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
(信豐鼎盛建筑有限公司,江西 贛州 341600)
道路橋梁建設支撐著我國各行各業開展的交通基礎。我國幅員遼闊、對道路橋梁建設的需求非常廣泛,但是實際項目建設的管理與標準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本文中討論了道路橋梁施工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并探討了相關解決對策。
在路橋施工中,道路橋梁裂縫是主要問題,正是由于裂縫的出現才導致混凝土強度下降,影響整體承載能力。伴隨著擠壓作用和外力作用,小的裂縫會進一步惡化,潛在的小問題可能不斷擴大,裂縫越來越大,日積月累進而引發重大的質量事故,威脅一定的財產安全乃至造成生命損失。從原因來看,道路橋梁的裂縫問題與養護不到位也存在一定關系。下面將從幾個方面展開討論與道路橋梁裂縫有關的施工問題:①原材料質量問題。原材料出現問題,可能是材料本身以及存放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一方面選擇使用了過低的標號的水泥,骨料的品種和質量不過關。在實際施工中,施工單位為了節約成本,就近選擇獲取骨料,而骨料質量未經嚴格檢驗,某些不符合規定標準的骨料用于施工建設;另一方面,在原料存放過程中,未對存放環境(包括溫度、濕度等)進行科學控制,部分原料出現受潮而影響性能。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道路橋梁裂縫的產生;②混凝土配置比例。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對于實際施工質量產生比較重要的影響。一旦混凝土的配置比例未按照規范的標準進行,將導致實際施工需求無法滿足。在現實中,很多操作者片面依賴個人經驗隨意配置混凝土比例,進而影響到實際施工質量水平;③混凝土振搗問題。如果混凝土能夠得到合理標準的配置,那么混凝土的振搗是另一個需要處理的問題。在混凝土的澆灌過程中,這一點常常容易被人忽略,而實際上,混凝土的振搗也有一定的講究,施工人員的技術性不夠或者工作態度不認真,導致混凝土的振搗超出或未達到標準要求,混凝土極容易出現整體不均勻的情況,實際使用時候則會出現蜂窩、沉塌、麻面等現象;④預應力問題。所謂預應力,是為了改善結構服役表現,在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預先施加結構外在作用力,通過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載導致的拉應力來避免結構破壞。在正常情況下,混凝土澆筑后,水泥的內部溫度不斷升高,周圍溫度與混凝土表面溫度有一定的溫度差,如果保溫措施又沒有做到位,表面就及其容易出現裂縫。
當前伴隨著建設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道路橋梁建設越來越多。為了片面追求數量,市場競爭出現了一系列畸形狀態。很多建設單位為了爭搶中標而惡意降低投標價格,而不考慮后續工程質量問題。一旦中標完成,中標金額無法滿足高質量施工的需要,往往僅夠施工費用,施工的后續保障及安全措施往往很難到位。為了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注重安全經費的投入,施工過程中安全質量問題時有發生,這樣既給整個施工進度帶來影響,同時也會給生命財產帶來損失。另外因為施工單位對安全工作的不重視,往往對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培養不夠,安全操作規范指導不健全,容易產生很多安全隱患。
道路橋梁的養護能夠顯著提高道路橋梁的使用性能,促使使用壽命延長,確保發揮最佳效用性能。然而往往考慮到施工成本、觀念等因素,相關單位則很少組織對使用前期的道路橋梁進行預防性防護和適時保養,道路橋梁建設施工完成后,施工中的小問題沒有及時得到處理解決,積少成多,進而造成嚴重的后果。
管理觀念直接決定著道路橋梁的建設。在安全規范的理念指導下開展的建設工作,是道路橋梁質量的重要保障。為了確保施工工程的質量,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必須先行。目前,我國對待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認識有效,完善制度的態度比較消極,很多施工單位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舉措。相關施工企業應該充分結合項目需要和自身特點,借鑒其他企業以及國內外的質量管理制度,完善自身的質量管理制度,對施工環節、施工部門、方案執行、原料采購、責任分配、質量檢查等各個環節加強說明和規范。既要加強對承建團隊和施工人員的調配,落實施工的一系列任務要求,又要加強監督,確保責任落實到人,落實到位,定期開展質量安全檢查,確保將制度轉化為強有力的行動。
施工人員合理優化配置要求施工方做好團隊管理工作。良好的人員配置不僅可以優化項目建設工期,而且能夠分工協作提高工作質量。要做好施工人員的合理配置,首先要充分了解團隊成員的不同特色和擅長;其次要合理安排崗位,做到取長補短、互相補充;另外要合理控制施工項目的各個節點,發揮不同人員的技術優勢,做好不同崗位間的銜接與溝通。只有加強整體團隊協作,促進施工人員合理配置,才能充分保障道路橋梁的整體施工質量。
施工人員是整個工程質量的施工主體,他們自身能力水平的好壞將直接決定工程質量的優劣。目前,很多施工單位的運作方式比較零散,往往采取分散承包的方式完成施工,承包商本身資質有待確認,且存在現拉隊伍組建建筑團隊的現象。團隊成員本身能力參差不齊,工作態度和工作質量各有差距,工作多依賴于以往經驗而缺乏系統性、專業性培訓。提高施工人員素質,一方面要在施工隊伍選擇上下功夫,設立施工技術人員準入門檻,提高整體隊伍質量;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技能培訓,專門培養技術人才,帶動人員知識更新,為道路橋梁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道路橋梁的養護環節是施工完成后的必要補充和后續推進,一般情況下不能采用國有性質的經營性管理形式,而是道路橋梁的公益性應該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顯現,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會帶來工程質量下降,基于發揮社會效益的養護管理制度必須提上日程。養護管理制度應該側重養護效果的,針對養護完善一套規范的體系,定期進行養護檢查,真正將養護職責轉化為實際行動,切實加強檢查監督,做到養護管理工作切實有效。
養護工作既要講究技術水平,又要注重養護機械。第一,引進先進的養護技術十分重要。比如預防性養護技術,著力于解決道路橋梁中的小問題,及時發現并處理,確保解決于未然;第二,養護技術運用要結合選擇先進的設備。設備養護質量比較先進,可以結合養護技術充分發揮作用,配合施工人員的使用,有效提高道路橋梁的性能,延長使用壽命。
橋梁道路建設施工中的問題對工程質量和使用性能產生重要影響,影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效控制并解決項目工程施工中的問題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從路面裂縫、安全問題以及后期養護三個方面分析了相關問題,要從制度上完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養護管理制度,合理施工人員配置,提高施工人員的素質,健全養護管理制度,提高養護工作的技術水平,使道路橋梁建設質量得到有效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