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麗祥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山西 臨汾 041000)
豬附紅細胞體病主要是由蚊蟲等吸血類昆蟲實現傳播并引起的,夏秋為多發季節。該病危害甚大,且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并多和其它細菌性以及病毒性的疾病存在混合感染,其發病率以及死亡率都非常高。
不同品種、不同年齡的豬都可能感染豬附紅細胞體病,其中母豬以及哺乳仔豬發病率相對高一些,而仔豬在感染該病之后,死亡率會更高一些。豬附紅細胞體病每年的7~9月期間發病率更高。該病的病程時間長短存在差異,一般有7d左右的潛伏期。當豬存在隱性感染的時候,遇到不良應激的時候,可導致發病率加重,該病主要在一定的地方范圍內實現流行。豬附紅細胞體病傳播的途徑有血液、吸血昆蟲以及污染飼草等,還可通過母豬妊娠胎盤垂直傳播,以及在公豬母豬交配當中出現傳染,還會經過污染的剪刀以及針頭實現該病的感染與傳播。
豬附紅細胞體病患病豬會出現厭食、急性貧血以及高熱等癥狀。
急性感染的病豬發熱可達到41~42℃,食欲較差甚至直接絕食。一些感染病豬還會在腹下、皮膚或者四肢等部位呈現出暗紅顏色,并有黃疸癥狀。在病程加劇之后,不同部位還會出現紫色甚至深紫色斑塊。
慢性感染的病豬,身體會出現極度的消瘦,還會存在面色蒼白,有的還會存在呼吸困難等嚴重癥狀。一些病例還會交替出現腹瀉、便秘,存在便秘癥狀的病豬有些還會因此出現生長遲緩現象。
母豬在感染豬附紅細胞體病之后,大部分存在不發情狀況,或者在發情之后多次配種不成功。一些感染病例在懷孕期間會出現死胎或者流產等現象。流產的胎兒身體存在紅紫現象,特別是在四肢、頭部以及臀部等部位有明顯的紅紫色。母豬的乳房會存在紅腫且無乳現象,公豬感染之后性欲較低且精子的活力會比較低下。
對患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病豬進行剖檢之后,可以發現其存在黃疸以及貧血。血液呈現稀薄如水樣,并且較難凝固,豬身體的肌肉全都顏色都會呈現變淡,皮上脂肪有黃染,體表以及肝腎肺脾臟都存在腫大且有不同大小的出血斑點。心內、外膜都有出血點。肝臟水腫變大,顏色為土黃色,同時帶有白色的壞死灶或者出血點。豬體的全身淋巴結都有腫大現象,質地相對柔軟,切面存在出血斑或者灰白色的壞死灶。膀胱存在發黃的積尿[1]。
對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斷可以依據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以及剖檢的病理變化進行初步的診斷,要實現確診還要進行實驗室檢查。
在進行實驗室檢查的時候,需要在無菌的環境中進行豬耳靜脈血的采集,將采集的靜脈血向抗凝劑試管當中加入,并輕輕的搖晃使其均勻。通過工具將一滴抗凝血加載玻片上,實現壓片鏡檢的制作。通過觀察發現當中大量紅細胞存在形態上的變化,且狀態游走,那么就可以對該病進行確診。
豬附紅細胞體病與豬弓形體病、豬瘟等的臨床癥狀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在病理方面存在差異性,一定要根據這幾種病理的區別之處進行有效的鑒別診斷,實現準確的診斷與治療。
在濕度相對比較大的季節,尤其是春夏季節相對比較潮濕,吸血昆蟲容易孽生。此時要注意將伊維菌素等驅蟲類藥物添加到飼料當中,實現徹底的驅蟲。還可以在豬體上涂抹敵百蟲粉劑來對體表的寄生蟲進行祛除。
有切斷傳染源,就要有效的防止昆蟲對豬群進行叮咬,在進行飼養管理過程中,不僅要進行閹割、預防注射、斷尾以及打耳號等基礎程序,還要注意對圈舍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要在對程序操作過程中使用的各種器械進行嚴格的消毒并及時的更換。在新購豬只的時候,要檢查新豬的血液,防治引入病豬或者隱性感染豬。在豬附紅細胞體病流行的季節中,要注意配合用藥對該病進行有效預防,可以通過在飼料當中加入100g/100kg的中藥附紅清,并連續使用2~3周。還可以按照蟲克星的說明書進行使用[2]。
在生豬飼養過程中,要注意加強飼養的管理,確保生豬能夠獲取足夠的營養,并促使生豬增強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在冬春季節注意對生豬加飼,增加使用維生素更加豐富的飼料。同時要注意加強應急反應的管理,防止陌生人太過靠近圈舍,盡量減少豬的應激反應。建圏時要盡量選擇相對陰涼的位置進行建設,并在窗戶上進行防蚊紗窗的增設,在夏季注意在舍內做好降溫處理,并注意通風保持舍內的干燥。
針對該病多發地區,要在春季以及夏季對育肥豬、種公豬以及母豬進行1次抽樣采血的檢測。
豬附紅細胞體病對豬的生長與健康都有嚴重的影響,要對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以及病理變化進行深入研究,據此對該病進行有效的診斷,并注意與豬瘟等其他病癥進行鑒別診斷,進而實現準確的治療。
[1]張超.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病理學診斷[J].農業與技術,2016,36(1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