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吉龍
摘要 目的:探討腦梗死恢復期應用腦血通滴丸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腦梗死患者116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血塞通滴丸治療,觀察組采用腦血通滴丸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的各指標改善程度和總有效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腦梗死恢復期應用腦血通滴丸治療的I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 腦血通滴丸;腦梗死恢復期;臨床療效
腦梗死是f臨床常見的一類疾病,在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該類疾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患者度過急性期后,病情趨于穩定,但多數患者均存在一定的認知功能障礙,表現為偏癱、言語不清等,因此患者在恢復期應使用藥物進行治療。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腦梗死患者116例,探討在腦梗死恢復期中應用腦血通滴丸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腦梗死患者116例,根據治療方法進行分組。對照組(n=58)中,男38例,女20例,年齡58~75歲,平均(65.5±3.6)歲;其中合并高血壓的患者15例,糖尿病患者10例,冠心病患者24例;病程5~22周,平均(14.56±1.35)周。觀察組(n=58)中,男36例,女22例,年齡58~78歲,平均(65.9±3.1)歲;其中合并高血壓患者16例,糖尿病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22例;病程5~22周,平均(14.98±1.42)周。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方面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入院后經臨床診斷符合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梗死的78
中國社區醫師2017年第33卷第18期診斷標準,且經CT或MRI檢查,確定為腦梗死恢復期;②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和肢體偏癱;③患者及家屬對這次研究目的了解,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腦梗死急性期患者;②存在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③昏迷不能配合調查;④精神病患者。
方法:①對照組:應用血塞通滴丸進行治療,使用劑量20丸/次,每日早、中、晚各服用1次。②觀察組:應用腦血通滴丸進行治療,使用劑量4丸/次,每日使用4次,分別在三餐后半小時服用,睡前半小時服用1次。兩組患者連續服藥1個月。
指標觀察:在治療中觀察患者各項指標,其中包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MBI)、運動功能(MAS)、神經功能缺損程度(CSS)。
療效判斷標準:①經治療后,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判斷為顯效;②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各項指標均有明顯恢復判斷為有效;③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和指標均無明顯變化判斷為無效。總有效率=f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變化情況:治療前,兩組患者MAS、MBI、CSS等指標評分相仿,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有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各指標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9.66%,對照組63.79%,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腦梗死是由于動脈血管發生粥樣硬化,引發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腦組織出現缺血、缺氧,并出現局部組織壞死。該類疾病發生較急,病情進展迅速,臨床病死率和致殘率均較高。腦梗死在中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尤其在伴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和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患者中的發病率更高。
腦梗死在中醫學中屬于“中風…‘偏癱”“半身不遂”的范疇,主要的致病機理是本虛標實,臨床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腦血通是一種中成藥,活性成分是川芎總苯肽,是從川芎中提取出來的。該類藥物具有通脈絡、活血祛瘀的功效,應用于機體后,能明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延長凝血酶的時間,有效改善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同時能促進血小板解開集聚,增加局部組織血流量。通過將有效成分制成滴劑,使藥物進入體內后快速溶解吸收,有利于藥物在體內的釋放,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強臨床療效。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有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各指標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腦梗死恢復期應用腦血通滴丸進行治療,療效確切,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