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亞萍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最佳的護理方法。 方法 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78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的護理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開展紅外線照射和中醫護理的環節。 結果 從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和康復效果兩方面,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觀察組患者均取得了更為理想的效果,如在康復效果方面,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9.49%和94.8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紅外線照射結合中醫的護理方法,有效提高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康復效果。
[關鍵詞]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紅外線照射;中西醫結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a)-0115-02
Experience of Method of Infrared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uropathy
JIANG Ya-ping
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 Jilin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Jilin, Jilin Province, 132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method of infrared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uropathy. Methods 78 cases o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infrared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nursing effects including the nerve conductivity rate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were evaluated, and the more ideal effect was obtain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79.49% and 94.87%,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nfrared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uropathy.
[Key words] Diabetes; Neuropathy; Infrared irradiatio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糖尿病是由于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外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缺乏敏感而導致的一種代謝性疾病。在世界各個國家中,我國是糖尿病患者人數的第一的國家,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調整和改善,進一步增加了糖尿病的發病率,據統計至2015年,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達到1.096億人[1]。在患者發病初期,糖尿病患者僅僅表現為高血糖等狀態,但隨著病情的發展,會逐步引發多種并發癥,其中周圍神經病變是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病率高達50%[2]。對于此類患者來說,由于患者病情較為復雜且因人而異,部分患者的康復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該院對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采取紅外線照射與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模式,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共計7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對象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同時經肌電圖檢查,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和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小于40 m/s和45 m/s,跟腱反射降低,肢體末梢對稱性的感覺異常。排除標準包括非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惡性腫瘤或臟器重度疾病,妊娠哺乳期婦女等。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就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人數均為39例。在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齡35~81歲,平均年齡(59.26±6.72)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程1~9年,平均病程(3.86±3.01)年。在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齡33~80歲,平均年齡(59.62±6.13)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01±3.30)年。兩組患者在以上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遵醫囑為患者注射和發放活血化瘀、降糖和營養神經的藥物,測量生命體征,根據患者個性化的病情,開展營養護理、運動指導和心理護理等。
1.2.2 觀察組患者護理方法 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法基礎上,增加以下環節。
①紅外線照射護理:設備采用美國Anodyne Therapy LLC公司生產的安諾治療儀對患者進行治療。在護理時,首先向患者講解紅外線照射的原理和正常的體感反應,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緊張感。然后指導患者變換不同的體位,使用紅外線發射器進行照射。每日早晚各照射1次,每次照射時間為20 min[3]。
②中藥穴位貼敷:外敷中藥由艾葉20 g、丹皮20 g、桂枝15 g和伸筋草15 g等組成。護士先將以上中藥打粉后與賦形劑混合成膏狀,然后取適量用紗布包裹,貼服于患者的三陰交和足三里等穴位。1次/d,5 h/次。由于患者長時間貼敷易造成皮膚損傷,因此在取藥時,護士先用溫水沾濕后取下,同時觀察患者的皮膚情況,若出現紅腫等情況,即使外敷消炎藥水或藥膏。
③中藥足浴:足浴藥物由紫花地丁、蒲公英和連翹各30 g,馬勃、黃精、紅花和茯苓各20 g等組成。護士煎煮后,涼至水溫40℃左右為患者進行足浴,水量浸至患者踝關節以上5 cm。在患者睡眠前30 min進行足浴,1次/d,每次足浴時間30 min。
1.3 觀察標準
觀察標準主要包括以下2方面:①患者護理前后SNCV和MNCV的傳導速度。②患者的康復效果。康復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3種。其中顯效為神經傳導速度增幅大于5 m/s,或恢復至正常水平,肢體疼痛麻木等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為患者神經傳導速度增幅大于3 m/s,臨床癥狀如疼痛麻木等明顯改善。無效為患者神經傳導速度增幅在3 m/s以下,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為顯效和有效之和。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神經傳導速度檢測結果
神經傳導速度檢測結果,在護理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MNCV和SNCV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護理后再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康復情況調查結果
康復情況調查結果,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依次為79.49%和94.87%,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一種常見病,其致病原較為多樣,如患者體內長期的高血糖環境,可使肌體組織蛋白出現糖基化,糖基化后,可對外周圍神經的髓鞘結構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另外高血糖也可以增加葡萄糖向山梨醇的轉化過程,在山梨醇脫氫酶作用下,山梨醇進而氧化成果糖,從而增加細胞內的滲透壓等,均可以導致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發病后,癥狀表現如患者遠端肢體深部的刺痛或鈍痛等,尤其在夜間有所加重,下肢有襪套感覺等,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了較為明顯的影響。
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護理方法上,以往主要以西醫方法為主,但患者的康復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為了進一步提高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采取紅外線照射結合中醫的護理方法,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如在紅外線照射方面,其治療原理在于患者經890 nm波長的紅外線照射后,能夠使患者皮下組織的血細胞和內皮細胞中的血紅蛋白釋放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具有擴展血管的作用,從而加速患者的血液循環,提高神經傳導速度;穴位貼敷的原理在于穴位與臟腑息息相關。在對應穴位貼敷中藥后,憑借人體經絡這一途徑,可將藥物的刺激穿導致對應的臟腑中,改善經絡氣血運行和糾正臟腑陰陽,達到治療的目的;在中藥足浴方面,人體經過30 min左右的溫水足浴后,可以有效擴展足部血管,增加血液流速。因此,通過以上三者的有效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海燕.高頻超聲聯合肌電圖在2型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藥科學,2017,7(9):170-172.
[2] 崔瑾.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2):626-628.
[3] 晏玫.紅外線照射聯合足部護理干預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激光雜志,2014,35(8):10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