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永恒主題,是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力量源泉。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想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就必須進行新一輪解放思想。從吸取歷史經驗,突破“座架”式思維,關注政治體制改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改革者”進行思想改革等方面,為切實擔負起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關 鍵 詞:新時代;解放思想;改革開放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8)12-0094-06
收稿日期:2018-10-20
作者簡介:袁中樹(1976—),男,吉林公主嶺人,男,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吉林省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教授,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哲學與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的實踐證明,沒有思想的解放,就不會有發展的跨越。今天之所以重提要進行解放思想,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一、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新一輪解放思想之價值分析
(一)解放思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永恒主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思想禁錮問題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正如有學者認為,中國人最大的問題是思想禁錮問題。毋庸諱言,這與我們一些落后的傳統觀念有關。數千年來,中國統治的理念是“獨尊儒術”“儒表法里”。因此,解放思想式的創新往往會被認為是異端和不軌的念頭。雖然改革開放四十年使中國人的思想得到了極大的解放,但今天在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中仍然存在著禁錮人們頭腦的思想禁區。其中,最根本原因在于數千年封建專制主義的傳統不可能在幾十年的時間里得到徹底的根除。所以,鏟除思想僵化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前提,而解放思想又是改革開放的必要條件。傳統所形成的習慣是具有強大慣性力量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對于中國不斷前行的改革開放而言,解放思想就成為一個長久性的話題。因此,處于改革開放歷史大潮中的改革者需要時刻反思如何從“封閉”的精神狀態中擺脫出來。
(二)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必須進行新一輪解放思想
恩格斯指出:“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去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才能認識到什么程度。”[1]當前,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走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性歷史時期。因此,要想將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繼續推進下去,就要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時代特點和現實條件進行新一輪解放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三中全會吹響全面深化改革集結號;從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到五中全會以新發展理念布局“十三五”,到六中全會全面從嚴治黨的新部署,再到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一幕幕新時代宏偉畫卷漸次展開。
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在我國已基本得到確立,但就當前改革的現狀而言,“基本確立”不等于“根本確立”。如果不進行新一輪的解放思想,保持原有的定式思維,那么存在的問題會因為無效的方法繼續存在而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決。馬克思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2]所以,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中,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讓中國經濟的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在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中,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讓人民民主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中華民族復興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深化社會體制改革中,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更好關照百姓冷暖,提高、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讓“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深入人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深化黨的建設制度和紀律檢查體制改革中,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讓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同時,也要在回應公眾期待的“有恒產者有恒心”的產權保護制度中,在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全面二孩政策中,在讓更多人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務的戶籍制度改革中,在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在破除“以藥養醫”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在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龍頭,力促均衡發展的教育改革中,等等,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緊緊圍繞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舒展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畫卷。
(三)當前一些重大問題需要以解放思想的高度予以關注
改革開放四十年,使中國迅速成長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極大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與活力。改革開放走到今天,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顯示出了一些亟待反思的重大問題,如經濟結構不合理,區域、城鄉發展失衡;一定數量的人口渴望脫貧,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資源環境的承載已近極限,等等。同時,新時代中國的改革開放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世情。放眼世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未消散,經濟增長持續乏力,全球治理困局凸顯。地區沖突、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甚囂塵上,世界面臨百年不遇的大變局。
中國該怎么辦,中國該如何走向未來?這是歷史之問、人民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新時代,中國不僅要破解當下難題,更要著眼長遠,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努力實現一個現代化國家的長治久安。所以,改革開放走到今天已到深處,沒有輕松愉快,沒有現成答案,沒有后退余地,沒有徘徊理由。改革開放面對的矛盾越多、難度越大,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當前,改革最鮮明的時代特征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只要緊緊抓住“問題導向”以解放思想來關注、認識、反思并推動改革,就能越過事物的表象,擊中改革的要害,抓住改革的根本,就能使改革態勢躍出局部,延展到全局。
二、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新一輪解放思想之思考
(一)新一輪解放思想必須吸取歷史經驗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取得的偉大成績和解放思想打破舊有不合時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但也必須看到,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也犯下了各種各樣的錯誤。這是由于我們的管理者在“解放思想”的過程中不切實際,不實事求是,不注重調查研究,不注重吸取歷史經驗的結果。因此,鄧小平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4]然而,解放思想不意味著不犯錯誤,更在于不斷修正錯誤的勇氣與擔當。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只要我們善于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二)新一輪解放思想要突破“座架”式思維
解放思想需要有一個寬容、寬松的大環境。現代哲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座架”,大意是說,人生存的世界是一個“座架”,人只能被動地按照固定的方式和規律生活。所以,思想要得到解放,就必須打破包圍在思想之外的“座架”。
