍生期母嬰并發癥發生率,使并發癥發生率接近正常孕產婦,對于優生優育有重要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暢,史琳濤,李廣琦,等.WHO與IADPSG診斷標準關于妊娠期糖尿病診斷率的比較[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5):385-388.
[2] 江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對母嬰結局影響的觀察[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6,10(4):103-104.
[3] 馮艷紅. 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婦不同血糖指標異常的母嬰結局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5):71-73.
[4] 李偉華. 血糖有效控制對妊娠期糖尿孕婦母嬰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5(10):217.
[5] 朱凌燕,姜杉,徐茂青,等.強化健康教育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5, 30(15):2314-2315,24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