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枝錦 吳平財
(海口市中醫醫院內鏡室,海南海口570216)
林某某,男,33歲,快遞員。2017年12月20日初診。
主訴“解黑便12h”來診。平素喜喝碳酸類冰鎮飲料,且三餐進餐無定時,本次因12h前飲冰鎮紅茶后出現解黑便3次,無嘔吐,伴上腹部隱痛,口干,頭暈,無心悸、氣促。患者近2年來有胃痛病史,無黑便及嘔血史,未行電子胃鏡等相關檢查。查大便隱血試驗提示大便隱血(++++),血常規血紅蛋白濃度正常。T 36.6℃,P 78次/min,R 14次/min,BP 117/75mmHg。行電子胃鏡檢查,提示十二指腸球部前壁大彎側可見一大小約0.6cm×0.4cm深潰瘍,予生理鹽水沖洗后可見活動性滲血,告知患者家屬,經同意后予1∶10000腎上腺素注射液于潰瘍周邊局部分點注射,黏膜變蒼白,術程順利,觀察1min未見活動性滲血。患者蘇醒后,建議住院進一步診治,患者以無醫保報銷、經濟拮據為由拒絕住院及門診抑酸、止血等輸液治療,要求中醫診治。反復溝通并簽字后,同意予3劑中藥口服,并要求患者及家屬密切觀察病情,隨時返院就診。舌淡苔白,脈右關脈中取緊,左關脈中取弦,雙尺脈沉取有力。診斷:血證(便血);辨證:脾胃陽虛、血失統攝;予黃土湯加減以溫陽健脾、攝血止血。處方:
赤石脂(包煎)10g,茯苓10g,炒白術10g,炮附子10g(先煎),干姜5g,柴胡10g,黃芩5g,炙甘草10g。3劑。水煎300mL,分2次涼服,每日1劑。云南白藥1瓶,每次0.4g隨中藥沖服。
12月23日二診:復診當日晨起解黃色軟便1次,上腹部隱痛緩解,無口干、頭暈,再守上方24劑。
2018年1月10日三診:患者無明顯腹痛,大便成形、色黃,日1~2行。予停服中藥,囑患者禁食寒涼,飲食規律,1月后復查電子胃鏡。
停藥后1個月復查電子胃鏡提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瘢痕期,幽門螺桿菌快速尿素酶試驗結果陰性。
按語:患者系青年男性,2年來有胃痛病史,平素飲食不規律且喜冷飲,中焦脾胃陽氣受損,虛寒內蘊,此次發病有飲冷誘因,致使脾胃虛寒、血失溫攝而出現便血,治療以溫陽健脾、攝血止血。黃土湯方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方中以灶心土為君,灶心土色黃,故方名為黃土湯,灶心土又名伏龍肝,其味辛,性微溫,具有溫中燥濕、止嘔、止血之功效。因我院無灶心黃土,故用赤石脂代替。赤石脂為硅酸鹽類礦物多水高嶺石土的一種紅色塊狀體,其味甘性溫,歸脾、胃、心、大腸經,具有澀腸、收斂止血、收濕斂瘡、生肌功效。赤石脂與灶心黃土性味、歸經、功效均相近。方中白術、附子溫脾陽而補中氣,助君藥以復統攝之權為臣;出血量多,陰血虧耗,而辛溫之術、附又易耗血動血,故用黃芩清熱止血為佐;甘草調藥和中為使。因患者虛寒明顯,故去生地、阿膠以防滋膩礙陽,加用茯苓健脾,柴胡疏肝。諸藥配合,寒熱并用,標本兼治,剛柔相濟,溫陽而不傷陰。
大出血是上消化道潰瘍最常見的并發癥,也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及時有效的止血治療對防止休克、減少輸血量、縮短住院時間和降低死亡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消化內鏡在臨床上得以發展及應用,在內鏡下進行止血已經成為治療消化道潰瘍出血的主要措施。內鏡下注射腎上腺素可以激動α受體,促進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使胃黏膜開放的血管立即收縮而達到有效止血、促進潰瘍愈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