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冬+歐雙余+林桂花
[摘要] 目的 探討尿液檢驗和生化檢驗診斷糖尿病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該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檢驗方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進行尿液檢驗,實驗組患者進行生化檢驗。結果 實驗組患者診斷有效率為96.4%(53/55),對照組患者診斷有效率為78.2%(43/55),實驗組診斷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結論 糖尿病檢查診斷中采用生化檢驗檢測,可以更有效的觀察到患者血糖的變化情況,提高診斷準確度,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 尿液檢驗;生化檢驗;糖尿病;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a)-0049-02
隨著人們生活的日益改善,飲食結構不斷發生變化,糖尿病等慢性病癥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對患者的生活產生影響。糖尿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機體胰島素分泌的相對或絕對不足所導致的糖、脂肪及蛋白質的紊亂,而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癥狀[1]。糖尿病若不及時進行控制,任其發展,則會出現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并發癥癥狀,嚴重損害患者的肝腦腎。該次研究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該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分析生化檢驗和尿液檢驗方式在糖尿病診斷當中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根據檢驗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5例患者。實驗組男性有28例,女性有27例,患者年齡均在45~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5±4.6)歲。病程均在2個月~14年之間,平均病程為(7.6±1.2)年。屬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有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31例。對照組男性有29例,女性有26例,患者年齡均在44~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4±4.5)歲。病程均在3個月~13年之間,平均病程為(7.5±1.3)年。屬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有25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30例。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該次研究排除肝腎功能不全、免疫系統病癥、胰腺炎等病癥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臨床癥狀。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性尿液檢查,給患者發放集尿杯,囑咐患者要接清晨中段尿液,將近20 mL,采用尿常規分析儀,進行尿蛋白、尿糖、白細胞與紅細胞等檢測,通過顯微鏡進行檢查,記錄檢查結果。實驗組:給予生化檢驗方式進行檢查。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檢測空腹血糖、糖耐量、血清甘油三酯、血紅蛋白及果糖胺等。進行血液采集前一晚,囑咐患者禁食12 h,禁飲6 h,采集2 mL靜脈血進行空腹血糖測定。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10 mL,分兩管采集,5 mL/管,在5 min之內對采集的血液進行離心,收集分離的血清并送檢,測定血清當中甘油三酯的情況。對果糖胺指標的測定主要采用硝基四氮唑藍還原法,血紅蛋白測定主要采用親和層析法,即將血紅蛋白添加至層析柱當中,對糖化之后的血紅蛋白參數實施測定。糖耐量主要是通過口服葡萄糖溶液進行測定,患者進食24 h之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液2 mL,之后再讓患者口服80 g葡萄糖+200~300 mL溫水溶液,必須在4 min之內飲用完,若患者2 h之內尿糖恢復,顯示為陽性,則可判定為糖耐量降低。若患者空腹血糖在2.8 mmol/L以下,則判定患者為低血糖;進行3次檢驗,取平均空腹血糖值,若患者空腹血糖在7 mmol/L,則可判定患者為高血糖癥狀。血清當中甘油三酯的正常范圍為0.22~1.95 mmol/L升,血紅蛋白正常范圍值為小于6.0%。糖耐量正常參考范圍為3.8~7.9 mol/L
1.3 觀察指標
統一對患者進行全面性觀察,對兩組患者的檢驗結果進行統計。主要觀察患者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及糖耐受情況。觀察兩組檢驗方式在臨床上的診斷有效情況,將有效指標分為有效及無效等兩個指標,若檢驗的結果和臨床診斷的結果相符,則判定有效;臨床檢驗的結果和臨床診斷結果不相符,則為判定無效,比較兩組之間的診斷有效率[2]。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診斷有效情況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診斷有效率為96.4%(53/55),對照組患者診斷有效率為78.2%(43/55),實驗組診斷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實驗組55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糖耐量、血紅蛋白指標、血清甘油三酯指標進行測定,55例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值為(10.6±4.3)mmol/L,平均糖耐量指標為(12.8±2.2)mmol/L,平均血紅蛋白值為(9.6±1.3)%,平均血清甘油三酯為(2.56±3.2)mmol/L。55例患者的生化檢驗指標均高于正常范圍值。
3 討論