第一、總結解放思想過程中的“座架”式思維教訓。我國從1957年整風運動就號召解放思想,但這些解放思想的過程最后都陷入了思想的封閉和僵化的悲慘結局。改革開放初期的解放思想也受到了姓“社”姓“資”的理論打擊。怎樣才能走出這樣的怪圈?答案是必須打破“座架”式思維方式。“座架”式思維方式在本質上就是解放思想,但不能超越某些框框。如果思想要在教條主義、舊的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框架內加以解放,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解放思想。真正的解放思想只能有一個“座架”,這個“座架”不是思想“座架”,而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第二、解放思想要突破所有制結構“非此即彼”的“座架”式思維。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依舊存在所有制結構問題上 “要么唱衰國企,要么唱衰民企” 的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觀點,因而,要深刻把握“兩個毫不動搖”,破除“座架”式思維。我國實行的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無論是從國家經濟發展全局還是就東北振興的局部而言,國有企業要發揮“龍頭”作用,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就不可或缺。在東北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遼陽市視察了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以及遼寧忠旺集團。其中,在遼陽石化公司的視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地位重要、作用關鍵、不可替代,是黨和國家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忠旺集團的視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中央歷來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出臺一系列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改革舉措,民營企業要堅定信心。因此,要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申的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既有力批駁了一些懷疑、唱衰國企的錯誤思想和言論,也要給民營企業吃“定心丸”。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傳遞了一個強烈信號,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只有突破這種思維束縛,才能真正實現解放思想。
第三、解放思想要突破 “座架”式思維的單向性。解放思想應該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單向性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解放思想始終是以經濟理論創新為解放思想的主線,這使得中國經濟有了飛速的發展,人民擺脫了貧窮的生活狀態。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應該是和諧的一體過程,否則社會就不能協調發展,中華民族的復興就難以實現。鄧小平很早就提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不過是用通俗的語言展示出了一個深刻的理論問題,即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的問題,“兩手”就是“全面性”的通俗表達。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也要回答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樣的整體結果這個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突破“座架”式思維的單向性,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解放思想。
(三)新一輪解放思想的難點是政治體制改革
經濟領域需要解放思想,這種解放思想存在的障礙不大,討論的內容幾乎沒有什么范圍上的限制。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經四十年時間把經濟提上去了,這相對于政治體制改革是容易的,只要政府不管得過死,不過度干預經濟,經濟就一定能提上去。但發展起來的經濟,絕對不等于一個可以持續良好發展的經濟。政治體制改革不過關,發展起來的經濟同樣會衰落下去。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發展歷程都充分證實了這一點,政治體制改革是必須的,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共識。然而,政治體制改革又必須進行解放思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政治體制改革的障礙來自于既得利益格局的形成。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什么叫解放思想?我們講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5]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難在深化。習近平總書記曾做過這樣的比喻:中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一比喻,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艱巨性。強調“深化”,就是強調改革者要敢于觸碰深層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動一些人的奶酪。改革者要敢闖敢試,能盡責,敢擔當。但是,當前多數管理者都在不同程度上經歷過僵化的管理體制。僵化思想殘余或多或少的留在了他們的頭腦中。“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從被人管制到管制別人,管理手段一成不變,管理者會覺得還是現存的秩序合乎自身利益甚至希望永遠維持現狀。正是由于政治體制改革的障礙來自于管理者本身,所以,在政治體制改革過程中進行深入的解放思想,不僅是難點,也是改革開放能否繼續前行的關鍵性因素。因此,要不斷解放思想,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四)新一輪解放思想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解放思想的內容極其廣泛,無法限定在一個具體的范圍之內,但解放思想的核心目標卻是一個具有普遍性質的價值觀。中國改革開放走到今天,歷史必然要求我們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只有圍繞這樣的價值觀才能使解放思想擺脫工具性的解說,而轉向為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根本利益而服務。“獲得感”一詞彰顯了改革永恒的價值底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站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高度去解放思想。以人民為中心并不是一個全新的話題,從馬克思所談到的“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到毛澤東指出的“為人民服務”以及“三個代表”中的“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價值觀本質上和以人民為中心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說,以人民為中心是在新時期對黨的群眾路線做出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正如許多國外媒體和政要撰文寫到:強調人民性,以人民為中心,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服務人民,這是習近平一以貫之的民本情懷。在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人民是改革的主體”成為格外醒目的論斷。而以人民為中心的提出更加說明,人民群眾觀點是一個不斷深化的理論體系,為人民服務是一個無限的過程。所以,今天進行新一輪的解放思想就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一個綱領。
(五)新一輪解放思想必須對“改革者”進行思想改革
解放思想就是要從阻礙改革開放繼續前行的舊的、不合時宜的思想傳統中走出來,解放思想說到底是改革者的思想解放,離開這個意義上的解放思想將不會給改革開放帶來任何的好處。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從兩種意義上加以解讀:一是興利;二是除弊。興利是容易的,因為對社會成員帶來好處的行為容易得到大多數人的擁護,但除弊相對而言是困難的,在改革轉軌過程中出現固化的、管制的、壟斷的、集中控制的特殊利益集團,有的已成為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前進的阻礙。對這些弊端進行消除,必然會損害到部分人甚至管理者的利益,因此,就要進行新一輪的解放思想尤其是對改革者進行解放思想,從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大局出發,拋棄小團體的既得利益。中國的改革開放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節點,解決問題的實質在于能否突破現狀繼續前行,能否擺脫在現有的社會狀態下的搖擺與反復。所以,我們要解放思想,目的就是要突破目前的僵化狀態,使中國的改革開放在制度創新中推進下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引領改革開放更加健康高速的發展。而這一切都要靠改革者的實踐與落實。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接受“中國之聲”記者采訪時說:“解放思想,首先自己要有‘思想”。這句話頗具哲理,改革者如果自己沒有“思想”,混日子、隨大流,腦袋里漿糊一片,不敢擔當,又如何實現解放思想?因此,要樹立這樣一個觀念,解放思想首先就是對改革者進行思想解放的改革。
總之,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永恒主題,要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必須進行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這不僅是思想問題,更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要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解放思想要和擔當做事緊密結合起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美國詩人穆爾的話,“勝利不會向我走來,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C].人民出版社,1995.337-338.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5.55.
[3][4][5]鄧小平文選(第2卷)[C].人民出版社.1994.364,143,279.
(責任編輯:苗政軍)
On Value Consideration of a New Round of Emancipation of
Mind in the New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Yuan Zhongshu
Abstract:Emancipating the mind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source of power to stimula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Standing at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if we want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end,we must carry out a new round of emancipation of the mind.In order to fulfill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we should learn from historical experience, break through the “frame” thinking,pay attention to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adhere to people-centered and carry out ideological reform of “reformers”.
Key words:new era;emancipating the mind;reform and opening up