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東
(遼寧省阜蒙畜牧獸醫局,遼寧 阜蒙 123100)
1.1 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仔豬出生后,其生存環境從母體內溫暖的恒溫環境變化到產房的變溫環境,從母體內的無菌環境到存滿病原微生物的有菌環境。
1.2 營養的攝取方式發生了變化仔豬出生后,其營養的攝取方式由母體血液供應轉變到依靠自主消化吸收,呼吸從依靠母體呼吸轉變到自主呼吸。
新生仔豬的護理,主要是圍繞其生存環境發生的變化,采取有效措施,創造與母體相似的環境,同時增強仔豬適宜環境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仔豬的成活率。
2.1 做好保溫措施新生仔豬出生后環境溫度發生變化,由于其體內貯存的能量有限,缺乏皮下脂肪,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因此做好防寒保暖是很有必要的。仔豬最適宜的生活環境溫度為32~37℃,然后逐日降溫,1周后溫度降至28℃左右,并保持到斷奶。如果不能使產房內的溫度保持在這個溫度范圍內,可以通過增加草墊、紅外燈、保溫箱等工具來保持豬舍內的溫度。夏季溫度過高,則可以通過提高通風來降溫。
2.2 去羊膜斷臍剪乳牙仔豬出生后,一是要用毛巾擦掉它身上的羊膜,同時也要清除仔豬口腔和鼻腔內的粘液,可以有效的防止粘液影響到剛出生的仔豬的正常呼吸。二是斷臍。斷臍時,要將臍帶里的血液擼向仔豬一方,然后距仔豬腹部10cm處左右鈍性剝離臍帶,即用拇指和食指將臍帶捻斷,并在捻斷部位擦拭消毒,或用消毒的線繩扎緊止血,以防臍帶流血過多使仔豬死亡。三是剪乳牙。仔豬出生時已有銳利的大齒,吃奶時有時會咬傷母豬奶頭,造成母豬拒絕哺乳,因此剛出生的仔豬要剪去1/2左右的乳牙。
2.3 假死的救治方法仔豬剛出生時,有個別會出現窒息,俗稱假死。發現假死豬后必須馬上采取救治措施,即馬上揩凈口內黏液,接產員一手抓肩部,一手抓臀部,有節奏的向腹部彎曲,也可拍打仔豬背部或用酒精等藥物涂抹鼻部進行刺激,一般都可以救治過來。
2.4 固定乳頭吃初乳仔豬在母體內由母豬提供免疫保護,出生后仔豬缺乏抗體保護,而產房中布滿各種病原微生物,很容易感染發病。而初乳中含有高濃度的免疫球蛋白,所以盡早(一般在2~3h內)的讓仔豬吃上初乳,以獲得免疫保護。
仔豬出生時體重大小不一,強弱不同,由于仔豬天生具有競爭的本能,大而狀的要占領泌乳量較多的乳頭,這樣容易造成大的更大,弱的更弱,甚至死亡。因此要對仔豬人為地固定乳頭,即將體弱的仔豬人為的固定在泌乳量較多的乳頭,體狀的固定在泌乳量較少的乳頭上。母豬一般前3對乳頭泌乳量最多,往后逐漸減少,最后一對乳頭泌乳量最少。人為固定3d后,仔豬就會通過氣味識別乳頭,一般不會改變。
2.5 補充水分出生仔豬依靠母乳獲得水分,但母乳中的水分還不能滿足仔豬的生長發育需要,特別是在高溫的環境中,仔豬對水的需求量更高,因此需要補充適當的水分。補水方法一般在產房中安裝仔豬專用的飲水器,通過飲水器給仔豬補充水分。
2.6 及時補鐵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缺鐵會導致仔豬血紅蛋白含量下降,影響仔豬的生產發育。正常仔豬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為8~12g/100ml。而仔豬每天從母乳中獲得的鐵大約在1mg左右,明顯不能滿足仔豬生長發育的需要。補鐵的方法有:一是注射法,將含鐵復合制劑注射到肌體內,具體用量見說明書,這也是目前養豬業常用的方法;二是將硫酸亞鐵2.5g和硫酸銅1g溶解在1L水中,每天灌服10ml。三是經常將干凈的紅土放在仔豬能吃到的地方,讓仔豬自由舔食。
2.7 適時補料新生仔豬生長發育非??欤瑢I養的需求量也逐日增加,大約在2周以后,母乳的營養已經不能滿足仔豬生長發育的需要,這時需要補料。新生仔豬的消化道發育還很不成熟。因此在補料前要訓練仔豬認料,少量吃一些飼料,以此鍛煉其消化道適應固體飼料的消化。一般訓練仔豬認料時間在出生后7~10d開始,這樣仔豬在3周齡后就能正常吃飼料了,同時也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
訓練方法:在仔豬經常活動的地方撒一些補料,利用補料的香味和仔豬的好奇心,讓仔豬拱食、玩弄、模仿,每天多次撒料誘食,待仔豬認識補料的味道后,將補料放在飼槽中,讓仔豬自由采食。
2.8 防擠壓仔豬出生后要防止擠壓致死,應保持產圈安靜,地面平坦,溫度適宜,墊草不宜過厚,同時在圈內安裝護仔架,防止母豬沿墻臥下時將背后的仔豬壓死,且在產后1周內要有專人看護。
2.9 寄養母豬產仔過多乳頭不夠用或產后母豬死亡,這時就需要將仔豬寄養給其它母豬。生母和養母的分娩日期越近越好,一般不超過3d。由于母豬是靠氣味識別仔豬的,因此要用養母的尿液、乳汁或用過的墊草涂抹被寄養的仔豬,減少其與養母的氣味差別。寄養一般在夜間進行,寄養時,先將母豬與仔豬分離,然后將寄養的仔豬與原窩仔豬合并,待到哺乳時在將母豬趕回圈舍,完成寄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