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雁
摘 要:近年來,“漢語熱”的不斷升溫催生了漢語國際教育這一新興專業,加快了漢語走向世界的步伐。作為文化教學和傳播的有效途徑,其核心是語言教學,但也不可忽視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合理有效的在漢語國際教育中滲透文化教學與傳播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分析漢語國際教育中文化教學與傳播的意義及現狀基礎上來探討如何在漢語國際教育中傳播中國文化。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文化教學;文化傳播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快,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中國逐漸成為各國留學生向往的留學目的國。而想要了解一個國家,就必須要了解這個國家的語言以及語言所蘊含的文化。“漢語熱”催生了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漢語國際教育是面向外國人,教授漢語和中華文化,因此具備了讓“世界理解中國,中國了解世界,世界接受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特殊社會功能。”“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有助于漢語學習者的中文學習,以及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一、漢語國際教育中文化教學與傳播的意義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文化是“由社會的生產關系所產生出來的物質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質文化,由社會的生產關系所反映出來的意識形態,如法律、政治、藝術、哲學,便叫精神文化”。而對文化廣義的定義就是“人類一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
(二)漢語國際教育中文化教學與傳播的意義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對對外漢語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1)語言既是文化的一種載體又是文化的積淀。因此,要真正掌握一種第二語言,單學語言本身還不夠,還必須同時學習該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即目的語文化或第二文化。(2)第二語言教學要培養的能力實際上是指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需要以跨文化交際學的理論來指導語言的教學。(3)外國學習者都會有了解中國社會和文化的需求。尤其是來華漢語學習者,他們生活在漢語背景中,衣食住行都與漢文化息息相關,為了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就必須了解中國文化。所以說對外漢語教學離不開文化教學,對外漢語教學必須以一定的文化學理論為理論基礎。
由此可見,文化教學與傳播對于漢語國際教育來說意義重大,必須重視起來。
二、漢語國際教育中文化教學與傳播的現狀
(一)文化教學的界定問題
對外漢語教學中要不要開展,開展什么樣的以及如何開展文化教學,一直是學術界備受爭議的問題。不過大多數人還是認為對外漢語教學應該以語言教學為核心,文化教學為輔,文化教學服務于語言教學。盡管大家觀點立場各異,但對外漢語教學中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緊密結合的初衷卻是一致的。
(二)文化教學與傳播的形式單一
文化滲透體現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中。而對于外國學習者來說,這些顯而易見的文化現象他們大多是通過網絡電視、書籍、別人介紹等方式獲得;也有的是通過課上老師講解來了解,而教師多采用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方法來進行常識性的介紹。這樣單一的文化教學與傳播方式不僅不利于漢語學習者了解中國文化,還會造成一種每天都在接觸卻不知道是中國文化的現象。這會大大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師隊伍素質問題
由于“漢語熱”不斷升溫,每年都有大量來華留學生來中國學習漢語,中國也會通過孔子學院這座橋梁向世界各國輸送大批漢語教師。而他們了解中國文化重要的途徑是課上老師講解。這很有可能造成原本不是專門研究文化的老師也被安排上文化課的現象;此外,通過漢辦選拔的漢語教師可能也會因為考試形式單一等問題造成自身專業知識能力等方面欠缺的問題。
三、漢語國際教育中文化教學與傳播的內容及策略
(一)漢語國際教育中文化教學與傳播的內容
文化所包括的內容是復雜多樣的。五千多年的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精華也有糟粕。在面對文化差異時,我們應該求同存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在傳播中國文化時,也應該有所選擇:在介紹傳播精華部分的同時也應該根據教學需要,選取適當的角度批判性的介紹糟粕部分。
文化具有時代性,文化是時代的產物。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都需要展示給世界。在漢語國際教育中,對于傳播傳統文化還是現代文化,有兩條原則可以參考(朱瑞平,2006):第一,介紹傳統文化應以那些對現實仍有意義或重大影響的觀念、習俗等為主,這些傳統文化被證明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內容,比如名勝古跡、禮儀習俗、審美觀念、傳統節日等。第二,以現當代為主。歷史的輝煌永遠屬于過去,立足現在,面向未來,是所有民族、國家最現實的基點。
(二)漢語國際教育中文化教學與傳播的策略
漢語國際教育中語言教學離不開文化教學。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學習不同文化,在不同學習階段適當介紹相應的文化內容,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如在入門初級階段學到“打招呼問候”時,可以適當介紹中國人打招呼的方法及蘊含的文化。此外,在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也要提倡不同文化間的平等交流,促進多種文化共同發展。
四、結語
漢語國際教育中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互滲透,語言教學是核心,而文化教學也不容忽視。因此,在傳播中華文化過程中,我們應該選擇外國學習者實際需要的、優秀的中化文化進行傳播。在傳播中化文化的同時,也應該借鑒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各種文化相互交流借鑒、共同發展,從而推動漢語國際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 李劍恩.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文化傳播[J].語言文學研究.
[3] 朱瑞平.漢語國際推廣中的文化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