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趙曉梅,陶啟坤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三川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廣元 628412)
豬囊尾蚴病是由寄生在人體內的豬帶絳蟲的幼蟲--豬囊尾蚴寄生于豬的肌肉和其他器官中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在屠宰檢疫中,豬囊尾蚴是檢查豬肉品質的衛生檢驗重點之一。
豬囊尾蚴是豬帶絳蟲的幼蟲,俗稱“豬囊蟲”。成熟的囊尾蚴,外形橢圓,大如黃豆,為半透明的包囊,囊內充滿液體,囊壁是一層薄膜,膜內可見一粟粒大的乳白色結節。發育成成蟲后,就叫豬帶絳蟲,長2.5~8m,頭節為圓球形,直徑為1mm,分內外2層環狀排列,又稱“有鉤絳蟲”。一般根據其生殖期發育程度,分為成熟節片、成熟節片、孕卵接片。
豬帶絳蟲寄生于人的小腸中,其孕節不斷脫落并隨人的糞便排出體外,污染了食物和飲水。人或豬吃了孕卵節片破裂后逸出的蟲卵,在消化道中消化液的作用下,六鉤蚴逸出,鉆入腸壁,然后經血液或淋巴液流動到全身,主要在心肌和橫紋肌經過大約70d時間,發育成為成熟的囊尾蚴。
當人吃了未煮熟的帶有活囊尾蚴的豬肉或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包囊在胃內被消化,囊尾蚴進入人的小腸后,在腸液作用下,伸出頭節吸附在腸壁上,2個月后發育成熟為有鉤絳蟲,并依舊寄生在人的小腸內,呈白帶狀。頭節很小,僅有粟粒大,成熟的卵節片又不斷變大,隨糞便排除人體。
豬囊尾蚴在我國分布廣,呈散發,個別地區有地方流行。該病的發生和流行與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烹飪與食肉的方法有關,喜歡吃未煮熟的豬肉常感染豬囊尾蚴。在自然條件下,豬時易感動物,囊尾蚴可在豬體內活3~5年,豬帶絳蟲在人體內最多可活25年,野豬、犬、貓也可感染豬囊尾蚴。
豬患輕微的囊蟲病一般無明顯的癥狀,嚴重感染的豬出現營養不良、生長遲緩、逐漸消瘦、貧血、水腫。某些器官嚴重感染時可能出現相應癥狀,比如囊尾蚴寄生在肺臟和喉頭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癥狀。如寄生在舌部,采食會困難。寄生在心肌中,造成心肌無力、血液循環障礙。如寄生于腦中,則出現癲癇和急性腦炎癥狀,甚至死亡。人感染豬囊尾蚴后,此蟲在小腸內吸收奪取營養,分泌毒素,使人消瘦、腹痛、消化不良、拉稀等。幼蟲因寄生部位不同,會引起相應不同癥狀。若寄生于腦部,可引起頭痛、行動障礙、共濟失調、癱瘓等一系列神經癥狀。寄生于眼內,可導致視力減弱,甚至失明,寄生于肌肉皮下組織,可導致肌肉酸痛無力。
豬在生前診斷困難,只有當舌部淺表寄生豬囊尾蚴時,觸診可發現結節,但陰性病豬并不能排除感染,確診一般要宰后檢驗。現行的肉眼肉檢法,檢出率有50%~60%,輕度感染的容易漏檢。在肉品衛生檢驗時,在肌肉中,特別是心肌、咬肌、舌肌、四肢肌肉中發現囊尾蚴,即可確診,前臂外側肌肉群的檢出率和準確率最高。
本病要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大力開展宣傳教育,人醫、獸醫、食品衛生部門要緊密配合,開展群眾性的防治活動,提高人們對豬囊尾蚴的危害性和感染途徑與感染方式的認識,抓好“查、驅、檢、管、改”五條措施,能有效控制該病。一是積極普查豬帶絳蟲病患者、因為豬帶絳蟲是豬囊尾蚴感染的唯一來源;二是對患者進行驅蟲,驅蟲治療是切斷感染來源的重要措施,常用“腸蟲清”給人驅蟲,另外,南瓜子和檳榔合劑、氯硝柳胺、仙鶴草根芽也是人們治療人的豬帶絳蟲藥物;三是改變飲食習慣,不吃生的或者未煮熟的豬肉,菜刀菜板要先熟后生,并常消毒; 四是搞好廁所建設和廁所清潔衛生,豬圈和人用廁所分開,豬圈要及時清糞,并做堆肥發酵處理,殺死糞內寄生蟲卵,豬舍保持干燥。五是做好定點屠宰場的肉品檢驗工作,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有病豬肉,嚴禁未經檢驗的豬肉供應市場或自行處理,檢疫人員加強檢疫和市場巡查力度。
豬要用藥驅蟲,常用吡喹酮,按體重計算,30~60mg∕kg,每天1次,連用3d,每次用藥間隔時間為24~48h。丙硫咪唑(抗蠕敏),按體重計算,30mg∕kg,每天1次,連用3d,每次用藥間隔時間為24~48h,早晨空腹喂藥。豬舍要搞好衛生,經常消毒,豬糞要堆肥發酵或者沼氣厭氧發酵,方能還田利用,病死豬要深埋等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水源和蔬菜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