糖尿病疾病的引發因素有許多種,環境及遺傳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有關數據顯示[3],在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為23.6%,在糖尿病癥狀發生之后,若不給予相應的控制措施,則不能夠阻止糖尿病的發展,會致使微血管病變發展成為大血管病變,進而導致肝腎功能衰竭、肢段壞疽、心腦血管病變等慢性并發癥癥狀,最后致使患者死亡,不但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增加了患者家庭負擔。但是糖尿病癥狀在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癥狀,患者對糖尿病的知識了解不夠全面,最后因為忽略而導致了糖尿病的發生[4]。
所以,在患者糖尿病早期給予相應的檢驗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對糖尿病癥狀的早期檢出率,臨床對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方式主要為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尿液檢查可以起到一定的參考效果,但是診斷的符合度并不高,且尿液檢查的程序較為復雜,不能夠對臨床糖尿病癥進行早期的診斷[5]。與尿液常規檢驗比較,生化檢驗在糖尿病早期診斷中有著重要臨床價值,在早期糖尿病診斷當中,生化檢驗的診斷準確度較高,且生化檢驗的操作較為簡便易行,能夠降低檢驗的費用,更能被患者所接受。endprint
林婉媚等[6]研究顯示,觀察組采用生化檢驗,對照組采用常規尿液檢驗,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有效率為97.06%,而對照組診斷有效率為79.41%,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組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該次研究結果與其相似,實驗組患者診斷有效率為96.4%(53/55),對照組患者診斷有效率為78.2%(43/55),實驗組診斷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在糖尿病診斷過程當中采用生化檢驗,更有助于臨床診斷準確度的提高,降低漏診及誤診的現象。其原因在于:隨著檢驗技術的不斷進步及發展,生化檢驗逐漸應用于臨床診斷當中,與常規尿液檢驗比較,生化檢驗的操作更為簡便易行,減少了檢驗費用,能夠有效的對空腹血糖值、糖耐量試驗、血紅蛋白及血清甘油三酯指標進行明確測定,特別是果糖胺的測定快速,對糖尿病癥能夠進行有效評估,有助于及時控制患者病情的發展,及時的反應患者血糖水平,對于血糖波動范圍較大的患者極為適用。
莫惠芳等人[7]的研究當中顯示,糖尿病患者的生化檢驗結果為:空腹血糖(8.8±4.9)mmol/L,2 h糖耐量為(13.4±2.3)mmol/L,血清甘油三酯值平均為(2.30±0.5)mmol/L。該次研究表明實驗組55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糖耐量、血紅蛋白指標、血清甘油三酯指標進行測定,55例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值為(10.6±4.3)mmol/L,平均糖耐量指標為(12.8±2.2)mmol/L,平均血紅蛋白值為(9.6±1.3)%,平均血清甘油三酯為(2.56±3.2)mmol/L。所有指標均超出正常參考范圍值。說明生化檢驗指標可以有效反應患者機體的空腹血糖、血紅蛋白、甘油三酯及糖耐量指標情況,對糖尿病的早期控制有重要作用。因此,生化檢驗能夠有效評估糖尿病患者病情,若機體甘油三酯等指標偏高,則可考慮糖尿病癥。通過血紅蛋白指標檢測,可以反映出患者機體血糖控制的狀況,并且能夠有效的掌握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癥狀,能夠作為調整血糖的參考依據。在糖耐量試驗當中,若有參數下降情況,則提示患者糖尿病出現的可能性,囑咐患者必須要規律性飲食,加強患者多進行運動、規范好患者的作息時間,減少糖尿病的出現[8]。生化檢驗能夠有效規避常規尿液檢驗當中的缺陷,有效的提高檢驗診斷準確度及有效性,對患者的創傷性極小,提示患者在早期進行糖尿病的預防,減少糖尿病并發癥出現的可能,提高糖尿病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糖尿病檢查診斷中采用生化檢驗檢測,通過生化檢驗當中的空腹血糖、血紅蛋白、糖耐量及甘油三酯,可以更有效的觀察到患者血糖的變化情況,提高診斷準確度,預防患者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提高檢測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霍美英.臨床糖尿病診斷中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的價值對比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3):1-3.
[2] 周婷.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在臨床糖尿病診斷中的價值對比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8):251-252.
[3] 劉瑩.常規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J].心理醫生,2017,23(16):155-156.
[4] 陳亞娟,鮑艷江.臨床糖尿病診斷中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的價值對比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131-132.
[5] 王晶紅.常規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127.
[6] 林婉媚,彭成豐,曾彩云,等.糖尿病診斷中采用生化檢驗與常規檢驗效果差異[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3):139-141, 148.
[7] 莫惠芳,張愛倫,吳炯,等.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大血管病變中的意義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7, 40(7):526-531.
[8] 季蓉蓉.生化檢測指標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分析[J].醫學信息,2016,29(18):319-3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