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男
摘 要:中華民族有著歷史悠久的文化資源,蘊含著豐富的政德思想,對當下領導干部政德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領導干部政德建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堅持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堅持融會貫通,堅持批判繼承的原則。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干部;政德;原則
我們黨對領導干部的政德建設始終高度保持重視。2018年3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面對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堅持這一標準,將有效的提高領導干部拒腐防變和治國理政的能力,從而達到建設一支高品德、高素質干部隊伍的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不同場合多次闡述提升領導干部政德非常重要,同時,總書記認為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濃厚的為政之德理念,可以為當下的政德建設提供啟示。他倡導領導干部應該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來提升自己,以此來磨煉共產黨人堅定的意志、提升其對道德的認識、增強黨性修養、以自身崇高的品德去感染身邊的民眾,以自身的影響力去贏得人心、凝聚人心。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近年來,傳統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得到重視,學術界掀起了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的熱潮。對此,我們首先需要厘清一個基礎性、方向性的問題,即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之間存在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他說:“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學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與弘揚者。”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須立足于中國國情,須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汲取營養成分,這樣才能使馬克思主義符合中國的實際發展,發揮其特有的光彩。另一方面,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中國人民族艱苦奮斗、不惜用生命的代價所證實的正確理論,因此,在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領導干部政德建設中,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
二、堅持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
中華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其中有些基本的內容并不只適用于當時的社會發展,甚至經歷了數千年的歲月沉淀后,對當下的社會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比如儒家學說中因材施教的思想,意思是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而制定不同的方法來教授,從而發揮了學生的長處,彌補其短處,尊重了個體存在的差異性,這種思想直到今天仍有價值。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都經得起時間的驗證。有些傳統文化,是適應古代社會發展的,與當下社會的發展所提倡的理念不符,這需要我們在堅持其基本精神不變的情況下,對其內涵不斷的調整、擴充,甚至賦予其一個新的內涵。正如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傳統文化是在中國古代社會產生并發展的,距離現在已經有了幾百甚至幾千年的歷史,要做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還需注意進行甄別分辨。如今的社會,時代在不斷的發展,因而傳統文化也應順應時代的發展,不固步自封。比如,傳統文化中的“忠”思想,在儒家思想里“忠”代表著包括忠于君主封建等級思想的內容,這與今天的“忠”不同,隨時代的發展,其倡導的基本精神沒有改變,但內涵在不斷發展。現在的“忠”代表的則是盡忠職守。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忠即忠于人民,忠于祖國。再比如 “禮”,在古代,“禮”是作為鞏固等級制度的存在。隨著社會的發展,“禮”的內涵發生了調整和變化,在今天主要是指一種交往禮儀,一種尊重的態度,文明的舉止。因此,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領導干部政德建設,應注意分辨并把握傳統文化,對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做出符合社會變化的合理闡釋。
三、堅持融會貫通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領導干部政德建設,不應該固步自封,閉關自守,而要吸收人類一切的優秀文明成果。習近平說:“對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我們都應該采取學習借鑒的態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雖然中外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性,但是,也有一些文化具有共同的特征。比如對誠信的推崇,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等,這些文化無論在中外都受到贊揚。我們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并不是完全杜絕外來事物,杜絕西方社會的所有文化,相反,我們應該分析西方文化受歡迎的原因,善于發現并從中獲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經驗,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參考。政德建設是為了塑造領導干部的高尚人格,從而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將優秀傳統文化更好的融入到政德建設,不應孤芳自賞,應做到融會貫通,從而使優秀傳統文化更好的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堅持批判繼承
目前,對待傳統文化持有兩種態度,一種無限夸大了傳統文化的作用,認為中國要想走出道德滑坡一系列問題,必須依靠傳統文化的力量;另一種是認為傳統文化是傳統社會的產物,符合當時封建社會的發展,不適用于當下的社會,中國要想發展,必須完全摒棄。這兩種看法都是完全不對的。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領導干部政德建設,不能原封不動、完全照搬傳統文化,畢竟傳統文化出自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古代社會,其內容中必然有一部分是不符合當代社會甚至于阻礙社會發展的,對于這些內容我們肯定是毫不猶豫的拋棄。而另一種觀點只會讓人們逐漸忘掉歷史,缺乏弘揚中華文化的使命感和認同感。因而對待傳統文化,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否定觀,既有所批判又有所繼承,理性的對待。由此可見,傳統文化中有精華同時也有糟粕,要認真分析,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應良莠不齊的完全采用。既不能因要弘揚傳統文化,就將其無限的夸大;也不能看不見其精華就全盤否定,徹底割舍,應堅持批判繼承的原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領導干部政德建設時,融入的自然是精華部分,是有利于領導干部提升道德素養的部分。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5.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