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
(云南省蘭坪縣啦井鎮農業服務中心,蘭坪 671408)
牛羊感染口蹄疫后,潛伏期通常為2~4 d,最長不會超過一星期。染病初期,患病牛羊呈突然間發病的狀態,精神沉郁,體溫可上升至40℃以上,表現無食欲,隨著病程的發展,患畜的口腔內開始出現白色水皰,水皰會慢慢破裂,之后在水皰處開始潰瘍,當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后,之前出現的潰瘍面也會逐漸愈合。伴隨著口腔發生水皰,患畜的趾間及蹄冠的皮膚也同時或稍后出現同樣的水皰,然后隨即出現破裂,此時的患畜表現不愿行走,此病發展嚴重時,可導致蹄匣脫落。此病菌還會在牛鼻部和乳頭上感染,導致出現水皰,且破裂快速,之后留下粗糙、有出血的顆粒狀糜爛面。容易導致懷孕的母牛發生流產情況。如果不發生繼發感染,那么病變部恢復會很快,全身癥狀得到好轉。大概需要7 d左右的時間,一旦發生繼發感染,病程就會大大延長,通常需要14~21周的時間,致死率不高,通常不超過1%~3%。但若出現病毒侵害心肌時,病情可突然惡化、因心臟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1]。
口蹄疫多數感染偶蹄動物,發病突然,經良性經過,后期癥狀漸緩。一般來說情況下,不需要驗室診斷,就可以確診。如果想確定具體的病毒類型,可取采取病牛舌面水皰皮或牛蹄部水皰皮或水皰液置于濃度為50%甘油生理鹽水中,迅速送有關單位作補體結合反應鑒定毒型,或送檢病牛恢復期血清進行乳鼠中和試驗或瓊脂擴散試驗鑒定毒型[2]。
注重牛羊日常的飼養管理,做到科學、合理,飼喂營養全面的飼料,精飼料、粗飼料混合飼喂,飲水清潔、充足,有足夠的運動量,保持圈舍衛生,及時清理糞便等污物,并將糞便做無害化處理,以免污染環境,從營養方面全面提升牛羊的抗病力,做到科學的飼養管理。
由于口蹄疫的種類繁多,因此要根據本地區口蹄疫的發病史,做免疫接種計劃,并嚴格執行,同時,要去正規的疫苗經營場所購進疫苗,按照說明,規范操作,爭取將疫苗免疫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限度,不可圖一時便宜,或操作不當,而耽誤了疫苗接種的免疫效果,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3]。
要根據實際的養殖情況,按照衛生防疫部門的相關要求,制定合理長效的消毒機制,并長期堅持執行,做到全面徹底、無死角消毒,有效破壞環境中滋生的細菌病毒,切斷其傳播途徑,減少此類病的發生,選擇廣譜、高效的消毒藥,交替使用,以免產生耐藥性,干凈、衛生的生活環境對防病、控病意義重大。
在穩定的外部環境中,更利于牛羊的生長,為此,在日常的飼養中,要盡量減少應激反應,比如鞭打牛羊、接種疫苗,或者天氣突變帶來的應激等等,應激反應能夠降低牛羊的抵抗力,給病原菌的感染創造了機會,在養殖中要盡量減少。
一旦發現感染病例,首先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如實匯報,千萬不可隱瞞疫病情況,這樣更有助于整個地區關于牛羊口蹄疫病的控制工作。
養殖人員需精心飼養,細心觀察牛群、羊群的精神狀態、食欲飲欲、體溫變化等等,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的牛羊,要立即進行隔離、診斷,并施與積極的治療。精心護理,對癥下藥,保持周圍環境安靜、衛生清潔,注重患畜的營養補給,避免不良應激反應,營造舒適的環境,使其盡早康復。
如果出現繼發感染,導致牛羊死亡,那么病死尸體連同其糞便、墊草等將進行妥善的無害化處理,因為含有大量的病原菌,無害化處理后,以免二次污染環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大力宣傳口蹄疫病,使大家樹立安全意識,禁止買賣病死尸體。
因為口蹄疫病屬于人畜共患病,在給患畜治療的同時,養殖人員也存在感染口蹄疫的風險,因此,養殖人員必須做好防護措施,穿好防護服,戴好口罩及手套,進行認真的消毒處理,以減少感染的幾率。當身體出現異常時,及時醫治。
口蹄疫作為經常出現的疫病,對養殖者的經濟效益會造成很大的威脅,同時也會影響著本地區畜牧業的發展。所以,針對口蹄疫病的流行情況采取綜合的預防措施。盡量減少口蹄疫病的發生,有力推動本地區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哈達.牛口蹄疫的診斷及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4(2):132.
[2] 鄭家華,雷陽.牛羊口蹄疫的發生、鑒別診斷及防治[J].江西農業,2016(14).
[3] 金澤明,曹乾大.國內口蹄疫的防控情況及發展方向[J].現代畜牧科技,2016(3):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