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文海
減刑假釋作為整個刑罰執行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調動再犯積極改造,認真悔改有著巨大的鼓舞作用。所以,強化檢察機關對減刑假釋案件的職能監督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有實際意義。所以,筆者對完善檢察機關對減刑假釋的職能作用有以下的構建:
一、統一減刑假釋計分考核標準
我國現階段對于減刑假釋申請標準是依照《刑事訴訟法》、《監獄法》、公安機關的相關規定以及最高法最高檢的司法解釋和相關規定。但是由于法律條文的概括性,導致各個地方的減刑假釋計分考核制度大相徑庭。例如:第一,“確有悔罪表現”。這僅僅是一個形式上的表述,在實質上,各個刑罰執行機關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認為只要罪犯老老實實服刑就是悔罪表現,有的卻認為在認真服刑的同時還得其他有良好的表現,而不僅僅是將刑期熬滿而已;第二,“積極參加勞動,努力完成勞動任務”。對于一個服刑犯來說,參加勞動,完成任務是其接受改造的一個部分,而不能作為申請減刑假釋的依據,只能作為在申請減刑假釋時檢察機關或者法院的一個參考的部分。第三,“減刑假釋不至再危害社會”。此項是一個很大的法律漏洞,對于大多數罪犯來說,他們都屬于故意犯罪,雖然接受了一定的身體和心理上的改造,但不能保證其不再犯罪,不再危害社會。而法律條文上僅僅敘述“不再危害社會”過于原則化,沒有詳細的說明,這給與了執行機關很大的裁量權,造成了檢察機關在法律監督上的真空化。所以,為了完善減刑假釋的監督,在立法上需要給各個執行機關一個統一的標準,對于影響重大的計分標準需要細化,對于沒有法律依據的標準需要立法支持,或者予以廢除。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駐監檢察機關在監督相關材料時法律上的依據。
二、完善駐監檢察機關的職能構建
(一)變靜態監督為動態監督
新的《刑事訴訟法》規定了檢察機關對減刑假釋案件具有同步監督的職應當能。那么,駐監檢查員改變以往的工作形式,革新工作觀念。避免“足不出辦公室”的現象。駐監檢察機關是檢察機關監督減刑假釋案件的最前線,至關重要。駐監檢查員必須做好記錄,對每一位符合申請減刑假釋的罪犯都有著相應的、完整的日常表現記錄。以防止出現審查時只能根據執行機關提供的材料判斷罪犯手否符合申請減刑假釋的尷尬。
(二)駐監檢察員需恪守本職
減刑假釋制度是一種改變服刑犯人身自由的制度,對服刑犯具有重大的人身利害關系。所以,一些服刑犯或者其家屬為了早點或者在不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得到減刑假釋的機會,就會千方百計的利用各種手段去賄賂刑罰執行人員以及駐監檢查員。此時,駐監檢查員不僅要保持自身的純潔性,更要時刻監督服刑犯的違法行為和執行人員的瀆職行為。絕不能因為“人情關系”而有失公允。對于已經出現的違法法律法規的減刑假釋申請,應當堅決的予以駁回,并向檢察機關提出糾正意見。
(三)充實駐監檢察制度
我國的駐監檢察基本上是以辦公室或者辦事點的形式存在,在人員、制度、資源、法律保障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要想將減刑假釋監督制度完善到位,強化駐監檢察制度主體建設很重要。
1.建立正常的檢察員輪崗制度
現今的駐監檢查員大多數是沒有經驗的“新人”,或者是即將要退休的“老人”。這無形的就降低了檢察機關對減刑假釋源頭監督的側重性,作為對減刑假釋活動檢查監督的最前線,檢察機關應當建立正常的人員輪崗制度,讓有經驗有能力的檢察員頂在檢察監督的前線,在人力物力上積極支持與配合,真正發揮駐監檢察機關的司法職能。
2.創新駐監監督方式
根據筆者查閱資料得知,現階段駐監監督方式大多數還停留在審查書面材料的審查,動態同步監督還沒有得到推廣與實施,這無疑會讓檢察機關出現信息不對稱,監督滯后的局面。所以,需要加強信息現代化建設,實現與執行機關監督系統聯網,發揮網絡實時同步作用,實現動態同步監督。
三、完善檢察機關庭審監督的職能構建
(一)打破固有的庭審程序
根據筆者查閱的資料,目前審理減刑假釋案件的程序大致為:合議庭由審判長、審判員或者人民陪審員組成,監獄作為減刑假釋提請人派員參加審理,檢察機關一般派駐監檢查員出庭。如有必要,才會要求申請減刑假釋的罪犯出庭作答。接著便是審理的程序:合議庭先聽取監獄代表宣讀減刑假釋建議,并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駐監檢查員發表監督意見,罪犯作最后陳述,法庭當庭或擇期宣判。乍一看,庭審程序很完整,但是,仔細看看庭審程序,簡直就是開“茶話會”的模式,并且忽略了兩個最重要的當事方——罪犯以及檢察機關。所以筆者認為應當由罪犯自己向法庭提出減刑假釋申請。
當前,減刑假釋申請都是由執行機關代為向法庭提出,且一并提出自己的建議。這種申請方式很難表達出罪犯的真實情況,更重要的是隔離了罪犯對自己申請的知情權。也使得執行機關在此處有很大的操作性,不益于檢察機關的監督。此外,由罪犯自己提出申請,更可以打破現階段法庭“流水線式審批”的庭審結構。借以強化檢察院的檢查監督職能。
(二)檢察機關明確自身的監督職能及地位
簡單地說,檢察機關在庭審時應當有明顯的對抗性。執行機關提出給予減刑假釋的建議、法院作出不準或者準予減刑假釋的判決,在這些方面檢察機關都應當有著己方清晰、明確的觀點。檢察機關是一個獨立的司法機關,不能成為執行機關的“朋友”。就目前司法實踐來看,減刑假釋庭審中,檢察機關很少有證據出示、舉證、質證、辯論等庭審的基本活動,對執行機關的減刑假釋建議甚少提出異議。整個法庭成了執行機關的“一言堂”。所以檢察機關需要明確自身的職能,在庭前充分調查取證,在庭審中積極參與,堅持自己的監督職能,在法庭上充分的表達出監督意見,甚至提出合理的、獨立的法律請求。以實現檢察機關在庭審時的靜態監督向動態監督縱深。
(三)擴大檢察機關對減刑假釋制度監督的權力
我國憲法規定檢察機關是我國唯一的法律監督部門,但在權力賦予上略有小氣。第一,駐監檢察機關一般是派出機構,級別屬于基層檢察院一級,而減刑假釋案件的審理一般都是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在級別上檢察機關在庭審時就會出現不同級,監督難,糾錯難的局面。其次,檢察機關對于執行機關送達的減刑假釋材料審查發現有不當的,僅僅可以提出糾正意見,而才不采納就是執行機關的事,這種沒有強制力的監督方式無法達到真正的司法公正和實現監督職能。所以,應當擴大檢察機關在減刑假釋活動中的監督職權。
參考文獻
[1] 趙罡.完善減刑假釋檢查監督機制研究[J].經濟與法, 2011(1).
[2] 高貴君.減刑假釋制度的若干問題與完善對策[J].中國審判新聞月刊,2009(4).
[3] 王忠瑞.刑罰變更執行同步監督探索與應用[J].中國檢察官,2014(6).
[4] 董坤.檢察機關減刑假釋同步監督的路徑化構建[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