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
摘 要:文章首先主要從廣義的信托組織(即互聯網組織)概念出發,闡述信息社會最基本的經濟組織即是信托組織,指出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互聯網組織或信托組織,就是人類社會組織發展的新起點。
關鍵詞:信托組織;信息社會;互聯網思維
組織的本質,是人類社會為了解決延續、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問題,解決在個人能力的有限性與個人和社會需要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而采取的措施,是人類利用不同資源(包括人類自身、人類所創造的知識科學技術,以及自然資源,例如人力資源、資本、科學技術知識、生產工具、土地等)的方式。信托組織(即互聯網組織)聚集資源的規模、速度、聚集資源的范圍是史無前例的。
一、人類社會的三次組織革命
人類社會經歷了如下三次組織變革。
組織形態的第一階段:家庭組織階段
組織形態的第二階段:公司組織階段
組織形態的第三階段:信托組織或互聯網組織階段
信托組織形態的第一級,在目前來講就是大家普遍所說的互聯網組織形態。這是人類社會組織系統第三次具有里程碑性質的發展、進化。
信托化組織就將同時具有兩種作用:對農業化組織生產方式、工業化組織生產方式進行并行的重構、改造。
信托組織、互聯網組織,和作為農業社會的基本組織家庭和家族,以及作為工業社會基本組織的企業和公司相比,從質上講它們之間的功能、層次的不同,從量上講,是它們之間在規模、標識、流、模塊等方面的不同,作為一種組織形態,就是以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基礎和前提,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通過聚集的方式,通過意識自治、權利重構、流、模塊、信用增級等手段,以提升人類社會組織系統的效率、降低組織系統的運行成本、提高人類社會組織系統的流動性,從而降低組織系統的風險。這樣也提高了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實際上就是對經濟系統進行了調節。
根據組織進化的階梯,信托作為一種組織的核心功能是增加了整個人類社會組織系統的流動性,通過流動性的提高,進而降低組織系統的運行成本,提高組織系統的效率,也間接地提高了整個組織系統的公平性。
信托組織、互聯網組織將越來越會成為信息化社會的基本經濟組織、主流經濟組織和高端經濟組織。
當人類進入信息社會、知識社會的時候,其主流組織方式就應該是以互聯網為技術表現形式、以共有制為所有制表現形態、以信托為法律表現形態的信托或商事信托以及它們各種各樣的變形或衍生形式,當前,我們稱之為平臺公司、生態圈公司的互聯網組織方式。
二、信托組織:信息社會最基本的經濟組織
信托組織是指以信托法等相關法律為基礎,按照信托法等相關法律的要求注冊的,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經濟組織。它利用信托的基本原理,包括信托的多樣性、同態性、邊界性、層次性、隨機性、約束性、運動變化性、穩定性等八種特性,以及信托作為一種共有制的特征,信托的七個要件等,以信托法為法律基礎和標識,整合、聚集不同的資源,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組織上的貢獻。所以,還會出現各種行業性質的信托組織、互聯網組織,例如醫療信托組織或互聯網組織、供應鏈信托組織或互聯網組織等。這是復雜系統必要多樣化定律在組織方面的表現。
從某種意義上講,互聯網與共有制、信托、復雜體統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ヂ摼W公司實際上是利用了信托、復雜系統、共有制的原理,在新的技術條件下,人類社會進行資源配置的新的、革命性的方式,是一種組織的革命。從系統的角度看,互聯網公司是一個復雜系統。從控制論的角度看,互聯網公司主要是一種分布式組織,特別是與以前的托拉斯、公司等相比。從所有制的角度看,互聯網公司是共有制組織。因此,互聯網組織=信托組織
三、信托組織:人類社會經濟組織發展的制高點
信托組織聚集資源的能力是一個新的高度,信托組織在時間、空間等方面要大大優于傳統的組織形態。信托組織,作為一種組織形態,其組織能力,即聚集資源的能力是人類社會組織方式的一個新高度。
(一)時間維度
從時間維度認知互聯網組織、信托組織的特征,就是它們的成長速度、聚集資源的速度是工業社會基本經濟組織和農業社會基本經濟組織所無法望其項背的,差距是數量級級別的。
