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宏洋
摘? 要:本文主要圍繞“了”的用法進行日譯漢翻譯策略的探究。國內對于“了”的翻譯主要在英語領域中,日語中很少見到關于“了”的翻譯策略研究論文。本文主要運用奈達的動態對等理論,再結合一些翻譯法進行關于“了”的日譯漢翻譯策略探究,為中國日語學習者理解“了”的翻譯方法提出愚見。
關鍵詞:漢譯日;了1;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5--01
一、“了”的語法意義
對于“了”的語法意義,一般分為“了1”和“了2”,本文只涉及“了1”的研究。呂叔湘[1]認為“‘了1用在動詞后,主要表示動作的完成。”王維賢[2]也認為完成態的實質就是對某一時間來講,動作或變化已成為現實?!傲恕边€是實現體的標志,王還[3]認為任何動作性動詞都有“完成”問題,但只有能持續一個過程的動詞才有。竟成[4]也同意把“了”作為實現體的標志。“了”是“界變”標志,張犁[5]從認知角度解釋“了1”為界變的標志,歸納為:時軸性界變、時空性界變、性狀界變、視點性界變、評價性界變和態度性界變。大家對“了1”意義的爭論是十分激烈的。
二、“了1”與動賓短語
(一)動+了1+賓
這個結構中,“了”表示“動作完成,實現”。但由于“了”前動詞不同的類,或“了”后成分的不同,意義上有細微的差別。根據這些意義可以直接進行直譯法進行翻譯。例如:
1、表示說話時,動作已經完成,結束。
我去了他家。
わたしは彼の家に行った。
2、表示動作完成和完成后的狀態?!傲恕鼻盀閯友a結構詞,其中補語一般表趨向或結果。
我終于找到了他。
わたしはやっと彼のことを見つけった。
3、表示動作持續的時間量或動量。“了”后的賓語帶有時間、動量修飾語,或賓語是時量、動量短語。
從他錢包里拿了幾塊。
彼の財布から何元取り出した。
上述例句多數都是“了1”與動賓句式的組合。這種句式在漢語中表達往往表過去發生的事情,大多都是在發生之后回想起來進行回憶、陳述過去發生的動作,所以對應到日語時應該注意過去時態的把握,盡量直譯成過去式“た”的形式。
(二)動+了1+賓+動詞短語/后續小句
此結構里,“了”還是表示“完成”、“實現”。但不一定是已經完成的,還可以表示在將來完成的動作。此種類型大多可以使用“てから”句型進行翻譯,末尾為“た”時,表示此動作已經完成。末尾為“る”時,表示未完成或條件之意。
昨天他洗了澡才睡覺。
彼は昨日風呂に入ってから寢た。
兩個動作之間的先后關系也可以是一種假設。有時候,含有前一動作是后一動作實現的前提條件之意。
三、“了1”與動詞、趨向動詞
(一)動詞+了1+動詞
這個結構里的“了”也表達“完成”、“實現”意,但 “了”處在動詞拷貝結構中,整個結構表達動作的時間短,有的帶有“嘗試”義。可用“みてから”這種句型來翻譯此類句式。
他看了看石頭,……便跑走了。
彼は石を見てみてから、走り出した。
(二)動/形+了1+趨向動詞
馬上吃了起來。
すぐ食べてきた。
從上述例句中我們不難看出普通動詞“動+了+動”表示這個動作之后還有其他動作將要發生,這個結構中的“了”表示動作“完成”后某狀態開始出現??勺g為“てきた”型,因為有趨向動詞的存在所以“了”表示動作的完成。
四、“了1”與數量詞
(一)動+賓+動+了1+數量
我教書教了二十年,深知其中甘苦。
わたしはもう20年も教えたんだ。この中の辛さはよく知っている。
(二)形+了1+數量
1、表示有了變化,說明變化的量。這種變化發生在過去某時段。
電源顯示燈只紅了一會兒。
電源のライトは少しだけ赤が続いた。
2、表示事實和心理上的預期產生了差距,事物的狀況偏離了標準。
這水果貴了一點。
この果物少し(だけ)高い。
此結構中的“了”表示動作完成和完成所用的時間、量。這種結構對動詞起了強調作用,并且“了”后通常都有后續語。一般可譯為“…も/だけ”的形式,表示對后面數量詞的強調,表示自己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所達成的事很有意義,對此深有感慨。
五、結語
經過上述可以得知,針對不同“了1”的用法可以有比較適用的日語句式與之對應。國內對于“了”翻譯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英語翻譯領域,而且大多數日語學習者對于“了”的用法只停留在過去式這個時態的劃分上,這大大地限制了中文在翻譯成日語時豐富多彩的表現風格。本文在系統的研究了“了1”的用法和分類后,逐一對每種類型進行句式探究,得出較為適合的翻譯句式,為今后“了2”以及“了liao”的研究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以求更系統完善關于“了”的翻譯體系。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商務印書館,1980.
[2]王維賢.“了”字補議[J].《語法研究和探索(五)》,1991.
[3]王還.再談現代漢語詞尾“了”的語法意義[J].《中國語文》,1990,(3).
[4]竟成.關于動態助詞“了”的語法意義[J].《語文研究》,1993,(1).
[5]張黎.“界變”論——關于現代漢語“了”及其相關現象[J].漢語學習,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