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曉峰+錢豐+周明建
[摘要] 目的 對血、尿β2-微球蛋白在小兒糖尿病診斷中的作用及意義進行分析與探討。方法 選取該院自2014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小兒糖尿病患者42例作為該次研究中的研究組,另選取健康兒童42名作為該次研究中的對照組,利用放射免疫法對兩組受檢兒童血、尿β2-微球蛋白進行定量測定并分析不同病程患兒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具體含量。結果 研究組受檢兒童的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分別為(3.32±1.24)、(0.43±0.23)mg/L,明顯高于對照組受檢兒童的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1.81±0.79)、(0.18±0.12)mg/L;病程在4年以下的受檢兒童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分別為(2.62±0.99)、(0.41±0.32)mg/L,明顯低于病程在4年以上的受檢兒童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3.93±1.33)、(1.15±0.97)mg/L,以上數據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尿β2-微球蛋白對小兒糖尿病具有相當的診斷價值,可作為小兒糖尿病檢測的重要指標,并且,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與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密切相關,若患兒此兩項指標升高則代表其病情發展嚴重。
[關鍵詞] 血、尿β2-微球蛋白;小兒糖尿病;診斷意義
[中圖分類號] R72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a)-0053-02
小兒糖尿病是一種主要表現為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代謝紊亂的內分泌代謝紊亂疾病,此種病癥的主要發病原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1]。在小兒糖尿病當中,1型糖尿病尤其常見,患兒在發病后期會出現血管病變、腎臟病變及眼病變等相關癥狀[2]。據調查,我國患者1型糖尿病的患兒中有31%~45%會有苯丙酮尿癥出現,從而使其病情發展為糖尿病腎病[3]。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較為經常出現的一種慢性并發癥,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4]。2014年3月—2017年6月該次研究旨在對血、尿β2-微球蛋白在小兒糖尿病診斷中的作用及意義進行分析與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小兒糖尿病患者42例作為該次研究中的研究組,另選取健康兒童42名作為該次研究中的對照組,研究組中所有患兒均確診為糖尿病。研究組中有23例為男性,19例為女性,年齡最大的為15歲,年齡最小的為3歲,平均年齡(8.79±3.63)歲,病程最長的為10年,病程最短的為0.5年,平均病程(4.76±3.24)年,其中20例患兒病程在4年以上,22例患兒病程在4年以下。對照組中有21名為男性,21名為女性,年齡最大的為16歲,年齡最小的為3歲,平均年齡(8.86±3.71)歲。兩組兒童在性別、年齡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取兩組受檢兒童3 mL清晨空腹外周血,取一根試管并在其中加入1 500 U抑肽酶與80 μL乙二胺四乙酸鈉,其中乙二胺四乙酸鈉的濃度為10%。將采取到的血液樣本以緩慢速度注入試管當中,對試管進行輕微搖蕩使內部容物混合均勻后將其置入離心機內行持續5 min的離心以取得血漿,離心機的轉速為3 000轉/min,離心完成后將試管保存于冰箱當中,冰箱的溫度應設置在-20℃左右。另采取兩組受檢兒童10 mL尿液并將其保存于溫度設置在-20℃左右的冰箱中。利用免疫法對受檢兒童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進行測定,應保證整個操作過程均嚴格依據試劑盒說明書。
1.3 觀察指標
測定兩組受檢兒童血、尿β2-微球蛋白進行定量測定并觀察不同病程患兒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具體含量。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皆經由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用(x±s)來代表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受檢兒童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對比
研究組受檢兒童的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分別為(3.32±1.24)、(0.43±0.23)mg/L,明顯高于對照組受檢兒童的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1.81±0.79)、(0.18±0.12)mg/L,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研究組中不同病程受檢兒童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對比
病程在4年以下的受檢兒童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分別為(2.62±0.99)、(0.41±0.32)mg/L,明顯低于病程在4年以上的受檢兒童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3.93±1.33)、(1.15±0.97)mg/L,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而越來越高,其已成為導致糖尿病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腎病具有進展緩慢、起病隱匿等諸多特點,常規檢查往往難以對此種病癥進行明確判斷,導致患者的早期腎臟損害很難被發現,對患者病情造成延誤[5]。所以,尋找出一種具有較強特異性與敏感性的指標在糖尿病腎病早期對患者腎功能予以監測具有相當的重要性[6]。
人體內的淋巴細胞、上皮細胞、血小板、包細胞、血液及尿液等液體當中均存在β2-微球蛋白,其主要由人體內淋巴細胞產生[7]。β2-微球蛋白可被腎小球自由濾過且被近端小管吸收并分解,因此,正常尿液當中極少含有β2-微球蛋白。同時β2-微球蛋白在正常血清當中的濃度也較低。人體β2-微球蛋白的合成與釋放均具有恒定性[8]。若患者腎臟出現腎功能減退癥狀,其體內β2-微球蛋白合成增加或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該患者則會出現血清與尿液中β2-微球蛋白含量升高現象[9]。其中腎小球因硬化等原因而出現濾過率降低會導致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含量升高,患者腎小管功能受到損害會導致患者尿液β2-微球蛋白含量升高。endprint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受檢兒童的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分別為(3.32±1.24)、(0.43±0.23)mg/L,明顯高于對照組受檢兒童的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1.81±0.79)、(0.18±0.12)mg/L;病程在4年以下的受檢兒童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分別為(2.62±0.99)、(0.41±0.32)mg/L,明顯低于病程在4年以上的受檢兒童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3.93±1.33)、(1.15±0.97)mg/L,以上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秦萍[10]的研究結果表明可依據患者體內的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對其小兒糖尿病癥狀進行明確診斷,該指標對小兒糖尿病的診斷非常重要,并且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高低與其病情嚴重程度之間存在一定關系,是對小兒糖尿病發展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的重要指標,該次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說明若患者體內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發生變化,其有很大可能已患有糖尿病,且患者得了糖尿病之后,其近端腎小管會出現損傷,發生腎小管間質病變,從而提升其尿液中β2-微球蛋白的含量。所以,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的測定可對患者腎小球濾過率及近端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進行明確判斷,同時,患者體內血、尿β2-微球蛋白越高則說明患者的病情越嚴重。
綜上所述,血、尿β2-微球蛋白對小兒糖尿病具有相當的診斷價值,可作為小兒糖尿病檢測的重要指標,并且,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與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密切相關,若患兒此兩項指標升高則代表其病情發展嚴重。
[參考文獻]
[1] 崔淑蘭.探析血、尿β2-微球蛋白診斷小兒糖尿病的臨床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55.
[2] 柯振符.血清肌酐、胱抑素-C、尿素氮及尿β2-微球蛋白檢測在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中的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2):94-96.
[3] 陳桂媛,高鵬霞,林濤,等.血清胱抑素C和血尿β2-微球蛋白對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害的診斷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3,20(4):231-233.
[4] 鄔紅雨.血與尿中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腎病中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7(16):2400-2401.
[5] 高迎.血與尿中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腎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9):147-148.
[6] 馮雪鳳,李愛梅,許守林,等.腎小球濾過率、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和胱抑素C診斷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價值[J].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2017,37(6):331-336.
[7] 邱慧.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與尿液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和尿視黃醇結合蛋白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刊,2013, 48(5):37-39.
[8] 陸文杰.血清胱抑素 C、β2微球蛋白診斷糖尿病早期腎損害的臨床意義[J].吉林醫學,2017,38(2):347-348.
[9] 王生忠,王佑清,周本霞,等.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聯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20(7):1178-1179.
[10] 秦萍.血、尿β2-微球蛋白在小兒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作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152-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