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祥
1994年8月,17歲的我從師范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江蘇省儀征市后山區的一所農村小學,開始了我的教學生涯。工作一年半后,我又一次戴上了鮮艷的紅領巾,成為這所鄉村小學的大隊輔導員,開始在少先隊的廣闊天地里放飛夢想、展翅飛翔。在此后的23年里,我從第一次組織“母親節”隊活動到組織參加揚州市慶祝建隊63周年主題隊會展示活動,從參加省、市級輔導員風采大賽到擔任首期“國培計劃”全國優秀大隊輔導員培訓班班長,從鄉村歷練到城市起飛,從一名鄉村輔導員到成為“全國優秀輔導員”“江蘇省特級教師”……一路走來,我面臨著太多的問題與挑戰,也收獲著別樣的幸福與快樂?,F將成長中的關鍵要素及節點事件慢慢梳理,以期為教育同仁提供一把專業成長的“金鑰匙”。
一、拜師學藝:樹立專業成長的標桿
我從1996年3月起開始擔任學校少先隊輔導員,當時自己工作還不滿兩年,正處于職業適應期,教學工作尚在學習當中,又開始接手少先隊工作,內心充滿恐懼和彷徨。當年9月,我參加了儀征市教育局組織的輔導員培訓班,第一次見到了少先隊工作方面的專家徐國英老師。徐老師身形瘦削,頭發花白,衣著樸素,講課前普通得像鄰家的奶奶??梢恢v起課來,她整個人就像被點亮了一樣,盡管已是60多歲的人了,卻在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從頭到尾神采飛揚,真不知是什么樣的力量在支撐著她。
徐老師的表現讓我這個20歲的毛頭小伙子內心一震,心頭也不由自主地升騰起一股敬意:原來還有人這樣全身心地對待少先隊工作。當時作為一個剛接手少先隊工作的新兵,我還沒有資格成為徐老師的徒弟,但我自發地把她作為我的人生導師和工作標桿。跟徐老師接觸越多,我的收獲也越大。受徐老師精神的感召,我感覺到肩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自覺提升了職業意識;在徐老師的指導下,我在學校組建了廣播臺、紅領巾監督崗,布置了少先隊隊室,組織學生競選產生了大隊委員,使學校的少先隊工作步入正軌;借鑒徐老師的智慧,我在學校開展了“不要壓歲錢,討要壓歲言”“山里娃學創業”等有影響力的少先隊活動,提升了學校的品牌效應。2011年10月,徐國英名輔導員工作室成立后,我成為她的簽約弟子,專業素養不斷提升。2013年,我又一次獲得江蘇省輔導員風采大賽特等獎,還因此登上了《輔導員》雜志的封面。
二、生涯規劃:描繪專業成長的藍圖
做好生涯規劃能夠有效縮短職業成長周期,助推輔導員更快更好地發展。在鄉村學校工作十年,我組織參與過儀征市少代會現場展示活動、揚州市“雛鷹學創業”現場展示活動,并先后被評選為“揚州市優秀輔導員”“江蘇省優秀輔導員”。2004年9月,我因工作調動進入江蘇省儀征市實驗小學,并接手少先隊工作。這是一所底蘊深厚的百年老校,但學校少先隊工作缺少品牌和活力。我通過廣泛調研把握了學校少先隊工作狀況,并積極尋找對策,使學校少先隊工作漸漸有了活力和影響力。
一位名人說過:選擇一個方向比奮斗本身還重要。當時的我正處于職業發展的上升期,但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不能滿足于現狀,要爭做一名輔導員帶頭人、德育骨干。我對自己的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中師起點,自學大專,專業學歷水平還需要提高;德育活動組織得不少,但還缺乏有品牌、有影響力的活動;科研能力不強,尚未有論文公開發表,沒有參加(主持)過規范的課題研究。通過自我分析,我找到了專業發展的生長點,于是當年就參加了南京師范大學組織的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學歷的研修。那段時間我特別忙碌:家中剛買的房子需要裝修,白天我在學校認真工作,下班回家后要購買裝修材料、查看裝修進展;晚上就睡在正在裝修的房子里靜心研讀考試書目,同時準備市里的品德學科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多少次燈下,書本陪我度過苦寂;多少個夜晚,書本伴我酣然入夢。天道酬勤,在一年半的時間里,我通過了本科教育所有科目的考試,順利畢業;同時還在市品德學科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這次獲獎使我深受鼓舞和啟發,我于是將品德學科教學作為專業成長的突破口,充分發揮自身具備少先隊工作經驗的優勢,致力于探索品德教育和少先隊教育相融合的“大德育”。2008年9月,我參加揚州市小學德育專業委員會第八次年會賽課活動,所執教的品德課“千年不衰的漢字”整合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的漢字展示片段和中國印的圖像,并采用活動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熱愛中國漢字,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一舉獲得大賽一等獎。當年11月,我被評為揚州市德育學科骨干教師,嘗到了生涯規劃給我帶來的甜頭。
