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清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烏金山鎮獸醫站, 山西 晉中 030600)
羊出血性腸炎中,獸醫稱為羊腸黃,是獸醫臨床上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該種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季節氣溫寒冷,氣候多變最容易發生。任何品種和年齡的羊都可以感染該種,其中對羔羊的危害最為嚴重。該種疾病雖然不會造成嚴重的死亡率,但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影響到羊正常生長機能,導致患病嚴重脫水和酸中毒,最后衰竭而死,常常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山西省晉中市一位養殖戶養殖了58頭山羊,采用半牧半舍飼養,并對羊群進行了比較嚴格的疫苗免疫,整個羊群會發生過重大疫病。2017年1月11日,飼養戶在日常養殖過程中發現2頭15日齡的羔羊出現精神沉郁、食欲下降、腹瀉的患病癥狀。發病后立即將患病羔羊隔離,當天下午臨近2個羊舍共5頭羔羊也出現了上述癥狀。飼養戶使用青霉素和鏈霉素治療,但沒有任何治療效果。隨后養殖戶立即將病情上報當地獸醫站,獸醫站立即委派專業獸醫人員到場診治。獸醫到場后通過調查發現,該養殖場飼養條件較差,主要表現為圈舍衛生條件不佳,墊料較薄,板結嚴重,羊舍溫度較低,羊群扎堆取暖。結合發病經過獸醫懷疑是某種致病菌感染引起的腸道疾病。通過全面診斷確診后,立即為該村養戶制定了針對性的防控方案,在較短時間內將病情控制,避免經濟損失進一步擴大。
發病初期,患病羊表現為精神沉郁,體溫升高到42℃,隨后出現腹瀉癥狀,先是排出粥樣稀便,然后排出水樣稀便,在糞便中帶有大量氣泡,惡臭難聞,起初糞便顏色為淡黃色,隨后糞便呈灰白色,在糞便中常常夾雜大量血液和未消化的凝乳塊。患病羊腹瀉癥狀出現后,體溫恢復到正常。患病羊表現為腹痛,虛脫,身體嚴重脫水,身體逐漸消瘦,患病嚴重的羊臥地不起。有2頭患病羊在出現腹瀉癥狀3d后,因為身體嚴重脫水衰竭而死。
將2頭病死羊解剖后發現,病變位置主要在腸道。腸系膜淋巴結嚴重充血腫大,并且在表面存在出血點。兩頭病死羊膽囊腫大充盈,膽汁外溢,膽囊腫大為原來2~3倍。腎包膜下存在散狀出血點,心包積液增多,心包增厚。心肌和心冠脂肪均存在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心機柔軟變性。真胃粘膜存在廣泛性充血淤血,瘤胃黏膜嚴重脫落。十二指腸病變最為嚴重,腸黏膜嚴重脫落,并出現大面積出血性壞死病灶。空腸粘膜嚴重充血,出血。盲腸腸壁嚴重擴張變薄,在盲腸中存在大量氣體。
無菌環境下采集上述病死羊腸系膜淋巴結病變組織、腸道內容物、腸黏膜,制成涂片后,用革蘭氏染色鏡檢,在可視區域內能夠看到單個或成對排列的革蘭氏陰性染色的短小桿菌,無莢膜無芽孢。將病料分別接種到血液瓊脂平板上,有氧和厭氧條件下37℃恒溫培養24h,在2種條件下,致病菌均能生長。在血液瓊脂平板上生長出灰白色、圓形、濕潤光滑、邊緣整齊、中間隆起、呈現露珠狀的中等大小菌落,菌落周圍不時存在溶血環。小心挑取分離得到的致病菌接種到麥康凱培養基上,有氧條件37℃恒溫培養24h,在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出中等大小粉紅色菌落,小心挑取致病菌鏡檢和上述鏡檢結果一致。生化實驗發現該種致病菌可發酵葡萄糖、乳糖,產酸產氣,不發酵蔗糖,靛基質實驗陽性,致病菌確診為大腸桿菌。藥敏試驗發現該種致病菌對新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高敏,對青霉素鏈霉素、四環素、利福平低敏。
本次治療主要采用中西藥聯合治療方法,需要選擇使用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按照羔羊體重,每公斤使用4mg,每天2次,連續使用3d為1個療程。白頭翁10g,黃連10g,秦皮12g,生山藥30g,山萸肉12g,訶子肉10g,茯苓10g,白術15g,白芍10g,干姜5g,甘草6g,煎水300ml后,每只羔羊灌服10ml,每天1次,連續使用3d為1個療程。通過采用上述治療方法治療3d后,5頭患病羊全部恢復健康,未出現死亡案例。本次選擇使用的中藥組方中白頭翁具有止痢解毒和抗菌消炎的功效。黃連治時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秦皮主治用于熱痢,泄瀉。生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山萸肉具有補益肝腎,收斂止汗,生津止渴的功效。訶子肉澀腸止瀉,斂肺止咳。茯苓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白術主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干姜溫中逐寒,回陽通脈。再輔以甘草,調和諸藥,切實發揮抗菌消炎止瀉的功效,聯合使用高敏抗生素能夠達到快速消除致病菌,恢復腸道功能的效果。日常要指導飼養戶做好預防工作,改善養殖場環境衛生,定期進行消毒。保證圈舍保暖通風,及時更換墊料,為羔羊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1]王力.羊出血性腸炎的中西醫治療[J].當代畜牧,2016(35).
[2]鄭海,史選皋.馬類家畜出血性腸炎的診治[J].中獸醫醫藥雜志,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