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娟
(西寧市畜牧獸醫站,西寧 810000)
在西寧市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養殖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因此養殖動物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也極為重要。尤其是在牛羊養殖業中,布病疫情形勢較為嚴峻,對牛羊養殖行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關于布病的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好,結合牛羊布病疫情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防治策略是目前西寧市牛羊養殖行業主要的工作內容之一。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青海省就針對牛羊養殖業的布病疫情開展了相應的防治工作,通過不間斷的對牛羊等牲畜的免疫、檢疫、監測、撲殺等工作的進行,到2006年,全省范圍內的牛羊布病疫情基本得到了穩定的控制,相關的布病防治工作力度逐漸的減弱,主要以布病的預防工作為主。近幾年,全國范圍內的牛羊布病疫情形勢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尤其在一些北方地區,形勢更為嚴峻,而青海省一些地區的牛羊布病發病的范圍和數量都有明顯升高的趨勢,尤其在一些牛羊養殖業發達的地區,如西寧市,情況更為嚴重。《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 年)》和《青海省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等條例中明確的指出:將牛羊布病作為優先預防病種二類動物疫病的首要病種,并將華北、西南、東北、西北作為了牛羊布病防治工作的主要開展地區。農業部也出臺了《常見動物疫病免疫推薦方案(試行)》文件,將青海省作為了主要的牛羊布病防治地區,并要求自2014年起進行持續3年不間斷的牛羊全面免疫工作[1]。
2008—2014年,青海省大部分州市和地區進行了不間斷的牛羊布病血清學檢測工作,其中主要應用的方法就是虎紅平板和試管凝集法,累計監測690 208頭(只),平均每年監測98 601頭(只),檢出陽性5 278頭(只),平均陽性率為0.76%。其中累計監測牛420 300頭,陽性3 888頭,平均陽性率0.93%;監測羊269 908只,陽性1 390只,陽性率0.51% ,見表1。

表1 2008—2014年青海省家畜布魯氏菌病血清學監測情況單位:頭(只),%
2011—2014年,青海省在全省范圍內對牲畜的流行病傳染情況進行了不間斷的調查,主要采用了對養殖場地的定點調查以及對傳染源頭進行追溯調查的方式,共調查養牛戶34 508戶、養羊戶17 315戶,調查牛676 795頭、羊2 301 633只,結果表明,2014 年在調查地區牛平均空懷率為13.62%,其中奶牛2.97% ,其他牛15.31%;平均流產率0.53%,其中奶牛0.16%,其他牛0.58%。羊平均空懷率1.46%,平均流產率0.23%。2011-2014年全省共收集牛流產胎兒537例,分離出布魯氏菌株23例,平均陽性率4.28%;收集羊流產胎兒472例,檢出陽性5例,平均陽性率1.06%,從而對青海省的牛羊牲畜布病的傳染情況有了較為詳細的了解。
在牛羊布病防治工作中,采用責任落實制度,適當的加大財政上的支持,對牛羊養殖場進行定期的監視和檢測,對患病的牛羊牲畜及時的進行治療、撲殺或者隔離工作,將預防作為控制布病疫情的主要指導方針,通過加強對人員的組織和領導力度,逐步的對牛羊的布病疫情進行控制,預計在2020年將牛羊布病疫情形勢穩定下來。
2.2.1 分區域防控
根據當地牛羊布病疫情的實際情況以及布病疫情擴散的范圍,結合往年制定的牛羊布病疫情控制區標準,將疫情監測結果超過該標準的地區劃分為免疫區,疫情監測結果尚未超過該標準并可進行穩定控制的地區劃分為監測區。
2.2.2 免疫與監測相結合
針對需要進行免疫工作的牛羊養殖區,應該在對牛羊進行免疫工作的同時,開展對免疫抗體的監測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不在接受免疫的范圍內的奶牛以及種牛,應對其進行感染抗體的相關監視和檢測工作。針對免疫區以外的牛羊養殖區域,不要開展免疫接種等工作,但是,需要著重注意檢測種牛的感染抗體,同時對一些已經患病且具有傳染性的病畜需要開展必要的撲殺工作,從而控制疫情的進一步擴大。
2.2.3 檢疫與監督相結合
在牲畜的流通方面,加大監管的力度。針對進行流通的牲畜,要格外加大檢疫工作的力度,嚴格的遵循相關的標準,一旦發現帶病的牲畜或者不符合標準的牲畜,嚴格按照相關的流程進行處理,從而將布病的疫情保持在可控的范圍內[2]。
根據牛羊布病疫情方面相關的疫病防控機構網絡,結合當地的疫情的分布情況,在全市范圍內確定的免疫地區,實行防疫責任制度,按照國家針對布魯氏菌病規定的免疫程序合理的計劃牛羊免疫工作的開展,從而實現對牛羊布病的凈化和監測。
在全市范圍內對牛羊布病監測計劃進行全面的實施,將市級和縣級的動物疫病防控中心作為主體,使布病監測調查網絡實現明確的分工和合理的布局。在全市范圍的牛羊養殖區不間斷的開展定點和集中監測工作,對奶牛場和種牛場的監測工作要尤為重視,不斷提升監測的范圍和頻率。而且可以通過建立相關的牛羊布病疫情監測數據庫,來對全市范圍牛羊布病疫情的流動和感染情況進行全面的掌握,從而為實際的疫病防治工作提供數據依據。
針對牛羊布病疫情防治中的檢疫申報、牲畜流通和病畜隔離以及撲殺和無害化處理等措施要嚴格的落實。加強檢疫工作的力度和技術水平,加強對牲畜流通的監管力度,在各個流通路口對進行調運的各種牲畜進行強制性的檢疫,同時對野生動物及寵物等也要進行檢疫和監督,從而將患病的牲畜控制在疫源范圍內。
布病是世界上公認的對人類和牲畜都有極大危害的病種,該病的發病原因尚不確定,并且目前難以得到有效的根治,因此,針對這一人畜共患的疾病,西寧市應做到加大布病科學研究和防治工作的力度,從而確保牛羊布病疫情盡快得以有效的控制。結合西寧市牛羊養殖業的實際情況,對布魯氏菌病菌株分型調查研究是目前主要的工作之一,篩選、評價及引進推廣適合青海省牛羊布病流行特點的優質、高效、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集中組織開展布病疫苗保護、免疫程序設置、疫苗干擾血清學等研究,提高對布病關鍵防控技術手段和技術措施的研究應用,加強國內外交流和合作,引進和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推進青海省動物疫病防治科技進步[3]。
隨著全國范圍內牛羊布病疫情逐漸出現惡化的趨勢,相關的牛羊布病防治工作也相應的展開,針對這一危害極大且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注意,而控制該病的根本就在于對疫病傳染源的控制以及預防工作的力度,上述的觀點、建議希望對其他地區的牛羊布病防治工作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