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愛華
(安徽省蕪湖縣畜牧獸醫局,蕪湖 241100)
雞肉的市場需求量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而增長,而商品肉雞行業也隨之得到了快速發展。作為傳統的養殖業,肉雞行業必須重視其飼養和管理技術,因為飼養管理技術的提升能夠促進肉雞更好的、更健康的生長和發育,使雞肉品質得以提升,而只有正確掌握和應用飼養管理技術,才能使肉雞的飼養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肉雞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因此,文章以肉雞飼養管理技術為研究對象,重點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
首先,對雞舍進行徹底地清洗和消毒,且空置20 d以上才能使用。將所有的養雞設備,如飲水器、飼料桶以及保溫傘等搬到室外,清洗完成之后再進行陽光暴曬消毒;對雞舍以及墊料進行徹底清掃后,針對雞場中的地面、墻壁以及天花板進行高壓沖洗;同時,對于雞舍的全面消毒應使用2%的燒堿溶液來進行;然后再放入設備以及墊料,注意墊料的厚度應保持在10 cm左右。待放入設備和墊料之后,密閉門窗,對室內進行熏蒸處理,熏蒸條件應達到75%的適度,溫度達到24 ℃,每立方米利用28 mL的福爾馬林以及14 g的高錳酸鉀進行熏蒸,時間控制在12~24 h之內[1]。在引進雛雞前2~3 d要排盡室內的熏蒸氣體,確保室內空氣安全。
其次,對養雞所需要的設備以及其他器具進行檢查維修,包括電力、通風以及其他供熱系統,同時也要檢查料桶、保溫傘以及飲水器等設備。
再次,禽舍的周圍路面用3%的火堿噴灑。設置消毒池,并將其設置于雞舍門口,同時準備好記錄表格、疫苗以及其他所需的藥品。
另外,在引進雛雞之前進行雞舍預溫工作,一直到雞舍溫度達到27~29 ℃之間,在雛雞進場后要確保雞舍能夠達到36~38 ℃的溫度。一般來說,根據室外溫度來科學確定雞舍預溫的時間。
在雛雞入場之前的2 h要準備好與室內溫度一致的飲水,標準為1 000只肉雞準備2 L飲水器25個。其次,按照35~40只/m2的標準將雛雞放于育雛范圍內,同時保持36~38 ℃的室內溫度,待1 h后再調至34~35 ℃。一般而言,肉雞的育雛溫度應當以雛雞正常采食飲水、自然活動以及均勻分布為最佳狀況[2]。
雛雞進場之后首先要適應周圍環境,然后使其進行飲水。如果雛雞是經過遠距離運輸而來,則在入場的前3 d必須將葡萄糖、抗生素以及多維添加入飲水之中,從而確保雛雞的營養。雛雞飲水2~3 h之后為其提供肉小雞料,具體喂食標準為8~10次/d,規格為每100只雞提供2個飼料盤,同時堅持勤添少喂的原則。1-3日齡的肉雞可以每2 h喂食1次,喂食方式可以采用在報紙上散播飼料的方式,每次的喂食量應根據雛雞采食情況來定,一般是以30 min采食完畢為宜。5日齡后可以換上料盤來進行喂食。
這一階段的室內空氣的濕度應控制在65%~70%之間,如果天氣比較干燥,則應當在地面適當添加水盒,同時光照強度應保持2~3 w/ m2
飲水器堅持每日刷洗2次,消毒1次,料盤清潔2次,確保無結塊現象。墊料適度保持在20%~25%之間,還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另外,定期對雛雞進行抽樣稱重并做好記錄。對殘雞進行合理的處理。
換大飲水器并擴大育雛范圍至28只/m2,飲水器的高度要根據肉雞的成長高度來實時調整,避免水分外溢。其次,將料盤換成料桶,且每30只雞提供1個料桶,每日添加6次飼料[3]。
這一階段的室內空氣濕度應控制在55%~60%之間,溫度應控制在30~32 ℃之間,而且光照以及黑暗光照模式的時間分別為14 h和10 h,燈泡的光亮規則堅持40~60 w/20 m2。
