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四川省丹棱縣丹棱鎮畜牧獸醫站,丹棱 620200)
近些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對于養殖產品的需求開始愈發強烈,在進行養殖產品擴充的過程中,如何能夠更好的保證養殖產品的質量,這一點就需要在多部門之間互相合作的基礎上來進行實現。以豬丹毒為例,此類病癥對于豬類和人體的身體健康具有著非常大的威脅[1]。那么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屠宰場自身對于豬丹毒的檢疫與處理正在不斷的加強與完善,故而,在本篇文章中,筆者主要從屠宰場的日常運營檢疫角度入手,淺議分析屠宰場對豬丹毒的檢疫與處理方式。
有關于此類病癥的檢疫檢驗,我們采用舉例說明的方式來進行論斷。舉例說明,一般來說在待宰豬群當中所檢查的病豬多為亞急性疹塊性,此時所檢驗出的病豬基本上會出現食欲減退、體溫升高到41~42℃左右,病豬的精神開始變的萎靡不振,并且在四肢、胸部、腹部等多區域出現疹塊,此類疹塊基本上是以方形和菱形出現,稍微突出于病豬的皮膚表面,如果病豬無法得到有效的醫治,那么病豬會出現皮膚大塊壞死、四肢關節腫脹、疼痛等方面的現象。
如果是在已經被宰殺的豬類體內檢測出病毒,大多數都是為亞急性(疹塊性),個別的并處會呈現出急性經過[2]。當病豬經歷過宰殺過程中的電麻、放血、脫毛處理之后,其身體的各個部分,尤其是胸側、背部、股外側等部位都會出現明顯的方形或者是菱形的腫塊。在這些突出的腫塊當中,其色澤呈現出紫紅色、中心部位蒼白,有時候也會出現皮膚壞死的現象,但皮膚壞死的現象基本上是出現在尾巴的根部。
在進行解刨檢驗的過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病豬的全身上下出現淋巴結腫大、脾臟充血腫大、色澤呈現出紅色、質地變得堅硬,會有“白髓周圍紅暈”的現象。病豬的整個消化道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卡他性炎癥、尤其是在病豬的胃底和幽門部分,這附近卡他性炎癥的現象會非常的明顯。
除以上兩點檢驗流程之外,如果想要對病豬進行更加全面的確診,就需要去采用細菌學檢查和血清學檢查相結合的手段方法進行確認,在得出結果之后,方能夠確認病豬是否為豬丹毒。
對于在進行宰前檢驗所查詢出來的豬丹毒病豬,相關屠宰場的負責人員應該及時的去對病豬進行宰殺,并且將宰殺后的病豬去送到專門的處理部門進行高溫環境下的消毒處理[3]。同時對于和病豬同出一欄的其他豬類也要去進行專門的隔離觀察,一般觀察3~5 d的時候,在這期間每天進行測試體溫2次,如果在這一時間段內其他豬的體溫是正常的,并且沒有出現臨床癥狀,則可以繼續進行屠宰加工[4]。在此基礎上,屠宰場的相關人員也要去對被病毒污染的豬舍、欄桿、飼養槽等位置用石灰、漂白粉、苛性鈉等進行侵泡和沖洗,并且對于運輸豬的車輛也要去進行認真的檢查和消毒處理。
對于宰殺后才發現的病豬,要對其內臟和其他病變位置進行銷毀處理,對于那些輕微病變的軀體和內臟等也要進行高溫處理[5]。除此之外,對于屠宰場內部的場地、刀具、鉤子等屠宰加工機械以及相關的運輸帶等都需要采用生石灰、苛性鈉、來蘇兒、石碳酸、漂白粉等進行消毒處理,并且要迅速的找出病豬的產地和病豬的來源,以此來去更好的采取相應的綜合防疫措施。
豬丹毒本身是一種因為豬丹毒桿菌所引起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其自身具有著發病時間快,死亡率較高等多方面的特點。此類病癥對于人類的身體健康和國內的養殖行業具有著非常大的威脅,所以,在飼養屠宰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多加注意[6]。一般來說,宰殺后的檢驗很容易對豬丹毒進行診斷,但是在宰殺之前因為豬身體的過臟和癥狀不明顯等方面的問題,容易在飼養的過程中出現疏漏的現象,故而應該加強宰殺之前的檢驗,對于已經發現的病豬,處理要嚴格,避免因為過程處理不當而導致出現的二次污染發病現象。
參考文獻
[1] Joe Bender,Darin Madson,何曉芳.豬丹毒造成的損失到底有多少[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2(9):53-54.
[2] 張秀萍,何彪,黃躍杰.屠宰場豬瘟及豬丹毒檢驗方法的優化[J].安徽農業科學,2010(12):20105-20107.
[3] 保萬秀.豬丹毒與其他癥狀相似豬病的鑒別診斷[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5(5):36-37.
[4] 孫喬圣.豬丹毒病的防治措施探究[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5):53-54.
[5] 劉躍生,顧金奎,蘇依逸,等.慢性豬丹毒的診斷[J].畜牧與獸醫,2004(6):24-25.
[6] 謝剛,士杭.夏秋豬丹毒的防治[J].河南科技,200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