三、反思創新:突破專業成長的瓶頸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指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沒有反思的經驗只是狹隘的經驗,至多是膚淺的認識。曾有一段時間,頻繁的上課、奔波讓我感到非常疲憊,自己組織的活動也讓大家習以為常,我一度感到自己在專業成長之路上徘徊不前。一位少先隊專家指點我說:你現在的情況屬于“高原反應”。你要看到,國內能組織好活動的輔導員數不勝數,但缺乏的是會思考、又有研究水平的輔導員。專家的話讓我茅塞頓開:對,我不僅要積極投身教育實踐,更要在實踐中反思、創新,做一名研究型輔導員。此后,我慢慢養成了反思的習慣,雖沒有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但每晚睡前必花幾分鐘時間梳理一天的工作,反思其中的得失。堅持反思增長了我的教育智慧,我組織的活動越來越充滿新意,內容越來越有品位,流程越來越精細,也越來越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例如:開學典禮是對少先隊員進行正面引導的絕好契機。據我了解,大多數學校每學期都要舉辦開學典禮,但受孩子歡迎的活動卻少之又少。于是,我從2013年開始精心設計開學典禮。2015年我被調入邗江實驗學校后,負責小學部德育工作,每學期都會根據當前的教育熱點和隊員發展的實際情況確立不同的主題,精選內容,創新載體,使每一次開學典禮都呈現不一樣的精彩。2017年春季學期,我校的開學典禮主題是“春天的祝?!保顒诱狭酥腥A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將固定內容“校長講話”改為“點燈送祝福”,由校長和兩位副校長分別提著“理想”“文明”“智慧”三盞大紅燈籠給孩子們送上新春祝福;學生代表講話改成了“春聯詠志”:“龍騰虎躍朝氣蓬勃,你追我趕奮勇爭先”“臥虎園逢喜雨百花吐艷,藏龍場沐甘霖萬木爭榮”……一副副充滿正能量的春聯抒發了孩子們的壯志豪情。這場充滿傳統文化味道又別具一格的開學典禮贏得了師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我認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少先隊輔導員不應做“蠟燭”,而要做“節能燈”,要永葆前進的動力,以創新有效的方式為少年兒童發展和自身成長服務。正是靠著這種創新精神,我度過了專業發展的“高原期”,并于2011年被評選為“全國優秀輔導員”。
四、課題研究:插上專業成長的翅膀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學校的德育工作也遇到了新的挑戰。各種不良社會現象給青少年在道德標準、價值選擇方面帶來了很多困惑,很多學生一旦離開學校,就很少關心公共事務。面對這種現實,我感到茫然無助,于是將信將疑地參與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品德課程實施中的公民教育實踐研究”。我們深度挖掘現行小學品德課程中現代公民教育的要素,探尋課程實施中培養學生公民意識和能力的方法與途徑。經過三年的持續研究,我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面對社會公共事務不再冷漠、觀望、拒斥,而是表現出同情、參與、奉獻等風范,學生的公民意識和參與技能都明顯提升。我也通過課題研究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平,培養了研究意識與能力,所撰寫的論文先后在多家媒體上發表,這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
2008年,我開始獨立主持江蘇省少年兒童研究會“十一五”課題“開發少先隊活動課程,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嘗試建立區域性的少先隊活動課程標準,提升了本地區少先隊工作的整體水平?!皟x征化纖30歲啦”“巍巍儀征汽車城”“魅力真州新八景”等一個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少先隊活動在省、市級德育工作現場會上進行展示,多次獲得“江蘇省紅領巾尋訪”最佳作品獎、精品活動獎。2013年,我又將研究視角對準了輔導員群體,所申請的課題“少先隊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與專業發展的研究”被江蘇省教科院規劃辦立項為省“十二五”課題,省少工委還以我為領銜人成立了名輔導員工作室。自工作室成立以來,我已培養三名省級優秀輔導員、六名揚州市優秀輔導員,并先后輔導多位教師在省、市級輔導員說課大賽及風采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和特等獎的好成績。
2014年的教師節讓我終生難忘,在鮮花的簇擁下,我手捧“江蘇省特級教師”的大紅證書,喜悅如決堤的江河水一樣漫溢。這一稱號是我夢寐以求的,卻又讓我感覺到一份沉甸甸的壓力。這將是我新的起點,我感到自己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