增加室內空氣的換氣量,消毒次數堅持2次/周,觀察夜間雞群的呼吸聲,強化日常管理。
根據肉雞的成長狀況進行適當擴群,一般這一階段應擴大到20只/m2,同時還要適當增加飲水器和料桶,給料標準為4次/d。
確保飲水器以及料桶清潔,強化飲水和飲食安全,料桶內嚴禁存在霉變料和糞便,同時室內溫度控制在26~29℃之間。
飼料的喂食應自19日齡開始進行調整,調整為肉小雞和肉中雞混合飼養,同時,為了防治疾病的發生,要加強室內空氣通風情況。
適當進行擴群,一般這一階段應當擴大到10~12只/m2,同時相應的調整飲水器和料桶的高度,飼料也應隨之換成肉中雞配合飼料,并隨著肉雞的逐步長大而換成肉仔雞濃縮飼料。室內溫度控制在23~26 ℃之間,強化日常管理,保持室內通風良好。
為防止這一階段出現各種傳染病或者球蟲病,應對雞群以及其糞便狀況進行及時觀察,同時結合藥物進行有效的保健。為了減少應激,在夏季一般可以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E、水溶性電解多維素或者小蘇打,同時注意保持充分的飲水,喂料堅持一定的規律性,保持雞舍的清潔。
36日齡之后的肉雞,其室內溫度要恒定在21~24 ℃之間,為了獲得更好的料肉比,對雞群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強化常規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風,加強清潔和消毒,通風之后要保持室內溫度恢復到通風之前的溫度。
40日齡之后,飼料的供給調整為3次/d,且開始混合食用肉中雞、肉大雞配合飼料,3 d之后一直到肉雞出欄就開始全部喂食肉大雞配合飼料,也可以采用肉仔雞濃縮飼料。
肉雞出欄之前的8~12 h要禁止對其喂食,同時為了減少應激死亡,在前3 h也要禁止飲水。出欄時間一般選擇在早間或者晚間來進行,并堅持“全進全出”的方式。
一般來說,1日齡肉雞應接種肌肉或者皮下馬立克疫苗注射;7日齡肉雞應接種雞新城疫弱毒活疫苗以及H5N1亞型禽流感滅活等疫苗,接種方式采取飲水、滴嘴或者點眼等方式;12日齡肉雞應接種法氏囊疫苗;21日齡肉雞應接種新城疫;28日齡肉雞應再次接種法氏囊疫苗。除了馬立克疫苗之外,其他的疫苗接種時間可以適當調動。如果接種之前肉雞出現鼻炎、流感、喉氣以及支原體等癥狀,則可以根據其具體的病癥來確定是否接種疫苗。需要注意的是,肉雞接種前后3 d之內最好不要進行消毒工作,包括雞舍消毒和飲水消毒。
首先,為確保疫苗質量安全,要在肉雞進行接種之前對其藥劑進行檢查,如果發現疫苗質量出現問題,則要及時進行更換。如果接種疫苗之后出現不良反應,則應根據具體狀況采取治療措施。其次,疫苗接種方式有很多,例如注射法、飲水法、滴入法等,應根據不同的疫苗選擇正確的接種方式,如馬立克疫苗適合肌肉或者皮下注射,而新城疫以及禽流感滅活疫苗則適合滴入法和飲水法。另外,在進行注射免疫時,需要注意的是要對相關工具進行消毒處理,同時在接種前3 d喂食含有多維素的飲水,飼料也要喂食含有較多土霉素的飼料。最后,為了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的狀況,要注意更換針頭,堅持一針一只雞的注射原則。
肉雞養殖行業的經濟利益隨著我國養殖業的快速發展而逐漸提高,而肉雞養殖戶以及養殖企業也隨之增多。要想提高肉雞的品質,關鍵是要掌握其飼養和管理技術,從多個方面入手,針對不同階段的肉雞采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技術,從而不斷提高肉雞養殖水平,促進我國肉雞養殖行業的規模化和標準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