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摘 要:當前各類高校已經開始逐漸提高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由于排球難度適中,并且有較高的趣味性,所以能夠成為學生提升體能的重要運動之一,但是在很多高校排球教學中存在嚴重問題。基于對高校排球教學活動開展現狀的了解,結合對目標導向模式核心觀念的研究,文章指出了目標導向模式在排球教學中的應用方案設計,并提出具體的應用措施,以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目標導向教學模式;高校體育;排球教學
目標導向模式是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相關素質制定課程學習目標,以該目標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模式。由于排球運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對抗性,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競爭心理,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授課過程中,所以在排球教學中,可以充分應用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開展排球運動。
一、高校排球教學活動的開展現狀
當前的高校排球教學中存在一些嚴重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以下方面:(1)教學模式陳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只單純注重對排球相關的理論知識講解,忽視了學生的實踐過程,這種方式既無法讓教師通過實踐加深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同時也不能發揮教師應有的動作糾正等功能,最終讓學生失去對排球的學習興趣,降低了課程的開展效果。(2)個性化課程開展效果較差。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很大差別,要提升排球的教學效果,開展個性化教學模式很有必要。但是在當前的高校排球教學中,大量教師只應用一套教學體系對學生進行指導,導致不同學生對排球教學的接受效果有很大區別,降低了排球的教學效果。
二、目標導向模式在高校排球教學中的應用方案設計
(一)整體目標設計
對于高校排球教學來說,整體目標從結果上來看為加深學生對排球的了解程度,同時讓學生能夠有效開展排球運動,所以在排球教學活動中,整體目標包括兩方面內容:(1)教學中的理論目標。理論目標包括多種內容,這些內容包括排球的基礎知識、排球比賽知識以及排球訓練方法等,教師需要采取合理措施讓學生了解這些知識。(2)實踐目標。實踐目標包括學生的擊球、攻防能力等方面,排球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學生需要具備基本的實踐能力。
(二)單元目標設計
在排球教學過程中,顯然無法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全面了解理論體系和具備實踐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整個教學過程劃分單元。對于單元目標的設計來說,需要以整體目標為基礎,根據課時分配單元,并通過各類單元目標對整體目標進行填充。例如在劃分單元目標時,該單元的理論目標可以為排球比賽規則,實踐目標為讓學生學會擊球,該單元包含四個課時,在該單元完成后,讓學生學習排球訓練方法和攻防方法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夯實學生對各類排球知識的基礎,提升教學效果。
(三)課堂目標設計
課堂目標是單元目標的填充內容,由于單元目標的完成過程會包含多個課時,所以教師需要對課堂目標進行合理設計。對于排球教學過程來說,由于課堂中的信息量最多,故而教師需要在對課堂目標進行合理劃分的基礎上,通過授課過程完成這些目標。需要注意的是,課堂目標的設計過程需要有較強的階段性,并且不同的課堂目標需要有很高的銜接性,從而讓學生能夠實現對各類課堂知識的合理應用。另外通過提升課堂目標的銜接性能夠讓學生潛移默化中將這些目標進行融合,充分提升了教學效率。
三、目標導向模式在高校排球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一)建設小組性的教學體系
由于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很大差別,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授課目標,教師需要在授課過程中開展個性化的教學體系,要達成這一目的,幫助學生建設學習小組是一個極具科學性的措施。在建立小組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先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深入了解,可以在正式授課前讓學生進行體能測試,將身體素質相似的學生投入到同一個小組中。在正式教學時,根據小組中成員的整體身體素質合理開展教學活動。例如某教師的排球課中有30名學生,在開展前,教師對學生的100m跑和引體向上成績進行分析,最終將這些學生分為5個小組,命名為A組~E組,其中E組學生身體素質最差。在教學過程中,按A組~E組的順序增加實踐目標的講解時間,同時按該順序增加小組成員的實踐時間,加深這些小組成員對實踐了解程度的同時,也幫助學生進行體能鍛煉,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排球運動中。
(二)提高教師素質
通過第一章內容可以發現,在應用目標導向模式進行排球教學時,教師需要能夠正確區分并設定整體目標、單元目標以及課堂目標,這就要求教師除了需要對教學大綱有深入了解,還需要能夠結合學生的整體素質進行目標設定,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該模式對教師的個人素質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在今后的體育教學改革中,學校方面需要加強的對教師的培養,讓教師提升自身素質。同時學校還可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對教師素質進行研究,并且考核結果需要與績效制度掛鉤,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教師主動提升個人素質。考核內容可以從教學大綱了解程度、各類目標劃分情況以及教學效果等多方面進行,實現對教師素質的全面考察,并能夠讓教師更好地補足自身劣勢。
(三)提高目標銜接性
要能夠將目標導向教學模式有效應用到排球教學中,教師需要能夠提升各類目標間的銜接性,但是對于各類目標來說,課堂目標是整個目標體系的完成基礎,所以在課堂目標的劃分中,需要保證對該目標的科學劃分。例如某單元目標為讓學生了解排球比賽規則,同時讓學生學會擊球,單元課時為4課時。在課堂目標設計中,第1課時的理論目標為講解排球比賽的得分和失分規則,實踐目標為擊球、顛球的手勢變化,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擊球訓練,第2課時為球體的觸網規則,實踐目標為讓學生學會發球。第4課時為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同時當發現學生的動作不規范時,需要指導學生糾正動作,防止學生在進行排球運動中,由于不規范的動作受到運動損傷。
(四)增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排球作為一項有很強競爭性的體育運動,各類理論知識需要向實踐過程服務,對于教師來說,要提升對學生的教育效果,除了需要應用目標導向模式讓學生加深對理論目標和實踐的了解與踐行程度,還需要將這兩個目標進行有機融合,讓學生利用學習到的理論指導自身的運動過程,所以在設計課堂目標時,需要建立理論與實踐的一一對應體系。例如在課堂目標設計時,實踐目標為讓學生學會攻防,所以在理論目標的設計中,內容可以為排球比賽中的攻防規則,或者攻防過程中如何保證自身安全。對于攻防規則,具體的內容可以為學生的身體部位能夠觸碰球網、該過程中球體能否觸碰球網等,對于保證自身安全,具體內容可以為控制隊友和對手的間距、起跳時間等。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學生可以應用理論知識引導實踐過程,并通過實踐過程驗證相關理論,讓學生能夠同時加深對這兩種內容的印象。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的高校排球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方法落后、個性化教學體系建設不完整問題,導致排球的教學效果很差,而目標導向教學體系能夠最大限度解決這些問題,提高教學教學效果。在該模式的具體應用過程中,可以通過提高教師素質、建設小組學習體系、提升各類目標銜接性以及增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性達成目的,從而讓高校的排球教學獲得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玉鑫.高校排球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設計思路探討[J].運動,2014(07):91-92.
[2] 陳向.探討高校排球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設計與構建[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3):408+413.
[3] 于飛.高校排球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設計與構建[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4):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