信托組織、互聯網組織自身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快速發展起來了。信托組織、互聯網組織成長的速度要遠高于傳統的組織形態。信托組織、互聯網組織成長的速度和工業社會中企業、公司相比,是數量級之間的差別。正像2014年11月8日接到一則微信的顯示:”今天阿里巴巴的市值首次超過通用電氣公司(CE)。愛迪生及其后人花了122年的時間做到的規模,馬云和成千上萬的敗家娘兒們只用了15年的時間就實現了”。這是一種人類社會經濟組織數量級的差別。這種現象在工業化社會初期也常常出現,就是公司創造的財富的速度是農業社會經濟組織創造財富的十倍以上,是數量級的差別。信息社會的典型經濟組織與工業社會典型經濟組織之間的差別就是數量級之間的差別。
(二)空間維度
從空間維度認知互聯網組織、信托組織的特性,就是它們聚集資源的規模、聚集資源的范圍是工業社會基本經濟組織和農業社會基本經濟組織所無法望其項背的,差距是數量級級別的,另外,互聯網組織、信托組織的復雜程度、功能的多樣性、層次的多樣性等,也是工業社會基本經濟組織和農業社會基本經濟組織所無法相比的。
四、信托組織的法律基礎及完善
信托作為一個組織存在,其最根本的法律基礎是信托法。當然也還包括家庭、企業、公司、反壟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從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的角度,信托法等是信托組織聚集和邊界生成的機制,它們規定了信托組織聚集資源的規則,規定了信托組織生成邊界的條件和范圍。
如果一個信托組織真正遵循和表現了共有制、復雜適應系統、信托、互聯網的基本特征,那么反壟斷法應該對其是不應該有實際意義的,至少不會像對企業,特別是公司的約束那樣還應該圍繞信托法建立一整套與之相適應的法律體系,與信托組織有關的法律法規有待制定、完善和優化。
信托組織對于現在的我們是一個全新的事物、組織形態,是一個發展中的事物、組織形態。就像工業化社會初期有關企業法、公司法不存在、不完善等一樣,目前與信托組織有關的法律法規也有很多不存在、不完善,這需要在信托組織發展過程中不斷制定、完善和優化。
五、信托組織的共享意識及互聯網思維
在信息社會或互聯網社會中,通過協同共享已接近免費的方式分享綠色能源和一系列基本商品和服務,在互聯網上,協調生產和共享消費,例如,維基百科、谷歌翻譯和慕課。這是最具生態效應的發展模式,也是最佳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
共享意識是信息化社會、知識經濟、網絡經濟、信息經濟社會經濟組織最根本的特征。在工業化社會中,包括在農業化社會中,不是共享的意識、共享的事例不存在,而是說共享的意識、共享的事例不是工業社會和農業社會的主流,正像羅絲教授所指出的,也存在著”共享的喜劇”。在信息化社會為什么共享就是一種主流意識呢?那是因為,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人們可以去共享、分享,存在著共享、分享的客觀條件。另外,信息化社會是以知識為創新主體的社會,知識的特性本身就存在著共享、分享的天然基因。知識的占有不像物質、能量的占有,在你擁有的時候別人就不可能擁有了,是恰恰相反。
共享意識是互聯網思維的內在要求。不是因為有了互聯網,才有了互聯網思維,也不是只有互聯網公司才有互聯網思維。真正的互聯網思維是對傳統企業價值鏈的重新審視,體現在戰略、業務和組織三個方面,以及供研產銷的各個價值鏈條環節中。并且將傳統商業的”價值鏈”改造成了互聯網時代的”價值環”。
新組織,互聯網組織或信托組織,就是人類社會組織發展的新起點,我們需要自我覺醒、自我完善、厚積薄發,自覺運用互聯網思維,充分認識到信托不僅僅是中國金融趕超西方的最佳突破口,更是從組織上趕超西方的最佳突破口。
參考文獻
[1] 陳建超,朱曉林.互聯網金融下的信托創新[J].當代金融家,2015(09):82-85.
[2] 陶鵬文.我國信托業轉型發展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
[3] 沈九霞.互聯網信托的創新方式及其風險[J].商,2016 (08):193
[4] 王婷婷,張歡.關于中國式家族信托模式研究——基于互聯網金融在信托業中的運用[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78-82.
[5] 王婷婷,張歡.供給側改革形勢下推進信托業轉型發展研究[J].西南金融,2016(04):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