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英 劉 瑜 宋志秀
(1.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文化研究中心、第二臨床醫學院,江蘇南京210023;2.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推拿科,江蘇南京210029)
過敏性疾病是由變態反應所致一類疾病的總稱,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和蕁麻疹等等。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已達30%~40%,并還在以每年1%以上的速度增加。兒童過敏性疾病不僅在西方發達國家高度流行,在發展中國家也在快速增長,在我國也同樣有較高的患病率[1]。中醫體質學認為,過敏體質是過敏性疾病的土壤,而個人體質具有可調性[2]。通過健康宣教對過敏體質兒童的日常、膳食及鍛煉等進行指導是防治過敏性疾病的重要干預方式[3]。同時,脾虛被認為與兒童的過敏性疾病密切相關,從脾論治,兼顧他臟,??扇〉幂^好的臨床療效[4]。因此,通過健脾調臟腑來調控兒童過敏體質,是防治過敏性疾病的關鍵。本研究運用健脾調臟腑推拿法結合健康宣教干預兒童過敏體質及其脾虛狀況,以探索兒童脾虛狀況與過敏體質的關系以及小兒推拿結合健康宣教對兩者的改善作用。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來源于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于小兒推拿門診就診并被診斷為過敏體質的兒童,共85例,研究過程中脫落9例,因此最后共納入本研究7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干預組36例: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齡(4.06±1.15)歲。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4.13±1.27)歲。2組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參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5]標準中的“過敏體質判定標準”進行測評,第1~9個問題的權重測評總分>70分;年齡2~6歲之間;患兒家長知情且同意加入本研究。
1.3 排除標準 同時存在已知的嚴重器質性疾病者;背部或其他推拿部位有皮損者;家長參加意愿不足或兒童依從性較差。
2.1 對照組 由專業老師進行過敏性疾病防治的宣傳教育,給予防治過敏的常規指導,并由營養專業的老師進行膳食指導,且指導家長記錄飲食日志和給兒童補充某品牌含益生菌的酸奶(100g/次,5次/周),并適當增加鍛煉等。
2.2 干預組 在給予與對照組同樣干預的基礎上,運用健脾調臟腑推拿法。手法程序如下:補脾經、補肺經、補腎經、清心肝經(心肝經同時做清法)各1min,按揉足三里1min;按揉天突、膻中、中脘、神闕、丹田各1min,順、逆時針摩腹各2min;捏脊8遍,包括自下而上捏5遍,捏三提一3遍。操作時間可依據孩子的年齡適當加減。操作頻次為3次/周。在治療同時,由醫生指導家長手法操作,讓家長給孩子做家庭保健推拿,1次/d,周一至周六睡前1h操作。手法包括順逆時針摩腹各2min,捏脊5遍(前3遍僅捏,后2遍做捏三提一法)。
2組均干預8周后統計療效。
3.1 觀察指標 在干預前和干預8周后對2組兒童過敏體質狀況和脾虛狀況進行測評并對二者進行相關性分析。過敏體質狀況積分表由問題1~9組成[5],脾虛癥狀積分表參照《脾虛證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6]修改而成(見表1)。測評由2名經過培訓的人員在詢問兒童及其家長后共同完成。
3.2 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對所得積分值進行分析,以()表示相關數據,兩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以Pearson相關系數 r 表示數據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干預結果
3.3.1 2組兒童干預前后過敏體質狀況、脾虛癥狀積分值比較 2組兒童干預前過敏體質狀況積分、脾虛癥狀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后組內與組間比較結果見表2。

表1 脾虛癥狀積分表

表2 干預組與對照組干預前后過敏體質狀況、脾虛癥狀積分值比較 分
3.3.2 兒童過敏體質狀況與脾虛癥狀積分值的相關性 將干預前后過敏體質狀況的積分值與脾虛癥狀積分值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兩者有顯著相關性(r=0.710,P<0.01),見圖1。

圖1 過敏體質與脾虛癥狀相關性
中醫體質學認為,過敏體質是在稟賦遺傳基礎上形成的特異性體質,因陰陽失調致生理機能和自我調適能力低下,因此對外界因素的反應增強。過敏體質是濕疹、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產生的共同土壤[2-3]。同時,脾虛被認為與兒童的過敏性體質密切相關,健脾并兼顧調理他臟,對兒童過敏性疾病的防治有著較好的效果[4]。本研究結果提示,兒童的過敏體質狀況與脾虛狀況有著較強的相關性。脾虛常伴有的胃腸功能紊亂、屏障功能下降,可能增加了變態反應發生的概率,影響了機體Th1/Th2的平衡及機體的炎癥狀態[7-8],故而與過敏體質狀況密切相關。健脾調臟腑的小兒推拿法改善了過敏體質兒童的脾虛狀況,也改善了過敏體質狀況。
本研究所采用的健脾調臟腑推拿法主要包括三大操作程序,其一為推五經穴和按揉足三里,其二為刺激任脈上的諸穴和摩腹,其三為捏脊法。任督二脈分別為陰脈和陽脈之海,對十二經脈的氣血有統攝作用,因此通過手法刺激任督二脈,不但可以調節陰陽,還能激發五臟六腑的氣血,達到調理臟腑的作用。小兒肺、脾、腎常虛,心肝偏有余,通過補脾經、補肺經、補腎經和清心、肝經能達到調和臟腑的目的;按揉天突、膻中、中脘、神闕、丹田及足三里和摩腹能益肺健脾補腎,調和各臟腑;與摩腹配合,捏脊法能平衡陰陽、培補元氣、調理臟腑,并尤善健脾,能明顯改善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健脾調臟腑推拿法通過三大程序的操作,調理督任、平衡陰陽、健脾胃和臟腑,故而改善脾虛的同時對于兒童過敏體質也有較好的調整作用。
健康宣教在過敏性疾病的三級預防中有著積極作用[3]。本研究結果顯示,健康宣教不但能讓過敏兒童及家長對過敏性疾病有清楚的認識,家長也可以通過專業指導完善過敏體質兒童的膳食、鍛煉、日常的護理等等。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調整過敏體質兒童的膳食,補充富含益生菌的酸奶,并在指導下記錄飲食日志以發現孩子過敏或不耐受的食物而加以規避,對于調理脾胃、防治兒童過敏性疾病有著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已表明,腸道菌群紊亂與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前者會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而大大增加過敏的概率,補充益生菌有助于調節T helper 1(Th1)/T helper 2(Th2)平衡,促進sIgA產生,修復受損的胃腸防御屏障,逆轉增加的腸道通透性等多種抗過敏作用,服用乳酸菌或雙歧桿菌等益生菌有助于過敏性疾病的緩解,也有助于過敏體質的改善[9-10]。
綜上,本研究結果提示,健脾調臟腑推拿法與健康宣教結合,能更好地改善兒童脾虛狀況及過敏體質狀態,對防治過敏性疾病有積極的作用,兒童的脾虛狀況與其過敏體質狀態有著密切的關系。有關推拿是否影響以及如何影響過敏體質兒童的腸道菌群,調節腸道菌群與改善兒童過敏體質的關系如何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