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廉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山西 臨汾 041000)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是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導致的妊娠母豬后期流產、早產、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礙以及導致仔豬出現嚴重呼吸道癥狀和高死亡率的傳染性疾病。目前,該種疾病呈現高發流行趨勢,對豬養殖產業造成的危害日趨嚴重。一旦出現該種疾病將很難清理,隱性帶毒豬會反復感染健康豬,導致患病率逐漸增加,做好該種病防控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豬群健康是導致疫苗免疫失敗的主要因素。豬群身體抵抗能力較差,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高。因為疫苗是活性物質,當這些物質進入豬群身體后,會導致豬群出現嚴重的應激反應,弱毒疫苗進入豬群后,還會導致健康豬患病,最終嚴重影響疫苗免疫質量。
近幾年,我國積極推進生豬規模化和產業化養殖,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小規模養殖和散養戶養殖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散養戶和中小規模養豬場,因為不懂科學飼養管理方法,疫病防疫意識較差,豬場衛生消毒不規范,有些豬場甚至根本沒有衛生消毒制度,重視擴大規模,輕視疫病防治,在疫病流行期間仍然不采取或不知道采用封鎖、隔離、消毒等防疫措施,導致疫病在本地區豬養殖領域廣泛流行。豬場一旦發生疫病,就不能采取措施對豬群進行免疫,常常導致動物免疫工作不能正常開展,最終影響免疫質量,導致免疫失敗。
盡管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在我國豬養殖領域已經有多年的危害歷史,但對該種疫病的防疫還不是很完善。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防疫程序不合理造成的。在很多豬場并沒有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或者存在免疫程序不科學現象,這些因素常常會導致免疫效果低下。在疫苗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因運輸車輛、疫苗包裝箱或疫苗儲存器械無低溫保存設施,導致疫苗活性大大降低,嚴重的還會導致疫苗失效,最終影響到免疫效果。同時在疫苗接種過程中,如果劑量使用不準確,也會導致免疫失敗現象發生。
首先,做好豬場消毒滅源工作。要逐漸引導當地生豬養殖戶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和消毒程序,養殖過程中要實行密閉式養殖,禁止非飼養人員、車輛隨意進入養殖區域,做好飼養管理人員、車輛、用具、環境等消毒工作,減少致病菌寄生空間;其次,強化管理,改善飼養環境。要做好日常飼養管理工作,進一步對豬舍環境進行改善,確保豬舍正常通風換氣,地面整潔干燥,及時清理糞便,增強豬群的身體抵抗能力。日常飼養過程中,要避免頻繁轉群、混群,按照豬日齡、體重和性別進行科學分群,控制好飼養密度;最后,要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避免把不同日齡豬混群飼養,盡量減少豬轉群、轉欄、混群的次數,要做到同一棟豬舍的豬能夠在全部出欄。每批豬出欄之后,要對豬舍進行嚴格消毒,閑置7d以上后才能進入新豬群。
首先,控制好疫苗本身質量。從國家指定的生物制品廠購進豬藍耳病疫苗,確保疫苗質量過關;其次,做好疫苗運輸儲存工作。疫苗在運輸過程中要配備完善的冷鏈系統,不能在常溫下保存,必須在低溫下保存。要從儲存設備完善的單位購買疫苗。禁止將疫苗反復溶凍,以免影響疫苗效價;最后,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結合本地區豬疫病流行特點、流行趨勢,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切實做好免疫和預防保健工作。對于自產自銷的豬場,要按照程序嚴格接種豬藍耳病疫苗。對于新購進的種豬和仔豬要進行嚴格的隔離,在隔離期內確保豬群健康后,才能混群飼養。在首次免疫豬藍耳病疫苗28d后要進行第2次強化免疫接種。在做好豬高致病性藍耳病免疫的基礎上,確保豬群無特殊異常情況,可按照其免疫程序進行其他疫苗免疫。
日常養殖過程中,要指導飼養戶為豬群提供充足的營養,以保證完善豬群的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要使用新鮮全價的優質飼料,對于患病豬和身體較為瘦弱的豬群要投喂高能量飼料,青綠飼料,提高飼料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要滿足不同階段豬生長的營養需求,從而提高豬群健康水平。同時要結合養殖場的免疫程序,制定疫苗免疫監測計劃。要定期對豬藍耳病和其他豬重大疫病疫苗保護效果進行全面監測,結合監測結果,有針對性的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對抗體效價不達標的豬場進行補免和緊急免疫接種。
[1]黃鳳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免疫失敗的原因及應對策略[J].畜禽業,2010(11).
[2]吳宣,李金海,張永寧,郭莉,張代芬,邢坤,鄧永強.四川省豬高致病性藍耳病滅活疫苗臨床應用效果調查[J].畜禽業,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