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萍
(開封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4)
目前,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非常重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實現企業和高職院校雙贏,通過制定全新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高職學校能培養出一批更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開發和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成為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以《道路建筑材料》課程為例,探討和總結校企合作課程的開發與實踐。
本課程是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與北京建工路橋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開封分公司進行深度合作,確定本課程的服務崗位為試驗員、質量員、材料員。要求學生掌握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技術標準,能夠合理的選擇材料。為了保證學生在今后參加工作時,能夠完成工程現場的既定目標,實現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與工程現場緊聯系,這正做到“零距離”,深入企業掌握材料的選擇及檢測過程和方法。任課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真正掌握到企業對材料的選擇及檢測過程,將工作內容進行細化,分解成為多個實踐項目,并將實踐項目加入到《道路建筑材料》課程的教學內容中,開發課程教學資源,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將企業現場“搬入”課堂。
為了使培養出的人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在“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的原則指導下,專任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共同開發專業課程,走校企合作辦學道路,制定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的開發。在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堅持以項目為載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技能訓練帶動知識點方式組織教學。根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我校試驗實訓條件,企業與院校共同參與,最終確定了《道路建筑材料》課程的教學內容,并確定相應的崗位能力,知識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實踐環節。
在崗位能力上,課程主要的服務崗位為建筑行業八大員中的試驗員、質量員及材料員。在職業能力上,要求學生能夠具備以下能力:材料的選用及管理能力、材料試驗與檢測能力、標準規范應用能力、材料質量評定及質量控制能力、原材料檢測報告等資料整理的能力、熟悉有關標準的能力。在知識體系上,主要掌握常見的道路建筑材料的分類及應用、技術性質、質量技術標準、配合比設計或組成設計。在實踐教學系統上,制定材料的檢測方案并對在施工現場對原材料進行現場取樣,按照規范規定的標準試驗規程對取得的試樣進行檢測,并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填寫試驗報告,運用檢測標準對原材料的合格性進行判定。在實踐環節上,綜合運用多種實訓教學方式,主要包括情景模擬、教學做練、單項實訓、綜合實訓、及崗前實訓。在實訓場所上,主要利用我校現有的建筑材料實訓室及養護室、道橋實訓室、力學實訓室進行實訓。所組織教學單元的學習內容體系將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相互融合,既能夠保證理論知識的完整性,也能夠體現崗位要求,真正體現出校企合作的特點及優勢。
本團隊共有校內專任教師4人,企業聘請兼職教師2人。其中碩士以上學位學歷獲得者3人,在職稱結構上,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0%;專任教師全部具備雙師素質。校企合作共建教學團隊能夠實現校企雙贏,一方面,從企業聘請的兼職教師能夠起到充實現有的師資隊伍作用,將專業教師選派到實訓基地進行實踐鍛煉,參加相關的業務能力培訓,有利于增加教師的技能培養,開闊專業教師的眼界,無形中提高了教師專業素質;另一方面,學??梢詾槠髽I提供職業技能鑒定,實訓基地還可以作為研發平臺,為企業培訓出高素質的人才。
開發團隊通過對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的課程整合,以及解構課程的原有內容,根據崗位工作任務,邀請有一定教學能力的企業骨干專家召開職業能力、工作任務以及知識對接的分析會,重新選擇、序化和重構知識體系。在進行本課程教學文本的編制時,注重分析本課程的服務崗位和技能要求,將崗位技能要求進行項目化單元化,制定出職業技能——學習體系表。在確定課程目標時以職業技能要求作為基礎設計開發本課程的課程文本。針對課程內容的設計,課程內容的框架設計要按照課程要求實現的教學目標進行。要按照課程目標涉及到的相關科知識進行橫向組織,打破學科知識嚴格的邏輯演進序列,有機的整合、重組不同學科或不同類別的傳統課程,最終達到讓學生掌握應用技術的目的。另外,為了縮短學生與工作崗位的差距,學校與企業的距離,在課程的實施工程中,多將工程范例引入到教學中,注重引導和培養學生具備完成相關工作的能力。
在教學內容上,對以前的教材進行的重組、取舍,對接國家相關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崗位規范、工學結合的課程標準及教學文本,使所學內容能夠滿足專業技術領域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達到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并能明顯的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的養成,最終達到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職業能力相互契合的目的。
擔任本課程的教學團隊和企業兼職教師開展一系列座談會。教學方法上采取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課堂與實訓基地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之前舊的單一的教學方法,每個實訓項目在相應的實訓室進行教學,教師對每個實訓項目過程進行詳細的講解和演示,之后學生再進行現場實訓,在實訓過程中,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檢測技能之后,到合作企業的項目工程中進行綜合實訓,將課堂、實訓室、工程項目三項相結合,深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另外還專門聘請企業專家來為學生授課。企業專家結合自己工作中的實際案例,以企業員工內訓的形式為學生授課,以這種方式,可以使相關課程講起來更能貼合企業實際需要,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以“師帶徒”的授課形式,既能保證學生的技能培養,也改變了原來的單一的課程教學方法。
本課程在考核上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學生應該掌握的理論知識及學生應當掌握的工作技能,理論知識的考核采取的是期末卷面形式進行考核,技能考核,突出項目化考核。具體以一個檢測項目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并將每一個單元均設置成績考核表,明確的做出評價指標。
綜合評定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每個檢測項目需考核學生的試驗操作規程掌握程度、國家規范的材料評定標準的應用情況、試驗數據的處理準確性、試驗團隊的配合協調能力。這種雙向考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理論知識和工作技能充分結合,真正意義上實現工學結合,注重學習過程。
為了避免出現專業技能與崗位需求相脫節,《道路建筑材料》課程授課注重理論與實際案例教學相結合,課程目標的確定、教材及教學文本建設、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考核體系等均與企業深入討論后確定,并與企業深度合作,教學方法多樣,手段新穎,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